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在上升,但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明显上升,各地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如下特点:违法犯罪类型多元化,但侵财性违法犯罪仍最为突出;违法犯罪手段暴力化,突发性和随意性很大的激情暴力违法犯罪较多;农村闲散青少年、在校学生、辍学人员、"留守孩"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市场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特征,因而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发生内在的联系。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具有同步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农民犯罪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犯罪总量上升,性质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增多,并日益呈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增多,并日益向城市发展;财产犯罪增多,社会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恶劣。针对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趋势,最近,我们对全市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对我市青少年犯罪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一、当前我市青少年犯罪状况总体来看,青少年犯罪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犯罪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手段升级,对社会的危害加重,团伙犯罪突出。具体来看,青少年犯罪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青少年犯罪总量居高不下。1997年,全市共查处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犯罪低龄化,形式团伙化、性质严重化、手段多样化,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暂住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从龙口市20年来暂住人口的犯罪情况看,它们具有作案数量和涉案人员逐年增加、犯罪手段的暴力性不断增强、侵财犯罪和团伙犯罪更加突出的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未满18岁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向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和暴力化方向发展,其犯罪性质日益严重,造成的社会危害也不容忽视。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仅以某县为例,1989年全县抓获各类犯罪成员中青少年占11.1%,1990年占12.4%,1991年占14.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以刘秘然为首的田程宽、高岩、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票违法犯罪从案件类型看,普通发票案件逐年递增;从涉及范围看,地广面宽辐射蔓延领域广;从作案手段看,犯罪智能化反侦查意识强;从犯罪效应看,危害严重且引发其他犯罪.成本低廉、需求量大、存在监管盲区是其多发的原因.深入开展源头控制、深化开展部门协作、快速升级发票技术含量不失为有效遏制、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团伙犯罪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团伙犯罪多以帮派形式出现。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和预防方面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 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和美国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美国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团伙犯罪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团伙犯罪多以帮派形式出现。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和预防方面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和美国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美国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团伙犯罪已成为严重刑事犯罪的突出表现形式,团伙犯罪的特点、规模、手段及发展趋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据统计,1992年至1994年上半年,太原市预审办案单位共受理各类团伙犯罪案件373案1558人,分别占逮捕案〈犯〉总数的15.2%和37.4%;1993年受理团伙犯罪案件170案714人,比1992年分别上升44.1%和48.1%,分别占全部逮捕案〈犯〉总数的18.3%和42.9%;1994年上半年受理的团伙犯罪案〈犯〉又比1993年同期分别上升23.2%和30.75%,分别占到全部逮捕案〈犯〉总数的16%和38.7%。团伙犯罪呈现出不断增长势头,且幅度较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意志因素可以分为“犯罪本意”和“非犯罪本意的意志”。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后,由于犯罪本意以外的原因使犯罪过程停止下来,则构成犯罪未遂。在犯罪本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当犯罪人的非犯罪本意的意志出现后,也可以使犯罪过程停止下来,但这仍然构成犯罪未遂,而不是构成犯罪中止。由于“非犯罪本意的意志”也属于意志因素,所以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后,导致犯罪未遂的原因既有意志以外的原因也有意志以内的原因。对我国刑法23条中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应做狭义的理解,即它应当是指“犯罪本意以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设立有利于保护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以及社会公共秩序,以修正案的形式出现也是对刑法典的一种补苴。该罪以暴力、胁迫的手段组织乞讨,侵害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和社会公共秩序,主观上并不以牟利为成立要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止犯处罚 ,我国学者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从刑法的发展看 ,中止犯处罚应明确并规定中止犯与既遂犯竞合处罚原则 ,对损害主要限于有形、物质损害并辅之于无形、非物质损害。而其减免处罚根据在于报应为主、功利为辅的刑罚观念  相似文献   

14.
组织性是有组织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原因,而作为结构稳定的规模化的组织,经济导向就是犯罪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组织犯罪人成立、参加犯罪组织的目的不在于犯罪组织本身,而在于通过犯罪组织获取经济利益,犯罪组织内部的规范作用以经济利益为根基。根据中日有组织犯罪合作研究项目的调查结论,有组织犯罪人之间多为同乡关系、同事关系、同监关系,这说明了有组织犯罪人之间的稳定关系不只是基于长期交往形成的了解和信赖,更在于共同的经济利益目的。初级形态的犯罪组织暴力特征凸显,但暴力并非有组织犯罪的唯一手段和必要特征,犯罪组织视经济目的要求运用犯罪手段,高级形态的犯罪组织不通过暴力也可能实现目的。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经济导向,提升底层群体经济地位,完善相关刑事立法,是防控有组织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感化教育是现代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人类的学习本性不仅使受教育成为必要,而且使其固定为社会化的一种需求。更重要的是,人性可以借助充足和完善的教育进行重塑。由于犯罪是一种社会化缺陷的反照,因而罪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罪犯教育矫正的原理即在于通过良好教育使其重获守法的心理倾向,增强抑制犯罪的心理力量。从社会学、人性论与犯因性的学理角度来看,罪犯感化教育不仅事属可行,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一个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是 ,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毒品犯罪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罪名,对规定该罪之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有助于有效打击包庇毒品犯罪分子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活动,但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存有的一些不明晰认识却又妨碍着其具体适用,故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出发来分析其在司法认定与量刑方面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危险犯概念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危险犯的概念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 ,还是在我国 ,都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外刑法理论中危险犯概念的研究 ,从危险犯的特征入手 ,对“危险犯”作了重新界定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一行为 ,当该行为的发展趋势脱离行为人的控制 ,以致使受刑法保护的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等社会关系出现法定的具体危险状态 ,但实害结果尚未发生即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呈逐渐上升趋势,调查统计,当前监狱在押罪犯中,社会底层人员罪犯占据了绝大多数,因此,探究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原因尤为必要。就社会底层罪犯的犯罪原因而言,诱生因素存在于个体、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对于重新犯罪罪犯还包括监狱管理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综合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孤立起来都不能单独产生犯罪的结果。只有深入探究并认清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原因,才能有针对对性地预防犯罪,并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人违法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人犯罪已屡见不鲜,而对于艾滋病犯罪难以立法、难以收押、难已量刑已成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瓶颈。本文通过对艾滋病违法犯罪成因及现状分析,指出了艾滋病犯罪问题面临的困难,并对艾滋病收押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解决艾滋病犯罪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