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由于政府预算收支的内容隐含着国家与国民的财产关系,以及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因此,政府预算的形成与执行过程,又是立法、行政及其他主体参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等程序的政治过程.预算制度是现代各国政治框架的一项基本制度.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和预算实务工作者对于政府预算,包括预算制度的内涵、预算功能的发挥、预算行为的改进等的讨论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于预算收支安排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预算行为的正当性等问题,也越发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成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理念,政府预算的监督主体除了立法机关外,还有司法机关、审计部门、社会公众等.我国预算监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从立法完善、人大监督、现行审计体制改革、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3.
预算不是法律,但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本质是对政府权力的控制.我国的预算执行存在超收收入金额过大和年终突击支出的问题,需要从合法性的维度进行审思.超收预算收入游离于预算案中的财政收入安排,其获取和支出可能脱离立法机关的监控,易造成政府征税权失衡;而突击支出虽未直接违反预算,但在支出过程中存在违法性风险.我国需要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审批的民主性和执行的规范性,保障预算的拘束力和执行力,增强预算的刚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国家善治理念推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行政向有效、有限、分权、透明政府转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框架中,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维系良好的秩序生态。国家审计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国家审计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用新思路、新视角、新办法创造性地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审计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预算是现代宪政和财政法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公共预算的审计监督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向预算法治国家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公共预算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有效的公共预算审计监督,已成为理顺国与民财产分配关系的关键环节。我国在迈向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缺乏法律基础保障的公共预算审计监督已经难以担当约束和监督政府财政行为的职责。因此,探索我国公共预算审计监督的法治路径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军队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内容,军队推行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建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部门预算将有利于加强军队预算的计划性、归一性和科学性。军队推行部门预算首先要改革编制制度,包括预算的科目、内容、编制方法及编制结构;其次要改革预算的执行制度,确保执行效果;第三要完善预算的配套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标准化制度和支出监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绩效预算是现代预算发展的高级形态。绩效预算与现代政府治理的共生性和协同性决定了绩效预算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础与核心,是推动政府治理系统变革的突破口与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推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是部门预算走向绩效预算的一个过渡形态。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是从加强预算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绩效测量评价的技术和能力、以结果为导向推动预算改革与政府改革的协同发展、加紧建立与现代政府治理相适应的绩效预算制度框架、选择政府治理现代化程度高的地方实施绩效预算试点。这些举措有助于稳健地实现分权化、市场化、契约化、结果导向的现代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组织结构间合理权力分配和有效制衡的一整套的制度体系的安排,而审计监督则是捍卫这套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本文着重论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公司治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有效和内部制度的建设完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共预算是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我国在走向公共预算中存在着预算编制粗略、预算执行缺乏刚性和预算监督缺乏力度等多方面问题。增强公众参与与监督、改革预算编制方式、严格预算调整、实行绩效预算成为我们实现公共预算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确立了五级国家机构体系,同时规定国家治理结构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国家审计在这一结构体系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国家审计通过监督、评价、前瞻职能和审计公告制度参与国家治理,并从审计监督、评估和公告等方面寻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项良好的制度应该能够有效激励政府官员朝着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方向努力,然而目前新法落实问题重重是否意味着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本文以辽宁执行新《预算法》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制度有效性的视角探究了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评价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应以其能否促进新《预算法》的执行为依据。辽宁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顺周期"、预算审批与监督力度弱、管理制度约束不强等现象阻碍了新《预算法》的实施,暴露出在贯彻新《预算法》的背景下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有效性不强的问题,并从健全制度构成和相关制度及制度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完善地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即应从基本配套体制改革着手,在理顺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再着手从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等技术层面进一步完善各预算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13.
审核政府预算是现代议会的核心权力,然而,中国省级人大作为监督政府“钱袋子”的核心政治机构,其功能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法律赋予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存在突出的虚置现象.深入研究省级政府运行过程可以发现,包括省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权空泛化在内的很多政治现象都和“行政主导下的简约治理”这一政府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当前,应针对存在问题,从扩大公民参与;提升人大预算监督能力;修订公共预算的法律框架等三个层面入手,落实省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预算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当今各国政府改革领域的热点。西方国家一直在对预算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近二三十年来,更是兴起了改革政府预算和支出管理的浪潮,并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公共预算改革,尤其2014年以来,政府预算改革取得较大突破。但是总体上目前仍然未真正形成现代预算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障碍与问题,尤其严重的是碎片化问题。西方最近兴起的整体性治理正是为克服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带来的政府碎片化问题的理论,非常值得借鉴。本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政府预算改革情况,逐步形成一套预算有标准、执行有约束、决算有考评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预算权力结构是影响人大监督政府"钱袋子"是否有效、有为和有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地方人大积极探索,形成了以人大提前介入为基本导向的预算编制监督,以预算草案初步审查为主要抓手的预算审查监督,以规范预算调整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执行监督和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为关键环节的决算监督。人大监督预算不是为监督而监督,其角色定位是寓支持于监督。在取得上述实际进展的同时,地方人大的探索也在完善和塑造着预算权力结构,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下的预算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人大与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的联动形式逐渐健全,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的配合越来越密切。提升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已有的制度空间进行创新,把程序做实、用一个个具体行动和微观运行机制调整推动预算权力结构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冯惠敏 《理论前沿》2005,(15):33-35
改革现行预算制度,实行“阳光预算”,就是要使政府预算的全过程公开、透明,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主体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受旧的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粗放式预算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层事业单位如何构建从预算编制、执行,到预算监督、考评、奖惩等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其次成立预算管理机构运用"零基预算"法,"二上二下,分级编制,统一汇总"科学编制预算。预算执行中要分级责任控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同时要落实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使基层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地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板块,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是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质量的高低。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生态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其根源在于社会的"三高"转型和国家的自身转型的共时性叠加效应。修复城市基层治理生态,需要政府通过实施包容性治理有效应对"三高"社会的治理生态,通过服务型治理、整体性治理和法治型治理,有效克服国家自身转型中的政府公司化倾向、政府碎片化困境和政府维稳化弊病。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中纵向、横向政府间关系的交汇点,受到参与其间的多元主体和卷入其中的各种资源的制约,如何在政策执行中有效动员与整合各种治理资源是一大难题.从中国地方政策执行实践来看,部门执行职责分工与整体协同行动之间存在明显张力,短期兴奋剂效应与常态治理模式存在明显罅隙,依赖行政权威的政策动员与竞争性制度逻辑不相适应.通过追踪X县流域治理行动,利用扎根理论构建"制度—行动者—机制—结果"的合作治理框架,可以揭示竞争性制度情景中,不同行动主体策略性互动产生政策动员的诱因,也可提出超越政策动员的整体性合作治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主体,政府治理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就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而国家治理体系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提高政府执行效率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亦是政府执政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