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 社会密切关注,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 焦点问题之一。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的前提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因此,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犯罪,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 眉睫。本文分析了辽宁流动人口犯罪 的现状,特点以及成因,对未来二十年 辽宁流动人口犯罪发展趋势进行了预 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预防和 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犯罪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文章通过对辽宁某些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的分析,阐述了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经济、管理、治安、文化的影响,以期达到抑制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这类人群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之社会控制程度相对较弱,犯罪遏制系统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应通过全面提升流动人口适应暂住环境的能力、优化社会环境、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体系等手段预防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4.
约占全省人口总数30%的外来流动大军,为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辽宁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全省抓获的各类刑事犯罪分子中,外地人员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遏制流动人口犯罪,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人盯人、手书录的管理模式实难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通过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控制手段,实现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协同作战,控制辽宁流动人口犯罪,构建和谐辽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辽宁省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随着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来系统分析辽宁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综合治理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家庭关怀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当、社会有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以及个人心理的不成熟,是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从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家庭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预防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为和谐社会构建及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存在不仅给社会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也增加了犯罪的风险。当前我国以"农二代"为主的流动人口犯罪率逐渐上升,研究"农二代"犯罪的特征、分析"农二代"犯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农二代"犯罪的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陈美荣 《公安研究》2011,(6):14-17,68
流动人口犯罪是困扰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犯罪现象。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原因,更有社会方面原因。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观察,社会信任缺失、社会规范缺位、社会网络缺乏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社会原因。为此,有必要跳出"罪与罚"和"打与防"的传统犯罪控制思维定势,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建设,增加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口流动呈现出必然趋势。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伴随着人口流动的规律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本文在对辽宁流动人口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流动人口犯罪的规律特点,藉此希望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流动人口犯罪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犯罪的内涵、现象、原因和对策等方面。内涵研究 ,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存在差异 ,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也存在差异。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犯罪的情况、特点、结构和分类。原因研究主要表现为常规性犯罪因素的研究 ,即个人心理、家庭、社区和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历史等因素。对策研究主要从流动人口的迁移原因、过程、城市管理、制度变革、社会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社会维稳关键期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犯罪也已经构成了大连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根据大连市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已判决生效的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大连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特点表现为青年化、低学历、一般共同犯罪比较突出等;动态特点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城乡结合部犯罪高发、罪案量随季节与节假日变化等。从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犯罪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主体文化程度低、社会控制力薄弱、反社会心理严重。构建大连市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新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可行性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整合力度,构建大预防格局;建立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流动人口犯罪打击机制。最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公安专项整顿、社区预防体系等打防结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乡土秩序的失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治机制不能从流动人口群体以外的范围内去寻找 ,必须深入到生成流动人口的具体社会结构中去探寻。该社会结构主要有二方面要素 :城乡二元格局 ;户籍管理体制和现存的庞大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犯罪的基础性原因是存在于流动人口群体中的乡土秩序在城市中的失落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预期的落空。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寻找一个重建秩序之路 ,也就是经过小城镇化而达到全面的城市化。其目标是消除两种秩序的差别和对立 ,直至建立最大限度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些人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违法犯罪问题,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安定团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既不完全同于少数民族违法犯罪,也不完全同于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而是兼具二者的特点。基于对兰州市的实地调查,可概括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具有区域集中、以侵财型为主、手段暴力化、共同犯罪与团伙犯罪较多、多次作案与连续作案并存、女性犯罪时有发生、犯罪低龄化以及毒品违法犯罪猖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流动人口犯罪侦控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增多,侵财型犯罪将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稳定和发展,因而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根据其以实施侵财型犯罪为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升比率会随政府相关政策调整有所下降;侵财类案件仍在各类案件中处于高发势头,伤害类案件会有所上升;团伙犯罪及重大、恶性案件的构成比例将有所增加。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租赁房屋暂住是流动人口的基本居住方式,利用出租房屋实施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和归宿。文章结合对葫芦岛市连山区流动人口出租屋情况的调查,探讨了流动人口出租屋的治安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发展阶段中特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相对剥夺理论,某个个体或群体在把自己同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或群体相比后,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和处于劣势,进而产生不满、愤怒和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的心理状态。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心理根源,作者结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消除,提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三结合”管理模式,即“疏”与“堵”相结合、“自治”与“他律”相结合、“民本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着丰厚的人口资源,特别是农村的剩余劳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廉价劳力,同步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研究尚处于松散状态,仍未能建立新的研究机制,流动人口学的创建将为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对策出路。该学科的创建,既是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也是为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