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法律解释概念探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说,有法律,就有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活动。法律解释的历史同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同样久远。〔1〕因此,对于什么是法律解释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选择历史的视角,考察人类自古迄今对法律解释的认识和实践——不仅考察法律解释自身〔2〕(内在的视角),而且考察...  相似文献   

2.
谈谈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育界所称法律英语(LegalEnglish)是指英美等国家的法律语言(thelanguageofthelaw),最贴切的英文解释是Englishforthelaw。法律英语是一种专业英语(aprofessionalEnglish),即具有法律专业技术特征的英语,区别于非技术的普通英语(CommonEnglish)。跟科技英语、医用英语、商业英语、金融英语一样,同属应用语言学范畴。普通英语的词和词组按照常规用法解释,而法律英语的词和词组按照确切的、法律技术上特有的意义解释,一般不容推断和猜测…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法律解释邵之云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强调法制的今天,探讨此项工作颇为重要。一、关于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以一定的形式对宪法、法律(包括法条及其用语如概念、连接词等)应有含义所作的阐明,是对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刘星严格地说,任何法律(无论是制定法还是判例法)在法律适用中均面临着解释问题。因此,美国学者TalcotParsons认为:“解释功能可以说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功能。”〔1〕随着法律的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5.
法律解释:学理、规则与制度——“法律解释(学)”研讨会综述由“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法律解释(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14篇主题报告,集中就“法律解释的方法论与解释学法学的关...  相似文献   

6.
法律关系的内容重估和概念重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有法律关系学说产生在广义权利与狭义权利不分、权利与权力区别和联系不明的认识论背景下,它的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是用权利义务来概括法律关系的内容,而权利义务概念却涵盖不住法律关系中的权力因素,从而使得现有法律关系学说只能解释私法关系,不能合乎逻辑地解释公法关系。本文认为,法律关系内容分别体现在权利-权力、权利一权利和权力一权力三重关系中,这三重关系又外化为权利义务和权力义务两种形式。对于法理学而言,法律关系的法律内容是权利、权力,社会经济内容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财产,对于部门法学而言法律关系的内容须做具体分析。本文主张,在抽象的一般的意义上将法律关系内容表述为“法定之权” (简称“法权”),并相应地将法律关系主体表述为法权主体,法律关系客体表述为法权客体,将法律事实表述为引起法权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各部门法学中法律关系有关要素的表述方式,应根据不同部门法的特点分别确定。将上述内容综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从总体上改善和扩充现有法律关系学说学理功能的法律关系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解释在民商事审判中的现实意义法律解释就是法律适用,“对于适用者而言,恰恰就是在讨论该规范对此类案件事实得否适用时,规范文字变得有疑义”, 也由此产生了法律解释的必要。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法律解释不是单纯的法条解释,而是法律与事实互相寻找、匹配以及结合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一般的案件事实就上升为定案所依据的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法律体系都是由一系列的法律文件组成的,一股来说,某一规范件的法律文件包含四要素,即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技术性规定。其中法律规范是法的主体,而法律规范又是由法律概念构成的。要从深层次学习理解法,要掌握运用并遵守法,就很有必要研究探索构成法律规范的原材料——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概念的一种,逻辑学将概念定义为“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法律概念也不例外,但它又与一般概念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观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两个经典论断,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因决定事物性质的形式矛盾分析,进而论述法和法律是有着各自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同时指出法律是法发展到国家阶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吴庆荣 《中国法学》2006,11(4):62-68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家安全的界定大多仅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见仁见智。我国的立法也陆续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写进了相关的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法律专门术语,对其解释不应是随意的,应当从法律上作出明确的科学界定和立法解释。国家安全表征着一国宪政法律制度的正常稳定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秩序。从法律上科学界定国家安全,有助于实现国家安全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也有助于开展国家安全法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司法解释发生于法律适用之中,它与法律适用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上说司法解释依存于法律适用,对于法律适用之目的而言,司法解释是手段,反之,对于司法解释而言,法律适用又是目的。从形式上看,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具体形态,司法解释的原因、主体和运作方式以及解释的目标无不在也只有在法律适用中才得以反映。无论法律如何界定,事实上法律适用中的司法解释就是法官对法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法律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因的理 性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并朝着一定方向 发展的。法律文化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法 律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法律文化不断创新 的过程;法律文化的不断创新,导致了法律文化的 繁荣与延续。没有法律文化的创新,就没有法律文 化的发展,就没有法制现代化,就没有法治文明, 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 (一)法律文化的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赟 《法律科学》2010,(4):32-39
法律解释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种种质疑(如它可能导致法治的消解),而法律解释学界迄今似乎并未有力地回应这些质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法律解释学本身还没能清楚地解决如下一些问题:它的理论依据似乎游移于传统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它对“解释”的解释并不清晰,因为当前的法律解释学似乎没能意识到解释其实同时是方法、存在并且还具有哲学研究的属性;它一定程度上无视法律解释学与法律解释之间的互渗、纠缠,这种无视反过来又模糊了它对自身的定位;等等。可以说,只有当法律解释学厘清了上述问题,才可能较好地回应当前的诸种质疑,进而证立其自身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香港即将结束100多年屈辱的历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一部分。回归后的香港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基本上保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并实行高度自治。毫无疑问,这一变化将对香港现行的法律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探讨由此引起的香港法律的变化,对于作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法律渊源的变化香港现行法律的渊源有:(1)英国的制定法和判例法;(2)国际条约;(3)香港本地制定的法律,包括条例、附属立法和判例法,其中条例及附属立法有529部,判例100多册;(4)中国的;日律及传统习惯。可以说97…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起食品卫生处罚案件出发,展示其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集中呈现的处罚对象、法律解释和证据规则三大法律争点。借助行政相对人理论,合理解释案件的处罚对象应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而非直接的生产经营人员;借助法律解释理论,反驳了机械的字面意思解释方法;并利用法律位阶原理,说明了作为((食品卫生法》下位法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在无细化上位法规定的情形下,不构成对((证据规则》的违反。  相似文献   

16.
一、依法治国(法治)与依人治国(人治)的根本区别依法治国(法治)与依人治国(人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两者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权力与法律关系上的对立。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简要的阐释。(1)国家:国家作为“治”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含义;如地域的概念,人口和民族的概念等。这里侧重于指它的政治概念(即state)。而从政治概念来解释国家则有两种含义。第一,在政治机构(政府)名义下组织起来的政治共同体;第二,在一定疆域的土地内,政府所代表的政治共同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确定法律概念乃是法律概念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具有语意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外在特征。在行政法领域,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裁量系"如影随形"的一对范畴,但两者在存在范围、客体、判断空间、表现形式、司法审查诸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司法审查而言,行政主体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应接受"全面司法审查"的传统观点有待扬弃,应承认特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类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行政主体享有有限的"判断余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解释学视角,考察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问题。通过这一考察,笔者试图证明,传统解释学与法律解释理论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法律解释的实质,在实践领域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司法过程中关于法律规则与法律事实的解释,都包含着现代解释学的“前见”、“问答逻辑”等特征,判例与判例法中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解释问题。当代中国法律实践必须及时更新法律解释观,才能实现法律制度的有效率创新和法律活动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不确定性之克服——论法官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法官具有相应的自由裁量权,现代国家常以基本法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有利于克服法律不确定性,实现法的社会控制的目的。要克服法官在自由裁量中的主观性,必须使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受一定的解释方法和社会的基本价值制约和支配。按解释的对象区分,有狭义的解释、价值补充和漏洞补充。按解释的手段区分,有社会解释、历史解释、语义解释、经济学解释、政治解释等  相似文献   

20.
韦伯关于权力的定义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不能也不会终结权力问题的讨论。韦伯的定义对于人们认识法律权力现象有很大的影响。就法律权力而言,无论是霍菲尔德还是哈特都提出了重要的认识,而他们的认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