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质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变化了的时代特征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回应时代发展的难题,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原因;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直接原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在继续解放思想、尊重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发展风险已成为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了时代化才能解答这一课题,因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具有了现实必要性.理论时代化的关键是建构时代化的新型理论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来看,风险理论可以成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形态.由于理论时代化与实践时代化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防范发展风险,并在防范风险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化和时代化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时代化也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自觉,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建设。这个进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包含着时代化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时代化的源动力,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时代化进程的前提,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是时代化的鲜明特点,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成果是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模武、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不变"与"变"的关系.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中国经验,在紧跟时代步伐中走自己的路,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王青 《理论探索》2011,(6):12-1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是随意的理论创造,而是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视野;无产阶级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应从时代化了的"现实的人"出发,来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通过分析"现实的人"的发展的时代条件,提出"现实的人"的发展目标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其时代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判断标准在于其价值观和实践品格,内涵在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论断。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鲜明主题是在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可以通过挖掘文本资源、理论创新、吸收借鉴等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8.
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和固有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顺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在具体推进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历程和生动实践中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历程与基本经验,将对于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科学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发展彰显了其三个方面的内在理论逻辑:树立科学时代观,坚持"大时代化"与"小时代化"结合;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时代化的统一;树立与时俱进观,坚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统一。正是这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将其并列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马主义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时代性,深刻透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仁峰 《学理论》2013,(19):27-28
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全球视野和中国问题的纵横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力来源。只有解决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理性自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原则应坚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一"硬核",沿着马克思所开创的学术理路,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取向;同时,与时俱进地修订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释并解决在全球化时代产生的新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地与时代紧密结合,实现时代化,才能化解这个危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文章结合主流价值观的多维视角,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克服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年征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把握时代特征是其现实层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其理论层面,解决时代困惑是其实践层面;同时它又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提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水平,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时代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基点、经验总结、行动遵循,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底蕴。新时代在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紧密聚焦中国具体实际,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中,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而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丰富和鲜明的内涵,更好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