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城市化在社区产生了失序问题、失灵问题和整合性差的问题,以维护社区稳定、安宁为目标,探索社区法律治理城市化问题的方法,缩小失序延续时间,控制失序范围,以达到失序而不混乱的治理效果;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行为习惯制约相结合,建立规范控制体系;以居民委员会为主导,建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5,(11):67-68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追求”方松社区的居民都知道,在其社区内有个免费为居民“打官司”的地方,这就是方松社区自治法律服务中心.该中心坐落于放生池小区,是迄今为止上海市首家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帮助、法制宣传、法制培训的社区法律服务机构,是以政府出资购买社区法律服务的形式,为居民长年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和新探索。据方松社区办事处官员介绍说:“过去,居民反映矛盾的途径不多,而且反映的成本也很贵。或以信件的形式上访或以闹事的方式来向政府反映问题。这些也随着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的"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治理社区管理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我们把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看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在进一步开展社区层面的多样性居民自治活动的同  相似文献   

4.
在以城市社区居民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研究被试社区自治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发现:居民对社区自治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居民对自治的态度积极;社区自治的外部环境良好;居民的自治意向不高;自治活动的参与率不高且分布不平衡。并从加强社区法律制度建设、理顺政府职能、完善居委会组织建设、培育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宣传社区自治知识、健全激励机制,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给予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坚持"以居民为中心、为居民谋幸福"的服务宗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从群众的需求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不断创新自治形式,用心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用情扫除群众的烦心事、用力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有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践社区良性治理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协同力量,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的基础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了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一个地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社会组织培育亟待完善等矛盾逐步显现。进一步筑牢稳固的社会治理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强化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小区治理中,业委会作为业主自治组织,是“三驾马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现实中,业委会成立难、履职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特别是物业管理不规范、业主维权难等问题,屡屡成为不少矛盾纠纷的源头。仅靠法律渠道,不能完全解决社区治理矛盾。业委会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与居委会、物业企业配合默契,实现小区的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社会以社区为载体,拥有悠久的社区自治传统,社区会议在实现社区自治,听取社区意见,化解社区矛盾方面发挥过重要功能。但是作为传统社会基层自治手段的社区会议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遇到了新的挑战,无法再适应新的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现代社区治理亟需我们在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社区自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社区自治与社区听证的法律制度,提高社区参与,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建设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0.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和社区服务水平,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而基层社区往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首发、多发场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机制,有助于使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重心前置,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及街居制的改革,社区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并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矛盾交织的"场域",为此,必须通过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大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长山社区作为物业弃管小区,其从"弃管小区"到"居民自治"的治理成效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治理社区提供了一个微观的样本。长山社区的自治之路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存在"行政整合过度"的问题,社区治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要保证长山社区居民自治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还需要更进一步培育社区的自治能力,并且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岳修峰 《人民论坛》2014,(8):150-152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优化重构社区治理体系。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探索,逐渐实现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治理方式更加融入服务理念,但农村社区治理仍面临自治程度较低、治理人才匮乏、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自治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和社区服务水平,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区自治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生长点。社区自治存在着宏观环境的约束、组织和居民参与的不足、社会资本的缺失等问题和困境,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作用和治理结构等角度提出突破社区自治瓶颈的路径,对提高社区居民内部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较少。社区精英是发挥社区自治能动性的重要领导力量,中国历史上古代社会乡村自治中乡绅主导自治的模式对于现代城市社区自治中社区精英主导自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区精英主要通过互惠机制、声望机制、信任机制、领导机制、规范机制等发挥自治能动作用。如何发现社区精英并促进社区精英发挥自治能动性是实现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梳理我国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潜在的逻辑。研究发现:深圳L区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依法治理,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营造社区自治制度环境;结构整合,重塑社区居委会职能、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赋权增能,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提高居民参与议事能力。研究认为:以"制度-结构-能力"(System-Structure-Capacity)为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宏观层面的法治制度设计、中观层面的治理结构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参与者能力建设,保障社区自治的长期存续。这种路径的潜在逻辑在于进行社区自治需要处理好权威治理和有效治理的关系,以及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条块"之间的关系,并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逻辑下重塑政社关系,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朱萌  唐特 《中国民政》2009,(7):47-47
“自治缺少”,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自治程度相对低弱。“参与不足”是指社区居民关注和参加社区活动的程度相对不高。“自治缺少”与“参与不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从自治组织的角度着眼,后者是就自治的主体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