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于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相关研究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4年间,武汉市汉阳区范围内公安部门受理的所有高坠案件,共152例,对案件性质、高坠地点特征、死者年龄、性别、损伤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高坠死亡案件中自杀118例、意外28例,6例性质未能确定;高坠案件无论性质为何,发生地点均以居民住宅区最多;女性在自杀中占比略高,且年龄偏大(50岁),而意外高坠中全部为男性;损伤在两类性质的案件中均以头部和四肢为最多;自杀案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死者有精神疾病史。结论国内高坠案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而对高坠的尸体检验需要更加仔细和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山岳型景区高坠自杀案件的现场分析、损伤形态及案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2例黄山景区2002—2012年内坠崖自杀案例的资料,从年龄、性别、籍贯、事发时段、坠落地点、损伤检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2例坠崖自杀案例中,男性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省籍比例明显高于本省籍,年龄分布于19~50岁,案发时间段多在16:00~24:00,损伤形态以复合伤为主,均不同程度伴有颅脑损伤、胸腹腔器官损伤及体表划擦伤。结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需要进行现场勘验、案情调查走访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上海市徐汇区近十年高坠死亡案件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其他区域统计数据,并结合国内外进展,以期对同行处理高坠死亡案件有所帮助。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3年度发生的391例高坠死亡案件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高坠中自杀案例占了多数(82.6%),意外案例占了少数(17.4%),在意外高坠中男性占了多数(86.3%),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自杀的比例逐渐上升,意外的比例逐渐下降。意外案件的坠落高度可高可低,但总体高度较低,自杀案件的坠落高度一般较高。意外案件中头部着地的比例较高(56.3%)。结论本区目前高坠案件勘验工作仍有不足,运用CT进行虚拟解剖,数字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模拟等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坠案件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鉴定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地区最近十年来记录有坠落距离的246例高坠案件,对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杀高坠的高度显著高于意外高坠的高度(25.70m:13.98m);所有高坠中,头部损伤概率较高(75.2%),颈部损伤概率较低(6.5%);意外高坠的头部损伤概率高于自杀组(89.4%:75.2%)。结论意外高坠的死者比自杀高坠的死者更缺乏四肢对于头部的保护;过低的颈部损伤发现率提示国内法医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在高坠案件中的对于颈部损伤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2例锐器自杀死亡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年来记录有详细损伤特征的62例单纯性使用锐器自杀的死亡案件,然后对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出现锐器自杀的损伤部位依次为颈部(37例)、左腕(23例)、胸腹部(16例)、右腕(8例)、左上臂(7例)和腹股沟(4例);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患有精神病的比例显著多于男性(31.82%∶10%);男性出现胸腹部致命伤显著多于女性(25%∶4.55%);精神疾病和腕部致命伤呈显著负关联(r=-0.251),精神疾病和颈部的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296);身体疾病和试切创呈显著正关联(r=0.380);试切创和左腕出现的损伤呈显著正关联(r=0.268)试切创和胸腹部出现的损伤呈显著负关联(r=-0.295);试切创和左腕部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304)。结论在62例使用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精神病患者比例比男性高;女性很少出现胸腹部的致命伤;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部位更偏向于颈部,身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经常伴随着试切创;在胸腹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较少发现;在左腕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成人高坠死亡45例尸体解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5例成人高坠死亡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42例为意外,3例为自杀。42例意外高坠中,38例发生在工作时。高坠死亡者的年龄从18岁到50岁,21~40岁占77.7%。性别以男性居多,占93.3%。着地部位最常见的是头部。由于高坠后引起机械性损伤所致死亡有43例,其中包括脑损伤(60%),肺损伤(44.4%),脾破裂(33.3%),肝破裂(26.7%),脊柱损伤(26.7%),大血管破裂或断裂(20%),心脏破裂(15.6%)。另2例则是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着坠落高度的增加,胸腹部致命性损伤数目随之增多。坠落的高度较低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9.
“高坠”案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我区为例,2006年“高坠”案件占人员伤亡案件总数的31%;无论“高坠”行为是自杀还是他杀,其在尸体上反映出来的总体损伤并无差异。要确定案件性质仅仅依靠法医尸体检验较难解决。因种种原因死者家属多不能接受发生的事实,加之有些现象不能完全通过法医学进行很好的解答,不能给死者家属一个完全合情合理的解释,使得此类案件上访数呈上升的趋势。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以及在案件勘查中的实践,对“高坠”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今后此类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2005--2008年间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18例,从案件的性质、损伤机制及特征等方面,总结此类案件的法医学特点。结果18例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者,年龄在21~55岁。其中,自杀14例,意外4例;颅脑损伤死亡14例,创伤性休克死亡4例。损伤以撞击、摔跌伤为主,部分存在碾压伤。结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具有其特征性,案件性质主要为自杀,部分为偶然的意外事件,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11.
高坠案是司法实践检案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高坠案的性质有他杀、自杀和意外,多见于后两者.但受高坠案发的突然性、现场多无人在场、很少有可靠的痕迹物证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得高坠案的性质判断极其困难.以基层司法实践检案研究为背景,从对高坠现场的坠落起点、坠落空间、水平移行距离、坠落终点进行客观仔细的勘查,全面系统的法医检验鉴定,深入详细的调查走访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法医实践中 ,一切和死因有关的问题都要求做出合理的解释。2 0 0 1年彭某 ,男 ,4 5岁 ,某公司经理 ,被人绑架后两天在一居民楼下发现其尸体。技术人员经过现场勘验发现 ;现场有多量血迹及捆绑用的包装绳 ,死者头部有钝器暴力损伤但系非致命伤 ,双手及脚有被捆绑痕迹 ,认定死因为高坠致胸腹内脏破裂死亡。死者家属认为彭某系被殴打后失去行为能力 ,应该是被人抛到楼下摔死的。因此本案便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 ,头部受伤后是否有行为能力 ?第二 ,高坠形成是被人抛到楼下摔死还是自己形成 ?高坠死亡和生前入水窒息死亡在法医实践中一般都只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及社会、生活压力增加,坠落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死亡性质以自杀、意外多见,他杀较少,但部分尸体发现后无法确定死亡方式[1-4],由此引发死亡性质的争论,或对死亡方式、死亡性质的鉴定产生偏差[1-2].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高坠案件死亡方式进行分析,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尸体检验确定死因后,确定死亡性质便成为法医现场勘验的主要任务。面对各种死亡现场,当务之急是为案件定性。如果确定为他杀,刑事侦查工作就拉开了序幕;如果确定为自杀或意外等,就等于宣布整个调查工作的终结。确定死亡性质又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定性错误,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把自杀、意外等定为他杀,势必造成有限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且易产生冤假错案,形成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把他杀定为自杀或意外等,必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继续危害社会。因此法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毋容置疑,法医在大量的案件定性中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自杀原因与自杀方式之间的关系,为自杀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尸体解剖、调查走访来确定自杀案件,收集昆明市五华区近三年来的124例自杀案例,然后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描述性统计等分析。结果自杀者男女性比例为1.53∶1;自杀方式多选择高坠、自缢和溺死;自杀者昆明户籍与非昆明户籍的比例约为1∶1;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自杀最多;10~50岁年龄段的人群多选择高坠自杀,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自缢自杀的较多;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均以高坠自杀为主;因精神疾病、自身疾病和经济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自缢,而因感情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服毒。结论自杀是一类十分复杂的案件,对于疑似自杀的案件要多方面勘查、全方位思考,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案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103例高坠死亡案件的坠落高度以及案件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103例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尸体损伤与坠落高度、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水平移行距离与案件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15年间昆明市公安局所受理的高坠案例共103例,所得数据均经spss17.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颅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1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四肢骨折在各高度出现的概率均比较大,肋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2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尸体的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坠落高度在11米以上时自杀多见,水平移行距离在1.1m以上时自杀多见。结论尸体损伤、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辅助手段估算坠落高度,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判断案件性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法医在命案现场勘查中,正确分析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至关重要,这对重构现场、准确分析解释现场疑点、判断案件性质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法医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人体受到致命伤后不一定立即死亡,其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分析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要结合现场和案情谨慎考虑推断。通过3例案例对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一些关于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思考和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侦查员或现场勘验人员在进行现场分析时,可充分利用勘验过程中发现的人的活动痕迹,同时结合人体损伤特征,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还原,达到现场重建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起出租屋内的死亡案件,现场勘验人员利用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情况,成功地对现场中人的活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现场重建,为判断案件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68例高坠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分析了杭州市1955~1987年所积累的68例高坠损伤死亡案例的尸检资料,并探讨其中26例(经全面尸检)高坠损伤的特征与尸体着地部位关系。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为3.3:1;年龄2~73岁,以18~50岁中、青年居多43例占63.2%。自杀多于意外,和文献报告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锐器致伤死亡的自杀案件 ,由于尸体上有明显损伤 ,现场有大量血迹 ,极易引起人们的质疑。掌握锐器致伤死亡自杀案的特点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十分重要。本文作者收集近 5年间本地区所检验的 9例锐器致伤死亡的自杀案例资料 ,就其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供同行参考。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9例锐器致伤死亡自杀案资料来源于本区 1997年至 2 0 0 1年间法医检验案例 ,其中自伤直接导致死亡 7例 ,自伤未死再自缢、服毒死亡各 1例。死者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4~ 6 2岁 ,其中 4 0岁以上者 7例。 7例因失恋、离异、夫妻不和等自杀 ,其中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