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广州某区24例烧炭自杀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地区24例烧炭自杀案例资料,对一般情况、现场勘查特点、尸体检验及自杀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24例烧炭自杀案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2.43∶1),自杀实施者以青年男性居多(P0.01);自杀案例的发生无明显季节倾向,现场密封行为及辅助手段的实施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自杀原因以感情问题居多。结论烧炭自杀案例在本地区发生具有明显年龄及性别趋向,且自杀现场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在实际现场勘查和鉴定工作中可根据现场勘查特点及年龄性别特征加以重点考虑。因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案件特点的不同,本文仅对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对广州市白云区2011~2015年发生的57例烧炭自杀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1.1资料来源57例烧炭自杀案件均来自于2011~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现场勘验并进行解剖检验的案件。1.2案件数量案件数量在2011~2015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5例(8.8%),2012年5例(8.8%),2013年14例(24.6%),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本地区74例自杀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地区74例自杀案例资料,对一般资料、自杀方式进行统计,对40岁以上和以下年龄组、性别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文74例案例中自杀的女性略多于男性(1.1:1),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相对集中,农药中毒占大多数(71.62%)。从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结果证实,在选择自缢的自杀方式上以40岁以下的青年男性为著,以口服农药达到自杀目的的则以女性居多。结论本文结果提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可导致不同的案件特点,相关部门应注意建立本地区的数据库,为办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山岳型景区高坠自杀案件的现场分析、损伤形态及案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2例黄山景区2002—2012年内坠崖自杀案例的资料,从年龄、性别、籍贯、事发时段、坠落地点、损伤检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2例坠崖自杀案例中,男性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省籍比例明显高于本省籍,年龄分布于19~50岁,案发时间段多在16:00~24:00,损伤形态以复合伤为主,均不同程度伴有颅脑损伤、胸腹腔器官损伤及体表划擦伤。结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需要进行现场勘验、案情调查走访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分析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案件特点,为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东北铁路线上50例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死亡案例,对案发时间、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前行人状态、火车接触方式、自杀认定依据、遗书和遗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比为3.55:1,男女均以41~50岁年龄段最多见。事故多发生在封闭线路,行人以车前非卧位最多见。自杀原因以精神疾病最多见,其次是器质性疾病。30%案例发现遗书和遗言。结论 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事件的定性,除了常规的法医学检验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自杀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7.
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济南市5个区法医共检验尸体4 473例,其中自杀者675例(15.09%)。现将自杀者的基本状况、自杀原因、手段,以及处理自杀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1.1自杀者的基本情况男性374例(55.4%),女性301例(44.6%),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91岁。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见表1。1.2自杀原因、手段及其时间地点675例自杀案件,发生在1~3月份的147例(21.78%),4~6月192例(28.44%),7~9月172例(25.48%),10~12月164例(24.30%)。其发生原因、使用的手段、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见表2。2讨论本组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8.
白茹  陈明 《法医学杂志》2017,(6):604-606
目的分析海口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特点,为死亡原因鉴定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受理的498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对性别、年龄、案发时间、死者交通方式、肇事车辆类型及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死者年龄以21~40岁居多,男女性之比为3∶1;案发时间以每年3、4、5月及10月,每天的6:01~8:00及20:01~22:00为高峰期;死者交通方式以驾(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发生率最高(30.9%);肇事车辆以摩托车和电动车为主(57.4%);死亡原因以颅脑损伤居多,胸腹部损伤次之。结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检验对死亡性质及责任认定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筛选、收集,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法医学特点。方法收集某鉴定中心2000—2015年间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25例,从性别、年龄、历年发案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对公安类监管场所和监狱类场所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结果涉案死者均为男性,中青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历年发案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安类监管场所的伤害案件发生率(64.7%)大于监狱类场所(12.5%),而监狱类场所的自杀率(62.5%)高于公安类(23.5%)。死亡原因以损伤和窒息为主,其他还有中毒和电击等。结论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执法不规范、监管有漏洞、医疗水平差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对于查明此类案件的死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杀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利用铁路这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自杀者,如卧轨其形成特点与采用其它手段自杀有不同之处。现对笔者所检验的30倒卧轨自杀的案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分析一、性别、年龄、职业本组案例,30例31名卧轨自杀者,男性21人,女性10人,男女之比为2.1:1;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46岁。其中以20—29岁居多,21人,占67.74%;工人8人,干部5人,农民3人,职业不明者15人。二、自杀时间本组案例,卧轨者多在5—10月份,共22例占73.33%,其中在10月份发生8例;白天14例,夜间16例,其中11例发生在6时~11时。三、现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海市徐汇区近十年高坠死亡案件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其他区域统计数据,并结合国内外进展,以期对同行处理高坠死亡案件有所帮助。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3年度发生的391例高坠死亡案件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高坠中自杀案例占了多数(82.6%),意外案例占了少数(17.4%),在意外高坠中男性占了多数(86.3%),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自杀的比例逐渐上升,意外的比例逐渐下降。意外案件的坠落高度可高可低,但总体高度较低,自杀案件的坠落高度一般较高。意外案件中头部着地的比例较高(56.3%)。结论本区目前高坠案件勘验工作仍有不足,运用CT进行虚拟解剖,数字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模拟等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今后此类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2005--2008年间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18例,从案件的性质、损伤机制及特征等方面,总结此类案件的法医学特点。结果18例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者,年龄在21~55岁。其中,自杀14例,意外4例;颅脑损伤死亡14例,创伤性休克死亡4例。损伤以撞击、摔跌伤为主,部分存在碾压伤。结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具有其特征性,案件性质主要为自杀,部分为偶然的意外事件,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锐器致伤死亡的自杀案件 ,由于尸体上有明显损伤 ,现场有大量血迹 ,极易引起人们的质疑。掌握锐器致伤死亡自杀案的特点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十分重要。本文作者收集近 5年间本地区所检验的 9例锐器致伤死亡的自杀案例资料 ,就其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供同行参考。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9例锐器致伤死亡自杀案资料来源于本区 1997年至 2 0 0 1年间法医检验案例 ,其中自伤直接导致死亡 7例 ,自伤未死再自缢、服毒死亡各 1例。死者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4~ 6 2岁 ,其中 4 0岁以上者 7例。 7例因失恋、离异、夫妻不和等自杀 ,其中5例…  相似文献   

14.
正在法医现场命案检案过程中,经常遇到嫌疑人杀人后同时在现场或附近自杀的案例,兼有他杀和自杀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和一定规律性。笔者结合42例尸检资料,分析如下。1案例资料本文42例资料均为笔者单位鉴定所2011年至2015年间受理的凶杀案件中,嫌疑人有自杀行为且经法医学鉴定、现场勘查、结合调查材料综合分析,确认为杀人后自杀的案例。42例案件共死亡64人,其  相似文献   

15.
在非正常死亡案件中,自杀案件占很大比例,本文对黑龙江省嫩江农垦区10年来检验的213例自杀死亡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资料是1983~1993年,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调查、法医检验鉴定的自杀案例,经筛选资料齐全的213例。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对自杀案中死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婚姻、自杀方式、自杀原因、自杀季节与时间、死亡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 1 结果 1.1 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婚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坠案件中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与死亡性质的关系,为此类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3年高坠死亡案件311例,其中存在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案例205例。对损伤形成特点、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中,根据初步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分析后,明确自杀86例,意外24例,性质不明95例。95例性质不明案例经对局部机械性损伤进行行为心理分析后,认定自杀80例,意外11例,他杀4例。结论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与死亡性质具有关联性,根据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推断高坠死亡性质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17.
多种手段自杀15例分析曹际玉山东省莒南县公安局(276600)用单一手段自杀在法医临案中经常遇到,但一人利用多种手段自杀则较少见。为探讨利用多种手段自杀的规律特点,便于作出自杀客观结论,研究自杀的流行病学,现将临案中所见15例采用多种手段自杀的案例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上海市2006~2009年354例女性他杀案件,从案发时间、被害人年龄、发案原因以及作案手段等方面,分析上海市女性他杀案件特点,为女性他杀的预防以及案件侦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一种直接自我毁灭行为,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在非正常死亡案件中,自杀案件占很大比例。本文是对黑龙江农垦区1981~1994年,14年来检验的608例自杀死亡案例,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对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婚姻;自杀方式、自杀原因、自杀季节与时间、死亡场所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分析。 结果 1 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婚姻 1.1 年龄 年龄最小13岁,最大90岁,20~39岁年龄组378例,占62.1%(男性178例占29.3%,女性199例占32.7%),见表1。  相似文献   

20.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最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最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1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