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形成,除了要制定自利于市场和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就是要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后两个条件的实现,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因此,在迎接西部大开发、实现青海大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通过对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用法律规范市场行为,用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用法律为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工作。一、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为青海大开发提供法律依据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乡规民约作为社会主义法律的补充,它调整了法律所没有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有各种不同的行为规则来加以调整和解决。社会主义法律所调整的只是一部分社会关系,有许多社会关系不是靠法律,也不需要靠法律去调整的,诸如小偷小摸,一般赌博、斗殴和迷信活动,轻微乱砍滥伐林木行为,一般家庭、婚姻纠  相似文献   

3.
江姜 《法制与经济》2008,(8):119-120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以各自不同的作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今天,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努力实现道德与法律的协调则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以各自不同的作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今天,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努力实现道德与法律的协调则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乡规民约作为社会主义法律的补充,它调整了法律所没有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有各种不同的行为规则来加以调整和解决。社会主义法律所调整的只是一部分社会关系,有许多社会关系不是靠法律,也不需要靠法律去调整的,诸如小偷小摸,一般赌博、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成熟、健全、有序的市场经济,首先必须是一个法制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和调整下,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及其它组织的民事行为、行政行为,才能得以健康、合法.有秩序、合规律地进行。同时,只有在法律规范和调整下,此类行为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其实施的行为不应是单打一,而应是多元的。其工作的重点应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展开。本文拟就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以法律为准则,依照法律的规定,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你的社会行为遵守法律,就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反之,则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全体公民,应当不断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同时,也彰显我国法律对每个公民平等之原则。  相似文献   

9.
公证规避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为了达到非法目的而逃避法律、法规、政策,以合法形式或手段,骗取公证证明的行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种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从而法律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是有一些不法分子或投机分子为使非法行为合法化,采取规避法律行为骗取公证形式和手段越来越狡猾,已成为当前公证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研究和对策规避法律行为的问题。就近几年来在公证实践中遇到的各种表现,现归纳为:一、逃避计划生育政策、达到由乡进城、农转非,安排工作等目的。一是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民众对待法律的不同心态影响着法律实施的效果,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对于法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一种价值立场,信任还是信仰?面对种种法律相关的问题,我们对法律是信任不够还是信仰不够?本文将就此论题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智辉  贡俊平 《中国法律》2005,(1):11-12,62-64
中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依照法律规则办事的良好氛围。但静态的法律变为动态的对社会发展起到规范作用的实际运作中的法律,又需要通过司法人员适用法律的实践活动。司法是重要的国家权力资源,为保障司法权力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正常运行,需要对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史上人类第一次自觉的历史活动,恩格斯称之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就是基于这个事实,对社会主义法律提出了一个历史条件:为自觉的建设行为提供行为规则,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的行为规则。法律的这项历史任务是史无前例的。私有制度的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自发的产物,不需要它们的国家为之操心,用不着什么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相反地,私有经济的活力在于私有者你死我活的竞争,这就排除了共同行为规则的可行性,即使是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在经济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定了公司法、担保法、票据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法规,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越来越走向完善和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领域内法律规避行为仍然大量存在,而且表现方式越来越多样,也更加隐蔽。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就应该注意发现这些规避法律的行为,并依法给予制裁,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法律规进行为及其特征法律规避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法律本身存在的漏洞来使应发生的法律后果不能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广伟 《法制与社会》2010,(16):148-148
近年来在我国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刑讯逼供等行为出现的频率有所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将监督刑讯逼供等行为作为当前完善刑事诉讼案件法律监督工作的重点。刑讯逼供等行为由于其强迫性、危害性等特点,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各级检察在履行刑事诉讼案件监督权利的过程中应当对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建议设立拒不偿还债务罪牛长勇,轩兰英一、设立拒不偿还债务罪的必要性。首先,拒不偿还债务的行为具有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种行为严重地危害了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拒不偿还债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破坏了...  相似文献   

16.
刑事行为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则。社会成员根据法律预期自己行为的效益,国家根据(刑事)法律评价社会成员之行为的价值。因此,社会行为便是(刑事)法律行为,即权利与义务意义上的人的行为①。研究刑事(法律)行为,首先研究行为的人文主义本质。一行为成...  相似文献   

17.
沈德咏 《中国审判》2011,(12):12-14
把握形势任务,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理论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法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法律实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如何制裁规避法律行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近年来,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在经济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法规。但是,经济领域内规避法律行为仍然大量存在,而且表现方式越来越多样,也更加隐...  相似文献   

19.
<正> 对于一种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应该用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这绝不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用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在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着。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是我们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立法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胡琪 《中国公证》2007,(8):21-22
党的十六大关于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进一步为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公证法律服务在调整和规范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独特的职能优势.及时有效地指导公民个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依法从事经济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并为矛盾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满足农村和农民全方位的法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