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咪唑苯脲缓释剂在黄牛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及组织药物残留量.结果为该药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吸收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2.7885(e-0.0032t-e-0.4229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为11.320 h±0.2955 h,峰浓度为2.804μg/mL±0.0029 μg/mL,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1.643 h±0.9960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15.061 h±22.2836 h,与肌肉注射咪唑苯脲注射液相比,半衰期延长了210.383 h.组织含量检测结果为注射后3月时脑、肝、脾、肾、心肌、肌肉中药物残留量分别为0.134 μg/g±0.0302μg/g、0.976 μg/g±1.2432μg/g、0.743μg/g±0.1864 μg/g、0.527 μg/g±0.2243μg/g、0.313μg/g±0.1723 μg/g和0.373 μg/g±0.0420 μg/g;4月时肝、脾、肾分别为0.276 μg/g±0.0437μg/g、0.113μg/g±0.0252 μg/g和0.182 μg/g±0.0337 μg/g.结果表明,咪唑苯脲缓释剂优于其他咪唑苯脲剂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喹烯酮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在(15±1)℃的水温条件下,按50mg/k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血浆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两室开放模型.喹烯酮在鲤血液中2 h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452 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16和16 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1.263 h、35.866 h、24.585(μg/mL)·h;喹烯酮在癍点叉尾鮰血液中8 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029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16、48和72 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kβ、AUC分别为4.669 h、31.164 h、1.388(μg/mL)·h.结果表明,喹烯酮在鲤与斑点叉尾鮰体内吸收较快,分布较广,主要经肝、肾代谢.  相似文献   

3.
用YMG-H35C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于紫外波长229 nm处,采用内标法测定喹烯酮及其预混剂中喹烯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喹烯酮浓度(x)与其峰高和内标物峰高之比(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546x-0.0003,r=0.9999,喹烯酮在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其最低检测浓度为1.25μg/mL,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49%.  相似文献   

4.
二氟沙星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3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 3组 ,进行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内服二氟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二氟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结果 ,健康鸡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6 9h± 0 .4 3h ;t1/ 2 β=6 .11h± 1.5 0h ;V1=1.70L/kg±0 .33L/kg ;Vd(area) =3.10L/kg± 0 .6 7L/kg ;ClB=0 .37L/ (kg·h)±0 .10L/ (kg·h) ;AUC =2 9.16 μg/ (mL·h)± 8.0 4 μg/ (mL·h)。健康鸡肌肉注射及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前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0 .17h± 0 .12h ,t1/ 2Ke=5 .6 4h± 0 .74h ,tmax =0 .86h± 0 .4 0h ,Cmax =2 .5 1μg/mL± 0 .36 μg/mL ,AUC =2 2 .6 2μg/ (mL·h) ± 3.2 8μg/ (mL·h) ,F =77.0 %± 11.8% ;后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1.4 6h± 1.0 0h ,t1/ 2Ke=8.2 0h± 3.12h ,tmax=4 .34h± 2 .4 0h ,Cmax=1.0 0 μg/mL± 0 .2 1μg/mL ,AUC =15 .82 μg/ (mL·h) ± 3.6 7μg/ (mL·h) ,F =5 4.2 %± 12 .6 %。二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 :表观分布容积大  相似文献   

5.
选择 1日龄蛋用公鸡 72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2只。第Ⅰ~Ⅳ组鸡从 1日龄起在日粮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 5 6 .3、5 7.4、5 9.6、6 1.8mg/kg和硒 0 .93、1.0 3、1.2 3、1.4 3mg/kg ,第Ⅴ组为感染无添加剂组 ,第Ⅵ组为不感染无添加剂组 ,饲喂基础日粮 (含维生素E 4 8mg/kg和硒 0 .6mg/kg) 。至 2 1日龄时 ,第Ⅰ~Ⅴ组鸡口服接种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 ,1× 10 5个 /只 ,接种后观察感染鸡的状况。结果 ,第Ⅰ~Ⅵ组鸡平均增重分别为 2 2 .0、2 3.8、35 .2、39.2、8.9和 4 7.5 g ;病变值为 2 8、2 4、2 4、2 5、30和 0 ;1g粪便的卵囊数分别为 0 .17× 10 6 、0 .12× 10 6 、0 .0 9× 10 6 、0 .11× 10 6 、0 .2 1× 10 6 和 0个。提示 ,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提高鸡体的免疫力 ,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按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对喹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进行了观察.试验猪6头,按单剂量14C标记的喹烯酮0.4065 mg/kg体重(比活度24.6 μci/mg)静脉注射,30 d后按31.15 mg/kg体重(比活度5.187μci/mg)口服给药,用液体闪烁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0.1899 h,T1/2β=4.5528 h,Kel=0.8654/h,AUC=0.00925 mg/L·h;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1/2Ka=0.4678 h,T1/2K=3.7445 h,Tp=1.3367 h,Cmax=0.000713 μg/mL,AUC=0.00303 mg/L·h.提示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7.
用6批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以下简称制剂)按1枚的剂量给3-5日龄的艾维茵雏鸡投服,服后30 d测得药丸的日均磨损量为5.7-6.0 mg,日均有效药物释放量为5.02-5.28 mg试验雏鸡在3周龄和5周龄时T淋巴细胞花环平均形成率分别为30.0%±4.8%-33.0%±3.6%和30.0%±7.5%-34.0%±6.1%,而对照组为20.0%±2.4%-22.0%±4.5%和20.0%±23.4%;在3周龄和5周龄时B淋巴细胞花环平均形成率分别为30.0%±8.4%-32.0%±4.3%和32.0%±5.1%-34.0%±5.6%,而对照组为18.0%±4.2%-18.0%±1.9%和19.0%±3.5%-21.0%±5.4%.给雏鸡投服6个实用剂量制剂,观察14 d未见异常反应.将6批制剂在室温(15-28℃)条件下分别保存6、9和12个月,各性能指标未发生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183 626只雏鸡应用,均表现安全,并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和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 12头白猪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6只 ,分别肌肉注射A、B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注射液 (0 .4mL/kg) ,并于给药后第 0 .2 5、0 .5 0、0 .75、1.0 0、2 .0 0、3.0 0、5 .0 0、9.0 0、12 .0 0、2 4 .0 0、36 .0 0、4 8.0 0、6 0 .0 0、72 .0 0、96 .0 0、10 8.0 0h ,自前腔静脉采血 5mL。用HPLC分析各血浆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用MCPKP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A和B长效SMM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2 2 .30 μg/mL± 2 .0 9μg/mL、15 .96 μg/mL± 2 .36 μg/mL ;AUC分别为 5 33.5 8μg/(mL·h) ± 30 .76 μg/(mL·h)和 199.91μg/(mL·h)± 11.31μg/(mL·h) ;t1/2 β 分别为 2 0 .2 0h±5 .31h和 9.81h± 1.0 3h。  相似文献   

9.
以100 mL/L的三氯乙酸-甲醇(体积比为50:50)混合液提取组织中的药物,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使用氯甲酸芴甲酯.在0.1 mol/L的硼酸缓冲液(pH10)中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15 min,直接进样.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60 nm,发射波长为315 nm,流动相为V乙睛:V四氢吹喃:V水=87:4:13,流速为1 mL/min.动物组织中黏菌素含量为0.05~1.00 ug/g时,黏菌素的含量与其峰面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在猪、鸡的肌肉、肝、肾组织中按0.05、0.15、1.00 ug/g 3个添加水平做黏菌素的回收率试验,其回收率≥80%,变异系数≤12%.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可用于动物组织中黏菌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1 0 9只恒河猴和 87只食蟹猴的红细胞C3 bR花环 (RBC C3 bR花环 )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 IC花环 )进行检测 ,分析和比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恒河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8.3 7%± 4.45 %和 4.3 4%± 2 .2 4% ,食蟹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7.88%± 4.63 %和 5 .3 7%± 2 .0 1 %。经统计分析 ,恒河猴不同年龄组RBC C3 bR和RBC IC花环率无明显差异 ;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成年组最高 ,RBC IC花环率老年组最低。多数年龄段 2种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与性别无关。少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较恒河猴高 ,而多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IC花环率较恒河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