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文莱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保持增长;外交上,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主持举办了年度一系列东盟会议及东亚峰会等国际会议。展望2014年,文莱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继续保持2013年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2010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强劲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4.7%,再创历史新高;外交上继续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2010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周年,中新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莱:2010~2011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文莱继续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复苏,人民继续过着稳定富裕的生活;外交上延续既定的外交政策,力所能及地参与地区和国际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文莱2017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对外关系做简要回顾.2017年,文莱继续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在近年来出现下降的局面后恢复增长;外交方面:继续实施既定的对外政策,重点参与东盟内外活动,与中国积极开展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张铁根 《亚非纵横》2011,(5):11-16,59,61
自2010年底以来,缅甸、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相继举行大选。大选过程及其结果透露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政治信息,缅甸的军人政权向民主政府转型;新加坡执政党依然一党独大,但反对党实力有突破性增长;越南继续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探索;泰国迎来了社会和解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2008年缅甸形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缅甸局势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特别是在遭受数百年不遇的"纳尔吉斯"(Nargis)风灾后,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缅甸政府继续按原计划举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投,并以高票获得通过,表明由军人执政的缅甸政府对国内政局的控制力仍是不可动摇的.在经济方面,由于风灾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缅甸经济发展态势明显不如2007年,但仍有一些亮点.在对外关系方面,缅甸继续保持了与印度、东盟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两方国家对缅甸政策没有实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老挝:2009年发展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老挝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GDP增长7.6%;吸引外资创历年新高;外交上,奉行“与各国交朋友”并“突出周边”的务实政策,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和区域经济合作,成功主办第25届东南亚运动会。2010年老挝政府将继续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力争2010年GDP增长7.5%。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形势2009~2010年回顾与展望——专家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经济还没有复苏的严峻情况下,东南亚各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复杂局面。由于各国情况各异,在政治上,大部分国家继续保持稳定,个别国家处于不断动荡之中;外交上,大国外交更趋务实活跃;经济上,有的国家增长,有的国家下降。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东南亚研究专家、学者对2009~2010年东南亚的形势作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文莱各个领域的发展仍然保持2011年的发展态势,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延续增长;外交延续既定的对外政策,积极参加本地区及国际的一些外交活动。2013年文莱将保持2012年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缅甸与东盟关系:1988年以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18日军人接管国家政权以来,以1994年3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缅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缅甸与东盟各国关系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对缅态度不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东盟战略的调整,东盟各国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并最终于1997年7月23日接纳缅甸为东盟正式成员国。然而,几乎在缅甸加入东盟的同时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缅甸与东盟的政治、外交、经济关系并未按原来的轨道继续加速发展,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缅甸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后的第一年,政治上,新的议会和政府成立后运转正常,同时继续积极推动政治改革;经济上,缅甸私有化进程加快,外贸和外资也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外交方面的进展尤为明显,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关系打破了僵局,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度、日本和东盟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Lee Jones 《Democratization》2013,20(5):780-802
In 2010, Myanmar (Burma) held its first elections after 22?years of direct military rule. Few compelling explanations for this regime transition have emerged. This article critiques popular accounts and potential explanations generated by theories of authoritarian “regime breakdown” and “regime maintenance”. It returns instead to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on military intervention and withdrawal. Military regimes, when not terminated by internal factionalism or external unrest, typically liberalize once they feel they have sufficiently addressed the crises that prompted their seizure of power. This was the case in Myanmar. The military intervened for fear that political unrest and ethnic-minority separatist insurgencies would destroy Myanmar's always-fragil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Far from suddenly liberalizing in 2010, the regime sought to create a “disciplined democracy” to safeguard its preferred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twice before, but was thwarted by societal opposition. Its success in 2010 stemmed from a strategy of coercive state-building and economic incorporation via “ceasefire capitalism”, which weakened and co-opted much of the opposition. Having altered the balance of forces in its favour, the regime felt sufficiently confident to impose its preferred settlement. However, the transition neither reflected total “victory” for the military nor secured a genuine or lasting peace.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缅甸政局基本稳定,虽然爆发了世人瞩目的果敢事件,但对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的改编仍取得部分成功,此外,政府与反对党以及昂山素季的关系有所缓和。经济上,缅甸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物价和币值都保持了稳定。外交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取消对缅甸的制裁,但是开始与缅甸进行接触。展望2010年,“民地武”的改编与大选是对缅甸政府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缅甸:军人执政的20年(1988~2008)的政治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8年9月缅甸军人接管政权,建立“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改名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和发委”)以来,已有20年了。在当今世界,军人统治一个国家居然持续了长达20年的时间,可谓绝无仅有(如果从1962年3月奈温军人集团政变夺权算起,军人在缅甸的统治更是长达46年)。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日本就对缅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日缅特殊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日缅特殊关系的发展延续是日缅两国维护各自利益的产物。虽然日本为确立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基础,从而维系特殊的日缅关系,但其未来走向仍将受到其ODA政策变化、缅甸对外开放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缅甸近20年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认为在缅甸军政府执政的第一个10年(1988—1997)改革力度较大,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中改革一度停滞不前,进入21世纪后才又逐渐恢复推进改革的势头,但制约缅甸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经济社会有所发展,重要农产品、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产量、引进外资、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额等都创造了最好的水平或最高记录,但缅甸经济中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失常和宏观经济不平衡尚未得到纠正,缅甸积贫积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东南亚最为贫困和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缅甸经济要走上稳健、快速的发展道路,还有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决宏观经济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Future historians may consider 2010 a defining mo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attitudes towards multilateralism. Natural disasters, China’s economic rise, and continued sluggish growth elsewhere might well condition future attitudes. Beyond the headlines, three points seem clear. First, building multilateralism is a long gam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lag between changed perceptions about the desirability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its realisation. Second, building multilateralism requires political impulse and leadership. Third, the extension of multilateralism requires the right domestic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nditions. Cur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uggest that patience is in order in the quest to build a more multilateral order.  相似文献   

19.
缅甸油气资源开发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志坚 《东南亚》2009,(4):21-25
缅甸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获取能源、保障本国经济发展,相关国家在缅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对缅甸油气资源开发的地缘政治博弈接踵而至。缅甸政府也利用油气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和工具,达到其在政治、经济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