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期我们讲了我国奴隶制法律制度的三个问题,这一期,我们从第四个问题开始,讲我国封建制的法律制度.四、我国封建制法律发展的概况及其基本特点我国封建制法律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进展缓慢的历史.而"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因此,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法典文献资料.马克思说:"在历史进程中,掠夺者都认为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硬性规定的法律,来赋予他们凭暴力得到的原始权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法律形式的特点及其成文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时期法律形式具有 :原生性和以前例为基本存在形态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 ,春秋时期的法在总体上不是成文法 ,春秋法制不是成文法制 ,即使是在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之后也依然如此。在春秋的晚期 ,法律形式出现了成文化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 :(1 )典、常、法、则等法律形式的应用呈现衰颓趋势 ;(2 )誓、令等直接同国家权力相联系的法律形式越来越活跃 ;(3)尝试建立成文法典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交,伴随着奴隶制被封建制所取代,在法律思想上实现了一次大的转变。质的突变是以量的积累的渐变过程为前提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礼治思想向法治思想演变过渡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的杰出革新家子产为促进这种转变做出了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广大奴隶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必然要反映到思想领域中,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针对当时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也就揭开了。  相似文献   

5.
自从法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历史上已经有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法律规定,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物品,奴隶主  相似文献   

6.
试论罗马法从重形式到不重形式的发展滕淑珍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古代成文法中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之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后世各国立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开始到东罗马帝...  相似文献   

7.
相传自奴隶制国家时期,中国就有了法律。夏朝制有《禹刑》,商朝制有《汤刑》,周朝制有《九刑》。在西周的时候已经制定有成文的法律。但是,这毕竟是奴隶社会背景下的成文法。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为少数奴隶主贵族秘藏和独占,法律从制定、修改、  相似文献   

8.
封建成文法典《法经》高战胜战国初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当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悝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法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  相似文献   

9.
罗马法是对世界法律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法律体系,它对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作用于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也促进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对后世欧洲地区的法、德、英、意等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成为当今中国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我国的成文法逐渐凸显出它滞后性、缺乏灵活性等弊端。因此,我国在坚持和完善成文法的同时,应该尝试引入判例法制度,发挥两种法律形式的互补作用,扬长避短。建立以成文法为主,以判例法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不仅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财政法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法律部门,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再向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化中,财政法律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财政法律与宪法、行政法、金融法等外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与预算法、税法、成本法、  相似文献   

12.
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比,中国成文法律的出现至少晚了1500 年,这是比较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组织形态的不同,而要搞清中国成文法形成的原因,关键在于真正理解西周到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性质。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国家”中,社会的基本组织是以“户”为单位的“核心家庭”;而成文法律即以这样的自由民为对象,是“城市国家”建立和维持其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基于青铜器铭文的最新研究表明西周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其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则是拥有大量人口和土地,并对其成员承担着法律责任的“宗族”。因此,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成文法律的需要或条件。但是,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中国古代社会在列国战争中从“邑制国家”逐渐向“领土国家”转变。特别是作为“领土国家”一级行政组织的“县”的出现,为“核心家庭”的发展提供了机体,也使国家第一次与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发生了直接关系。对“县”里的自由农民以及城市中出现的大量平民管理之需要,促使成文法在中国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应运而生。换言之,在美索不达米亚成文法律是古代“城市国家”的必需,而在中国它是古代“邑制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古代民法的性质和规模,独特的经济制度、政治结构加上立法传统、礼制和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古代民法特有的面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的成果之一,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得不然的历史合理性,也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和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封建制国家行政法是调整封建制国家的组织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一切行政法律关系的法规的总称。在这些行政法律关系中,突出的是皇帝与臣僚的关系、中央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权力分配关系,其实质是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制度生产关系的确立,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封建行政立法奠定了物质基础。封建的官僚制度取代了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吏由君主任免,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吏考核制度、俸禄制度和官吏的告老休制等,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并逐步完善封  相似文献   

15.
武树臣 《法学杂志》2012,33(1):110-116
古史传说时代的东夷民族,不仅发明了最初的法律制度,还酿造了丰富的法律观念,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原生形态。中华法系自西周至唐代基本形成。西周法律的总体精神是礼而宏观样式是判例法。战国秦朝确立了集权政体和“成文法”同时开始将礼局部成文法化。汉代开始了儒法互补、礼法结合并初建“混合法”样式。《唐律疏议》标志着成文法对礼的全面吸收以及律与例的结合。这标志着中华法系发展到巅峰。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是伦理主义精神和成文法与判例、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流中,儒学处于无可置疑的主导地位。而宗法制度则是儒学所赖以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宗法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如同根叶,似若源流。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法制度,存在于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历经变迁,大体可以区分为奴隶制宗族制度和封建制家族制度两大阶段,相应的法律文化也可以区分为宗族主义法律文化和家族主义法律文化两种类型。它们既具有前后呼应、彼此相通的共性,又各自拥有特殊的内涵和表征。本文拟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对宗法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两大阶段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作一个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法律起源于夏代,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一些论者把中国法律产生的上限推到夏代以前,认为中国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时代。但这些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古代的文献记载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阐释。本文则打算从考古资料入手,以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的方式探索中国法律的起源,论证中国法律产生于夏代以前。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19.
判例法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渊源,它与成文法并行适用,以弥补成文法固有的缺陷,在其适用的前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法律工具;但后期会出现判例臃肿杂乱、繁复难用等弊端。民国以后,判例法则完全被排斥在有效的法律体系之外,形成了成文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多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成文法囿于自身滞后性、抽象性等缺陷的限制,不可能对诸多新的社会问题加以及时的应对;同时成文法的抽象性致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进而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中国古代判例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的具体分析,为当今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判例法制度的重构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立民 《法学》2023,(4):3-16
中国租界法制是一种由相关国家在中国的租界自己制定或认可,并在本租界实施的近代区域法制。当时的中国租界分别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斯拉夫法系三个法系国家所建立,它们的法制有一个共性,即成文法,而非判例法。它们的立法主体、法律渊源、法律体例与法条等都与成文法高度吻合,而与判例法体系相差甚远。形成这一共性的成因主要是:中国租界的成文法是成文化的不平等条约的延伸与具体化、中国租界的成文法符合中国的法制传统、英美法系国家建立的中国租界传承了其本国制定成文法的做法,以及上海租界的成文法被中国其他租界仿效等。中国租界成文法具有重要启示,即它的制定与修订都是为了解决租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租界法制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