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04,(3):102-104
2003年同样是矿业事故多发的一年。矿业事故在所有公共安全事故中占据最大的比例。以2003年7—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为例,矿业事故最多,占73.1%,平均每天8起事故。在全年发生的14起死亡30人的特大事故中,矿山事故占据了8起,共死亡597人,煤矿事故就占了7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2.23”重庆井喷泄漏事故,死亡人数达243人,是迄今为止世界天然气开采史上最惨重的事故。  相似文献   

2.
关于增设故意制造事故罪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是自然力或者其他意外 ;二是人为的破坏 ;三是责任者的过失。故意制造事故的案件在我国确有存在 ,但我国现行刑法对故意制造事故的行为并未作出定罪量刑的规定。为弥补这一不应有的疏漏 ,我国刑法应当尽早增设故意制造事故罪。故意制造事故罪的主要特征是 :行为人主观上有制造事故与规避责任的故意 ,且利用了某些客观条件或相关人的过错 ,行为人熟悉相关规则具有相应的技能 ,犯罪证据的获取难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交通事故鉴定现状和多个案例的分析.讨论交通事故鉴定和事故勘查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以及交通事故鉴定部门和事故勘查部门在具体案例中协作的关联性,认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事故勘查部门和鉴定部门应各司其职,在证据的发现、收集及补全上相互协作。才能科学地做出交通事故鉴定,保证事故成因分析的客观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事故同交通事故一样危害极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近年来阳泉地区生产事故伤48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1)生产事故死亡高危人群呈“四多”特征:男性多(男女之比为80:1);青壮年多(74.9%);农协工、临时工多(85.0%);外地人多(61.6%)。(2)生产事故作业环境有“四高”现象;县乡村办企业发生率高(85.4%);煤炭建材部门发生率高(88.3%),冒顶爆炸等事故发生率高(86.4%);并下高空事故发生率高(72.5%)。(3)时间因素以7-9月份、每月下旬,每天8-10时和16-18时是高发。(4)CO中毒、缺氧窒息、挤压是生产事故致伤人体的主要方式(82.1%)。(5)机械性损伤多,损伤复杂。(6)颅脑损伤、CO中毒、创伤性窒息、失血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构成生产事故的五大死因。同时作者建议:加强生产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加强创伤初期急救系统建立。  相似文献   

5.
多车事故由于发生多次碰撞导致痕迹叠加、错乱,碰撞过程分析存在较大技术困难,事故再现难以推进。介绍了基于痕迹的碰撞事故过程一般分析方法,重点针对多车碰撞事故,提出将痕迹、EDR、微量物证、视频/音频等信息要素融合的分析思路及方法,通过一起高速公路多车事故案例,进行了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多车事故碰撞过程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助于道路交通多车事故的碰撞过程分析,进而提升事故再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刑警与科技》2004,(3):105-106
泄漏中毒事故同火灾事故一样,在2003年全年发生的所占的比例较小,从2003年7—10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来看,泄露中毒大约占2.1%。  相似文献   

7.
甘璐 《法制与社会》2011,(22):228-228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事故数量迅速增加,学校事故屡屡见于报端。因学校事故而引发的官司也屡见不鲜,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此就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湖南炎汝高速爆炸事故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事故隐患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重点分析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可为类似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爆炸事故发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鉴定领域,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及当事人致伤方式的重建。方法基于对事故现场痕迹、车辆损坏和人体损伤等检验鉴定,利用事故再现软件及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分析,对40起真实事故的碰撞过程及致伤方式进行重建分析,并以2起典型案例进行说明。结果事故再现效果与现场痕迹、车辆痕迹、人体损伤痕迹有关;40起事故再现中.28起符合性好,9起较好,3起欠理想;碰撞过程的准确再现有助于对致伤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计算机仿真模拟重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当事人的致伤方式在辅助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范丽红  顾玲玲  管愉 《法制与社会》2013,(29):232-232,235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环节众多、过程复杂,难免因某个环节的疏漏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政府和群众对食品安全事故均高度敏感,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在餐饮服务环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如何追究肇事单位的责任,并对其实施行政处罚,达到惩戒和警示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平息群众情绪,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保障消费者就餐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简称学校事故)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它不仅造成教育方面的困境,还带来了司法方面的混乱。因此,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对学校事故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学校事故的概念和特征,根据学校在学校事故中是否存在过错,并结合案例对学校事故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学校在学校事故中的责任认定;最后,本文提出了更好地预防学校事故发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辽阔,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法医学检验对于这类事故的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类事故的法医学检验鉴定虽有过报道[1、2],但大型矿难事故特别是煤矿瓦斯爆炸的检验未曾见诸报道。近年来,我市重大矿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法医学检验对于矿难事故  相似文献   

13.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7,(10):44-45
1、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例查组履行下列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法规制定不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差及路况与环境影响等方面是导致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省白沙县山区道路的交通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对事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事故原因方面,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为超速行驶、违法转弯、制动失效、制动不良、疲劳驾驶、违法超车、违法超载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山区道路特点进行机动车驾驶人教育、重点治理超速行驶和违法转弯等行为,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等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误操作事故是电网安全运行的致命伤,杜绝倒闸误操作,是安全生产、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主攻方向.对经常发生的一些误操作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中,而电梯是高层建筑物主要的垂直物流载体。数以万计的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日益频发的各种电梯事故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确电梯事故中的责任分担问题,有利于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和促进管理者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从而防止电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车速鉴定正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重要项目。单车事故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简单化处理。单车事故主要类型包括碰撞护栏、侧翻与坠崖等。单车事故车速鉴定原理主要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三类事故常用鉴定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其取证要点进行了探究,包括护栏变形、车辆变形、圆周运动半径、坠车飞行距离等测量。并指出其他事故现场痕迹物证要素的测量对于车速鉴定可以起到辅助佐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水电站运行14天的3号发电机机组(以下称“被鉴发电机”)定子线圈发生短路事故,当事双方就事故原因提起诉讼,法院委托本中心对水利发电机短路事故原因进行司法鉴定。事故时值班人员叙述,事故前发电机组运行正常,无任何征兆,发生事故时,听见发电机组内有巨大的敲击声音,同时闻到有烧焦味道,发现3号发电机组差动保护和励磁保护停机,报告并记录了事故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利用放射源进行生产、研究、治疗的单位机构越来越多,据2010年调查,超过10万枚的放射源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科研等24个行业中.辐射事故不再仅仅发生在核电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单位机构发生辐射事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核电站.本文在简要介绍辐射事故的基础上,对这些易发生辐射事故的单位机构进行了总结,并为消防部队提出了处置此类辐射事故的一般程序,为日后处置此类事故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