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借鉴西方政党的执政经验,这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就增强政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而言,西方政党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积极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二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三是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四是政党活动法制化;五是强化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在借鉴西方政党执政经验时,要善于把其执政经验与其根本政治制度区别开来,善于把其执政经验同我们的国情党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科学地借鉴西方政党的执政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一要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全党的执政意识;二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创新,夯实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三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保障;四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创新,巩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构建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实际的科学的制度法律体系、正确处理党和非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中 《理论探讨》2006,(4):112-115
执政方略是执政理论的核心,体现了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和总体思路。近年来理论界对党的执政方略研究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执政方略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如何完善党的执政方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陈勇 《求知》2005,(11):40-41
一、执政理念概念的几种表述 什么是执政理念?有这样几种不同观点表述: 1.认为执政理念就是执政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是由谁赋予权力的?是代表谁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谋利益?服务于谁、听命于谁?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执政?应该怎样来构建我们的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6.
执政理念和执政规律是执政理论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执政理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具有时代性变动性的特点,是执政党执政实践的主观理论依据,执政理念的表达多采用肯定性命题和价值性判断形式,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评判执政理念的尺度;执政规律属于实践规律的范畴,具有恒定性稳定性的特点,是执政党执政活动的客观实践法则,执政规律的表述多采用对偶的辩证形式,客观性与辩证性的统一是评判执政规律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生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主体,与执政环境共同构成执政生态系统。执政生态系统的多层次性和多因素性,要求党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执政生态限制因素的历史性、阶段性,要求党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努力拓宽党的执政生态幅,要求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执政生态阈值。  相似文献   

8.
陈琢 《求知》2007,(10):6-7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对我们党自建国以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保证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所谓依宪执政,是指执政党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政权运作方式来管理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宪法的基本价值,运用宪法及其基本理论解决执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在新时期坚持依宪执政,既是我们党遵循政治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我们党长期稳固执政、顺利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由之路。依宪执政是我们党探寻执政规律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党的执政有效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理论探索》2004,(1):49-50
当前 ,我党执政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合法的执政基础 ,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 ;二是具有完备的执政功能 ,带领人民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整合 ;三是具有丰富的执政资源 ,有广泛的社会和阶级基础 ,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相似文献   

11.
赵静  韩华 《理论导刊》2007,1(3):12-14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奠定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杜言敏 《理论探讨》2004,(6):117-118
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支点.必须围绕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强化平时过程考核;推进党政干部考核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干部考核要注重前瞻性、形成制度化,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是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目标。规范明确党的执政理念必将对党的自身建设、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书林 《理论探讨》2012,(4):114-118
包容性执政是以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养成的包容性品格为基础所建构的执政模式,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全程性、凝聚性、宽容性、民主性的特征.包容性执政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执政理念的包容性、执政决策的包容性、执政方式的包容性、执政体制的包容性、执政基础的包容性、执政评价的包容性.包容性执政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拓展党的执政广度,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忧患意识,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对包容性执政进行总体设计,必须围绕“培育包容性执政的思想意识、制定包容性执政的总体规划、建立包容性执政的运行机制、规避包容性执政的潜在风险、实现包容性执政与执政架构的兼容”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内在统一的。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汪天文 《理论探讨》2007,(2):120-122
中国共产党执政57年来,其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三个代表”,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当前,由于时代和实践环境的变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将深刻影响未来执政能力建设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战略性政治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执政党要注意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加强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韩义德的“突出重点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文指出,要增强执政意识,在确立执政理念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明确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强化执政主体,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规范执政行为,在加强廉政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改进执政方式,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集中高效的优势保留好、坚持好,同时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治理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转变执政理念,更加重视战略实施从它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充分认识到自上而下、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深刻变革的要求;学习国外的成功做法,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杨彧 《求知》2005,(8):4-5
建立科学的执政体制,是政党实现有效执政、保持长期稳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