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欧论坛、欧盟亚洲研究所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的“中美欧:全球与战略问题的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23日在北京召开。在全球化、地区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多有建树的2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略环境”、“中美欧面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挑战”、“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面向未来的共同规范与价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重点探讨了中美欧三方未来战略合作的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中美欧三方学者在问题分析层面和观点表述上侧重点不同,是非判断或有偏重,但学者们一致认为,进行这样的对话十分有益,有助于加强中美欧在全球与战略合作问题上的沟通和理解。现将会上的主要观点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由中欧论坛、欧盟亚洲研究所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的“中美欧:全球与战略问题的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23日在北京召开。在全球化、地区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多有建树的2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略环境”、“中美欧面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挑战”、“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面向未来的共同规范与价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重点探讨了中美欧三方未来战略合作的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中美欧三方学者在问题分析层面和观点表述上侧重点不同,是非判断或有偏重,但学者们一致认为,进行这样的对话十分有益,有助于加强中美欧在全球与战略合作问题上的沟通和理解。现将会上的主要观点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由中欧论坛、欧盟亚洲研究所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的“中美欧:全球与战略问题的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23日在北京召开。在全球化、地区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多有建树的2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略环境”、“中美欧面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挑战”、“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面向未来的共同规范与价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重点探讨了中美欧三方未来战略合作的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中美欧三方学者在问题分析层面和观点表述上侧重点不同,是非判断或有偏重,但学者们一致认为,进行这样的对话十分有益,有助于加强中美欧在全球与战略合作问题上的沟通和理解。现将会上的主要观点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美欧关系是 2 1世纪国际上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之一。虽然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仍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 ,但中美欧三方实力关系显现多维化 ,从长远来看将趋向均衡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影响的上升 ,中美欧结构性共同利益正在增加。中美欧关系趋于成熟 ,良性互动增加 ,但单边主义和“零和游戏”思维仍是妨碍中美欧合作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战略三角:美欧对中国崛起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大伟  赵晨 《欧洲研究》2005,23(5):17-31
近期以来,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再次引发美欧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辩论。美国《华盛顿季刊》(2005年夏季号)随即刊发了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的“新战略三角:美欧对中国崛起的反应”一文,为读者分析美欧解读中国问题的视角、寻找美欧对中国崛起作出不同政策回应的原因。作者在文中提出建设一种有别于冷战时代美中苏三角关系的中美欧新三角关系,以此推动中美欧的三边合作和积极对话,使之成为全球治理的有效工具。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对文章稍加删节予以译介,以丰富读者的阅读视野、全面了解西方学者的观点,从而对中美欧三边关系具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百年变局之下,国际秩序急剧变革。权力政治回归,国际秩序动摇,中美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因素成为日本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考量。为在秩序变革期充当主动角色,维护和拓展战略利益,影响甚至主导国际秩序重塑,日欧开始从全球角度定位双边关系,积极充实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加快推进经济、安全和战略等全方位合作,日欧关系由此进入备受关注的"蜜月期"。双方在战略接近过程中,在确保现实利益基础上,注重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强调价值观外交。在对华谋利的同时,欲以规则来规范其国际行为;同时规避美国单边主义风险,提升对美战略合作关系。从双方战略接近态势看,日欧合作全方位展开,呈现出战略性借重之态,显露出积极塑造新秩序的"战略雄心"。而双方战略接近能走多远,其雄心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仍受制于多重现实因素。中国应高度重视日欧战略接近的对华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相关知识储备与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7.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1)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 ,本期专论中的多篇文章 ,都涉及目前国际热点问题 ,如 :朝鲜核问题、驻韩美军、伊朗核问题等。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世界的动荡不安。门洪华和黄海莉的文章在对“国家失败”的定义进行阐释后 ,对“国家失败”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国家失败的补救性措施 ,以及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的进一步深化 ,加强中美两国战略合作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 ,中美之间加强在处理国家失败问题上的合作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张业亮在对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演变和美朝关系变化进行扼要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  相似文献   

8.
余万里 《美国研究》2005,19(3):154-156
为了在媒体与学术界之间创造一个互动机制,为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环球时报》共同发起主办了“国际问题青年论坛”。该论坛计划每月举办一次主题研讨会,就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与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研讨。2005年8月12日,论坛的第一次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各研究单位、大学、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的20多位学者就“正确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展开了研讨。在近期的中美关系中,一方面,中美在全球、区域和双边层面合作增多,战略对话提升到新的层次;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围绕《中国军力报告》掀…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国和欧盟构成了当前全球政治发展变化中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世界变局深度发展,全球权势扩散趋势加速演进,一个伴生性结果就是中美欧三边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形成三边复杂的利益交汇。随着全球性、跨国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推进和强化有效的全球治理,构建更为包容开放的多边制度体系,这尤其离不开中美欧作用的发挥,也必然推动中美欧三边关系的不断进化。中国的战略选择对中美欧三边关系的未来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针对美国将中国排挤出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企图,须保持思想和战略上的冷静,要以更大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深化与欧盟和其他主要力量的联系与合作,努力推动中美关系回归基本稳定并迫使美国对华政策做出积极调整,争取欧盟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促使中美欧三边关系真正实现向典型的三角关系转换,保障国际关系民主化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8~9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民主政治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波士顿学院、丹佛大学、田纳西大学、大西洋理事会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民主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推进民主战略与对华政策、民主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状况与前景、中美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合作潜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已成为全方位崛起的国际新兴政治力量。美日欧努力撬动与“全球南方”关系,把争取它们的支持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维护国际体系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三方互相配合,形成联动,出台联结“全球南方”的各种举措,分化与拉拢相结合,从地缘战略竞争的角度将“全球南方”予以政治化和工具化。日本在“全球南方”议题设置上起引领作用,美欧紧随其后。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多以“阵营化”思维采取威慑分化为主的政策,日欧双面下注,既追随美国步伐起舞,又以柔性拉拢为主,借此实现自己的“战略自主”目标。中国作为天然的“全球南方”国家,将以促进团结为已任,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各国共同利益,坚定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5,19(4):132-141
2003年10月1日始至2004年3月31日,笔者走访了60位美国学者,同他们就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①现将受访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综述,并对采访情况做简要介绍。一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中长期走势的看法。有两个重要事件为背景:一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二是中国学界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并引起中美两国战略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参与中国战略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课题研究,这促使本人对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中国要实现崛起,只能以…  相似文献   

13.
中美伙伴关系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美国学界和政界对中国崛起的几种看法。第一种是少数人的观点,但在保守派里非常普遍。他们认为,中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威胁;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形成安全挑战,但首先应被看作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和经济机遇,同时需要对其采取“两面下注”战略。本文认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观点,指导着布什政府的全面对华政策。第三种观点认为,崛起的中国是美国应对21世纪挑战的潜在伙伴,中美两国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处理全球化带来的矛盾。本文认为,全球化创造了一个新的战略环境,可能阻止中美之间出现战略竞争。中美两国需要趁目前关系全面改善的好时期,“锁定”一种基于全球化时代战略现实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美战略合作共识和中国的战略思维特性,是理解中美战略合作的微观基础。在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建交,以及两国竞争与合作时期,中国呈现出对双边战略共识的追求、"大局观"等战略思维特性,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搁置"思维也产生了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国际政治效应。中美实力对比结构及其变化,是影响中国单边默契战略思维起源及其演变,进而影响中美战略合作与冲突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卫东  魏红霞 《美国研究》2005,19(4):149-151
2005年11月18到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中美关系及其在亚洲的影响”。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的20多位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扬主持了开幕式,李慎明副院长在开幕词中指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也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关系一直在起伏动荡中向前发展。一方面,综合国力仍然鹤立鸡群的美国继续在世界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美两国在许多地区问题上仍存在着相互的战略疑虑…  相似文献   

16.
应对国家失败的补救措施--兼论中美安全合作的战略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失败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安全与全球稳定的突出因素.应对国家失败的主要途径是预防外交、建立和平、维持和平、缔造和平,而后三者被视为补救措施.完全防止国家失败的出现是不可能的,尽管预防措施最为重要.因此,应对国家失败的补救性措施应视为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性途径.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是,一旦国家失败成为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紧迫性因素,国际社会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中美之间有无在处理该问题方面达成战略合作的可能?若存在以上可能,则中美之间应如何加强战略合作?作者认为,中美之间加强处理国家失败问题上的合作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美两国都认定自己进入"新时代",两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方以及双边关系,从而导致中美关系也"进入新时代"。中美关系在新时代既不同于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昨天",更不同于冷战对抗状态的"前天"。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是战略竞争,双方互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战略竞争对手不同于冷战对抗的敌人。中美战略竞争应当是可控的、良性的、建设性的竞争;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在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双方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人文、全球治理这四个领域的竞争将趋于强化,而合作趋于弱化,从而导致中美战略竞争总体上将十分激烈并呈持久战态势。中美战略竞争不会滑向新冷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主观能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世界大势的制约。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全球政治觉醒等世界大势对新时代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翟东升 《欧洲研究》2005,23(6):150-153
2005年10月4日至7日,第一届南沙中欧文化论坛在广州南沙大酒店隆重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国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中国外交学院、欧华学会等八家单位主办的此次思想交流盛会,既是献给中欧建交30周年纪念的一份厚礼,又是对中欧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构想的一种推动与展望。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00多位专家与政界人士汇聚一堂,围绕“中欧交往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欧洲联合的经验及其借鉴”、“欧洲运行机制”等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战略对话。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此次中欧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本文对论坛中的核心观点与热点话题择要而述。欧…  相似文献   

19.
2月26日至27日,在泰国首都帝国酒店召开的“泰国与南中国经贸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学者陈乔之、刘迪辉、潘一宁、刘晓东,围绕会议的中心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南中国与泰国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现将他们的发言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中美长期对话"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宁 《美国研究》2005,19(4):152-155
2005年9月27日至9月28日,美国凯特林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19次“中美长期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凯特林基金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上海美国学会等单位的20余位中美学者与会。开幕式上,美国凯特林基金会主席戴维·马修斯(DavidMathews)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顾国良分别致辞,回顾了过去20年来“中美长期对话”对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知识界互相了解所做的工作。与会者主要围绕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