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体制性原因:传统党建模式和执政模式的积弊过深、积重难返(一)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和党内民主的缺失苏共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但在苏共传统的党建模式中,形成了缺乏党内民主的党内集权模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完整地贯彻。高度集权的体制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缺乏基本的民主基础,成为苏共传统党建模式各种弊端的根源。(二)党政不分和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在苏共传统党建模式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极为严重,党被放到了权力体系中的不恰当位置,处在权力的直接腐…  相似文献   

2.
李芮  黄建军 《学理论》2011,(28):44-45
苏共执政史上长期党内民主缺失是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苏共党内民主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在干部制度方面,搞的是终身制和任命制;在决策体制方面,搞的是高度集权制;在权力制约体制方面,缺乏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其深刻教训:一是造成各级领导干部缺乏监督,形成了官僚特权阶层,党群关系恶化;二造成党的决策失误,损害了群众利益;三是造成党内思想僵化,个人迷信、教条主义盛行,窒息了党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深刻教训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勃列日涅夫在掌管苏共的十八年间,推行的是一套维护集权制的党建思想和求稳抑变的党建实践.由此使苏共的思想理论日趋僵化,高度集权的体制固化,致使苏共党建模式的积弊暴露无遗,延误了改革的时机,为苏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作者把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总结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会为执政的三大法宝,认为这是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第一部分谈到苏共在列宁时期初步探索了执政规律,苏联得以兴盛,后来在斯大林时期背离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规律,遭致丧权亡党.第二部分谈到我们党从民主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经过曲折探索已初步掌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律,1949年在全国执政后因受"左"的路线干扰走了弯路.第三部分谈到三大法宝的关系,指出科学是关键,民主是基础,法治是规则,科学是民主和法治的向导,民主是科学和法治的源泉,法治是科学和民主的保证.当今特别要大力加强民主执政.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按照这个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坚持和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6.
<正>列宁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但之后的斯大林,为了巩固其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力,逐渐背离了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致苏共党内民主严重缺失,从而为苏共执政的垮台埋下了祸根。斯大林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有一个背离与嬗变的过程。一是利用列宁关于扩大中央委员会的思想来巩固个人权力;二是把列宁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形成的新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8.
胡伟 《理论与改革》2020,(2):150-15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嵌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其前提是澄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形成的新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进行民主话语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包含了五个核心要素,即社会主义、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形成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目标而坚持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中国改革进程中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也表现为由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渐进转变,确定了"革命-执政""斗争-和谐""专政-法治"等一系列替代性创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既因为高度共享的核心词表现出了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也因为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立词而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角下党的领导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6,1(3):97-100
依法执政不等于党的领导,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施政,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党内领导体制、依法执政体制、依法施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按照权力制约与党政分工协作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执政体制;按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施政体制;按照民主科学法治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党的领导问题应该避免“法律绝对化”、“民主绝对化”、“害怕民主”等三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蔡霞 《理论探讨》2002,(6):78-80
建国以后我们党形成了党政不分、过度集权、依赖行政权力实行硬性控制的执政领导方式。依赖权力实现领导的观念与过度集权的体制的相互作用 ,不仅成为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而且已经阻滞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平稳发展。改革党的执政领导方式 ,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明确区分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不同社会职能、不同活动规律 ,建立科学的国家政治体系。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根除事实上的“权大于法”的现象 ,切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列宁人民民主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应该在理解列宁人民民主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把握人民民主的实质,正视人民民主的渐进性,以强化法治和完善监督来保证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延安13年局部执政时期,党和各级政府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创建、重视干部廉洁奉公教育、重视干群关系和谐建设等方面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党在延安13年局部执政时期执政基础建设的实践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历史性的成就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二是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四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方 《理论探索》2005,2(6):35-37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们党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政治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思想、组织资源,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制约、影响人民民主的运行方式,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垂范作用。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就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党内民主制度化引导人民民主制度化,以党内民主程序化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共在执政的历史中,既缺少最高领导人更替的法律规定和民主程序,也没有把这种选择权交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最高权力的转换,权力的更迭只能在背着最高权力的情况下靠非组织的手段进行,这应该是苏共党的建设中的一个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民主执政指的是特定国家合法存在的政党依照民主原则、程序和制度的要求,介入并执掌、运作国家政权.民主执政的内涵极其丰富.至少可以从思想理念、制度文化、政治实践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民主作为其核心理念,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执政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类追求政治文明进步的共有成果,其对任何国家的执政党及其执政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和规制价值.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实国情、党情条件下,民主执政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的1997年9月,"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成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要"法治"还是要"人治",曾在法学界引起一场广泛争论。真理愈辩愈明,法治的思想和主张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这场持续近20年的论战,为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正式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将‘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确立下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东梅 《理论探讨》2003,(1):100-101
导致苏联解体、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丧失了先进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强有力地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不能忠实地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为人民所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