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海西经济发达地区用工荒问题越来越严重,用工需求增加与外来民工数量减少形成剪刀差、普工短缺与技工短缺相交织、用工荒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等特点。解决用工荒问题应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齐下力气。通过实施社保基金全国联网与统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把用工荒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现象,其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高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职校企合作大多是低水平、浅层次的,为此,应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加快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用工荒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形势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而且近几年我国持续的用工荒也逼迫着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用工荒其实质是技工荒,而企业在职培训投入不足则是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对在职培训投入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王以增 《工会论坛》2011,17(3):90-91
"用工荒"制约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企业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招到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5.
注意制度反腐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最根本途径,已经成为党内外的普遍共识。现实的悖论却是,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的情况下,腐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有些领域反而还出现了加重和蔓延的迹象。"制度反腐"进程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是解释这一悖论的关键。制度反腐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既源于一些价值、理念的偏差,又与反腐败制度体系本身的设计及其执行和运作有关。这些所谓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虚置"、"制度短板"、"制度离散"、"制度冲突"、"制度盲区"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职责作用却显得比较"弱化"。因此,积极地探索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对于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水平,对于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结的程度和内在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职工和企业可以进行双向选择,企业总体上得到长远发展。但与此同时,职工对企业的依存度日趋弱化,直接导致了企业对职工的约束力弱化,使企业改革处于人心不稳、人气不盛的境地。所以,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留住、吸引人才,是企业推进改革、走出"人才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用工荒”自东南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已经在制造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和企业有序参与到“用工荒”的化解途径中来,能够使得社会治理效果更加突出。解决“用工荒”之道,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政府引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企业配合政府提高自身技能,从而找到缓解“用工荒”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调查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认可程度,而我国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存在失信于民、公信力弱化的风险。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调查"的调查分析基础,得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结论;从政府自身、社会时代和历史文化角度探索公信力弱化的深层原因,为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要求改革户籍制度的呼声不断。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难点:1.从资源分配上,统一城乡户口并不意味着相关社会问题会随之解决;2.对于大城市户籍改革成本的认识难以统一;3.统一城乡户口意味着流动的双向性。动力基础:1.城市拉力不断提升;2.农村推力经济的持续发展;3.实现比较利润的平衡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模式”广受称赞,取得了辉煌发展成就,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同时也感染了中国模式“后遗症”: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坎”,而企业发展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要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转型升级,要实现转型升级也就必须要破除路径依赖。当企业在转变过程中各种原先的平衡被打破时,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也就逐一产生了,“用工荒”便是其中之一。文章选择转型升级视角,以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从海宁市一些有代表性行业企业的实际调查情况入手,探讨了企业“用工荒”的产生背景、当前研究成果分类与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诸如影响安全稳定、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毫无疑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家从法律政策和制度层面给予引导和鼓励。在相关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短期内无法根本改观的情况下,本文试图从学校角度探讨如何较好地解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深入推进的问题,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年来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腐败的风险越来越高,腐败分子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强,腐败手段也日趋"升级换代"。与早期一手办事一手交钱的贿赂方式相比,手段越来越隐蔽。权力资本腐败成为升级换代的主要形式,比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城市拆迁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中的腐败"、"股市中黑金操作的腐败"等等。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家族式腐败一案,显露出家族式腐败的升级换代线路图,从中可以看到权力如何与资本合谋,家族如何非法攫取巨额社会财富,由此说明对家庭家族式腐败升级换代版的打击与治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发看劳动力资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已非常接近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目前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是因为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人口结构变化,国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兴起等原因;从劳动管理学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资本市场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劳动力资本升值受限,用工要求苛刻,工资报酬偏低,农民工工作环境较差,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发。  相似文献   

15.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活力的核心,比经济效益涵义更广.它侧重企业间竞争的过程性、持续性和效果.深入研究、探讨企业竞争力问题,对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娟 《工会论坛》2014,(4):76-77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同时,他们对企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更好的生活待遇。但现行的制度弱化了企业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仍有亟需提高与创新的地方。只有以人为本地做好服务与管理,才会推进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发展,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实力越来越强 ,贡献越来越大 ,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世界500强在培训员工时,都喜欢使用行动学习法。"行动学习"是通过学员自己去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既解决了企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员也在行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下面,就是如何设计简单实用的"行动学习"。第一步:找症状,明确问题并确定目标第二步:  相似文献   

19.
提高职工素质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 ,但当前我国职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主人翁意识弱化 ,道德下滑。因此 ,要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 ,采取强有力措施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还要搞好职工教育 ,抓好职工培训 ,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企业的经济法律环境日趋规范化和透明化,社会各阶层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显得愈来愈重要。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成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下面就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性。虚假会计信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性是极其严重的。从微观角度来看,若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对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就可能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从而产生投资风险。若投入的是国家的资产,则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