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晋国之变     
晋文 《前进》2016,(4):20-23
正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战国的社会,是在一种"变革接着变革、战争连着战争"的态势中得以进步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时代,晋国之所以能纵横捭阖,称霸诸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剧,主要取决于其在六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变革的主线,高扬着创新的主题。晋国的历史,是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历史,是勇于变革、革故鼎新的历史,也是内增实力、外展形象的历史,对西周社会变革、华夏文明进程、三晋文化演  相似文献   

2.
晋国之脉     
晋文 《前进》2016,(3):46-50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华彩篇章。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几乎是中原地区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的唯一大国,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是最值得我们山西人梳理、总结和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多少年来,一代代学人,对文献、考古和民间传说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囿于确凿实证的缺乏,很多关键环节难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这些年,得益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使得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整合考古成果,厘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有关"晋国600年研究"的3篇文章:(一)晋国之脉:由西周叔虞封唐说起,纵谈了晋国从初创、崛起、争霸、衰落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回答了纷争千年的晋国始封地问题,阐明了晋国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晋国之变:以唐国初建实施夏政戎索新政为始,重点介绍了晋国历史上献、文、悼等几代明君贤卿主导、厉行的变革创新,总结了晋国变革创新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同时指出了晋国变革中的深刻教训。(三)晋国之风:从英雄神话的濡染,到唐风魏韵的滋润,从百家争鸣的砥砺,到百花齐放的繁荣,简括地陈述了晋国文化在发祥、承继、弘扬、发展华夏文明整体进程中的先天禀赋、直根地位、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这组文章对我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发《晋国之脉》,《晋国之变》《晋国之风》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理论摘要     
《思想工作》2007,(2):26-27
文化批判视阈内的媒介文化马冬在《北方论丛》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媒介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种思潮、时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媒介的影响。由于媒介文化属于大众文化,世俗、功利、肤浅、商业化等属性不同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厚重,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只有将媒  相似文献   

4.
溯源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情怀,家庭教育的熏陶、传统典籍的陶冶、初心使命的指引、时代之问的激发,涵养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和厚重的文化情怀。其中展现出的,是厚重底蕴、牢固根基、鲜明方向和时代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领袖对父母的孝敬亲情,对人民的服务化导,对国家的热爱忠诚,对天下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倪世雄  李世默 《传承》2012,(3):54-55
不管是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还是基本制度文化的发展,或者是文化具体表现形态的存继,都离不开全球化创造的时代语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国家的国情等,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一个独特位置。它在文化继承与革新、引进与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6.
德乃才之帅     
媒体屡屡报道能人贪腐、腐败、违法犯罪现象,让德与才的关系问题成为国人思考的焦点.其实,对这一问题,中国文化早已有了完美的答案. 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非常有能力,是最被看好的晋国未来的执政者.但是,以他的叔父智果为首的族人反对他,认为他有才无德,把国家权力交给他,一定会出大乱子、大问题.但是,智伯最后还是成为了晋国正卿.事已如此,以智果为首的族人为了避祸,向太史申请另立一族,改性辅.智伯上任后,其无德无行的本性暴露出来,朝廷上下怨声载道.结果,晋国周边韩赵魏三国联手,瓜分了晋国,杀了智伯,还夷灭智伯九族,只有改姓的辅果一脉得以幸免.  相似文献   

7.
区域软实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对于推动特大城市的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历史文化积流厚重、科教文化氛围极浓、创意设计实力强大、区域资源调动和整合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软实力。武汉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软实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激起奔腾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激荡着一支率先奔涌的激流;在以改革和发展为时代主旋律的中国大地上,有一方令世人瞩目的热土。她就是地处太湖之滨,在90年代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名,被誉为“华夏第一县”的锡山市。穿越3000多年的时空,从古吴文化走来的锡山市,今日到处洋溢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气息,是厚重的历史积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孕育和托起了这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如果说,1978年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为锡山市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那么,真正可以称得上“腾飞”的,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9.
周放 《重庆行政》2007,(6):72-7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已经同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一起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文化越  相似文献   

10.
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虽是盲人。看问题却很准。除了音乐上的艺术造诣之外,他还以能言善辩、满腹经纶著称,在晋悼公和晋平公两朝,师旷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经常向国君陈以治国安邦之策。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说,天下有五种昏暗,眼瞎不在其中。所谓的五种昏暗是:其一,君王不知臣子行贿,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君王用人不当;其三,君王不辨贤愚;其四,君王穷兵黩武;其五,君王不知民计安生。这等于是借自己眼瞎说事,劝谏晋平公耍任用贤者,重视民生。还有一次,晋平公说:“做国君最大的快乐,就是说的话没人敢违背。”师旷觉得这话不该出自国君之口,竟然操琴撞向晋平公。话说公元前547年,秦景公派其弟赢鍼到晋国来请求结盟。秦晋两国在历史上恩怨纠缠,此时晋国虽是名义上的霸主,但实力已不够强大,因此,秦晋两国的外交关系复杂而微妙。当时晋国的执政官是叔向,他命人召唤外交官子员来接待赢鍼。结果引起了另一位外交官子朱的不快—这天原该是子朱值班。于是,子朱道:“朱也当御。”但他连着说了三遍,叔向都没有回应,依然坚持要召回子员。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晋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可上溯至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但三晋文化真正形成体系是在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建立晋国之后,尤其是春秋末年魏、韩、赵“三家分晋”时期。晋国文化是三晋文化体系的初级形态,三晋国家文化则是三晋文化达到高度成熟的形态。三晋文化具有完备的体系和极其丰富的内容,其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思想文化传统造就了三晋文化多方面的优势。山西是中国北方戏…  相似文献   

12.
舟来 《今日浙江》2008,(15):12-15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奥运建设项目竞技场上,没有运气和技巧,赢得胜利只有实力这个唯一通道。而浙江企业进京求战,凭借的正是用浙江精神锻造出的厚重实力。  相似文献   

13.
提升软实力     
辛其马 《创造》2007,(10):74-76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论及文化发展战略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其意义极其深远.当我们说国家的竞争是实力竞争的时候,应当看到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等被称为软实力.只有二者相互匹配,才是真正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这里是孔子祖籍、庄周故里、花木兰的故乡,这里是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的发源地。这就是豫东平原上的"三商(商人、商业、商品)之源、华商之都"——商丘。千百年来,商部落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积淀下丰富厚重的"三商文化"。今日的商丘人民正以意气风发的斗志、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创造着新的辉煌篇章。近年,在推进中原崛起河南  相似文献   

15.
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中的新旧角力态势经历了三次变化:即从以旧压新到以新压旧,再到当今"后传统"时代新旧并存、杂糅共融状态的转变。这三次变化折射出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性领域的状况与文化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壶镇的魅力不仅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在于她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当然,最让壶镇人感到骄傲的是壶镇的工业化水平,在一个镇上,集中了带锯床、缝纫机、工刃具、棉纺织、建材五金等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  相似文献   

17.
袁华明 《观察与思考》2006,(21):62-63,65-67
壶镇的魅力不仅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在于她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当然,最让壶镇人感到骄傲的是壶镇的工业化水平,在一个镇上,集中了带锯床、缝纫机、工刃具、棉纺织、建材五金等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张永龙 《群众》2023,(4):20-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江苏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汲取包括泰州学派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崭新征程给予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是一个关注碎片叙事、世俗生活的时代,比较注重个体的个性需求。网络的泛在化、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裂变化、文化的世俗化、价值的多元化、社会的扁平化是"微时代"的主要特征。"微时代"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准确性和厚重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要强化理论认知,奠定"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要实现价值认同,彰显"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要提高道德素质,巩固"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