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质文化之间的"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ility)"是导致异质语言对译难题的根源所在。为达到相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首先应当面对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障碍。16世纪东来天主教耶酥会士在面对中日文化时首先遭遇的就是天主教术语的翻译问题,因中日文化性格与地位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翻译原则法,在日本最后采取了直接音译的原语主义,在中国则是意译的译语主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社会与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英语翻译不仅会涉及到语言问题,还会涉及到文化取向问题。翻译不仅要把信息传达给读者,还要注重语言的译文表达形式和本文化取向。不同的文化取向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选取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不同翻译版中的疑问片段,讨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3.
没有文化因素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两个国家语言的交流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交流。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翻译。汉语与英语的主要区别不仅在于表达方法,语法和修辞上的不同,而且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已经深深的影响了翻译的过程与准确性。这篇论文认为宏观的文化因素将会扩大翻译的规模和丰富翻译研究的内容。文章首先在东西文化翻译方面作了对比,然后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主要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物质生活或经历,文化和价值这五个方面来解释的。第一个方面说明了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第二个方面阐释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翻译中的影响。第三个方面分析了随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而改变的物质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并且深深的影响了翻译。第四个方面讨论了作为行动的基础价值观指导我们的行为而且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必然会有不同的交流行为。第五个方面说明了宗教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最后提出了对翻译工作中发展方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景观在景区起着异质文化之间相互交往和参照的重要媒介作用。贵阳在重视各种生态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还需正视语言景观的文化"颜值"与信息功能、官方标牌的翻译现状、语言活力与民族文化传播、语言服务能力等多语现象和语言生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融合必然会反映在语言的融合上,而语言的融合又必然记录着文化融合的趋势.语言翻译,尤其是词汇翻译最能体现文化融合过程中语言融合的现象.从文化融合大环境的角度看,语言翻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吸收异域文化和丰富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瑞凰 《学理论》2010,(17):58-59
地球上的一切生态资源已经不再是纯自然的产品了,而是人类在其成立的应对与利用过程,逐渐地打上了不同民族下的文化烙印。也就是说,在当今人类利用生态资源时,文化在其中发挥着定格的作用,今天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也许就是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对文化定格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要科学理解当今的生态危机或是从事生态建设,都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分析和采取有别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莹 《学理论》2010,(5):130-131
成语是语言文化混合而成的语言精华,但由于中英两个民族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词语空缺现象其翻译问题自然是离不开对文化意象缺失与补偿的讨论。本文从英汉成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出发,探讨了英汉成语互译中文化的缺失与补偿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用来传递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在Dagot看来是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造成了语义的空缺.列举语义空缺的类型,针对不同的语义空缺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翻译语义空缺不仅能达到语言的交流,更能达到文化层次上的交流.正是这样的沟通交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9.
谢勇 《民主》2014,(7):11-12
<正>在第六期省部级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临近结束之时,陈燕楠教授在课堂上的一次提问,引发了笔者对几天来学习收获的思索:昔日延安的整顿学风,对于今天我们的学风有何教益?如果说我们今天也有一个整顿学风的问题,那么与当年延安的学风整顿又有何同和不同?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是一个学习型政党,这一方面与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崇尚"三人行必有我师",另一方面也直接导源于我们这个民族自近代以  相似文献   

10.
王崧珍  刘瑞强 《学理论》2010,(26):281-283
"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拟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渊源进行简单的追溯;分析国内学者对这一"转向"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说明了"文化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只是研究视角的转向,它和翻译的本体共同构成了翻译研究的本体。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3)
从"民族性"与"地方性"上认识民族法律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是研究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基点。法律文化只能是民族的法律文化,只有在理解民族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法律文化,而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事实上就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律文化器物、法律制度、法律意识等是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构成了研究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决"论和"高度自治"论,是民族政治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极具争议的学术问题,更是当今世界的现实政治问题。"东突"势力经常打着"民族自决"、"高度自治"的旗号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在理论上弄清这两论的来龙去脉,揭发"东突"分裂势力鼓吹这两论的实际危害,对于当前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意义重大。本文的基本认识是:当今世界,民族自决走到底,就是民族分裂,在新疆鼓吹"民族自决"就是搞民族分裂;而要求新疆"高度自治",那就是离民族分裂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3.
张亮 《理论导刊》2020,(3):118-122,128
虚拟世界技术在语言、文化传播竞争中的意义及价值一直是现代传播媒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香港青年教育问题中显现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碎片化"、国民素质教育"表层化"、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简单化"等状况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新技术媒介运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方面上来。特别是虚拟世界文化传播上的"马太效应"是否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全球性的虚拟阶层,或者对原来的社会阶层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经济、军事竞争后进行角逐的新领域。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多次强调确立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我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需要我们对其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公共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但都和民族问题有关,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多元文化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主张相近或相同,但本质上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多元文化主义提倡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讲发展、讲进化;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元"和"差别",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多元"和"一体"的统一论者。在民族政策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行有着很大的被动性,出现的时间要晚,内容上较简单,社会的认同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16.
杨迪 《学理论》2012,(24):228-229
习语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它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在宗教、地理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风貌.这就要求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文章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以文化差异为入手点的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鹏举 《党政论坛》2009,(22):21-21
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学问,由文凭作证的学问。有人说文化是文明的后续,如果文明是穿衣蔽体的话,文化就是穿好看的衣服。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共识。有人说文化是一种阅读的技艺,以此读懂历史遗存的无尽的典籍。这些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除了这些,至少还有个回答,那就是:文化是一种温情。温故而知新,温良恭俭让,让我们面对历史和立身人世。  相似文献   

18.
黎族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老民族。面对一个充满自己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在我们文化知识结构中是一个拥有黎锦、船型屋、文身的神秘群体。而事实上,现在的黎族青年已经抛弃了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黎族文化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与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一定要重视的两个问题。我们希望在面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时候可以协调发展,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何让黎族聚居地发挥独特的魅力的主要途径是如何实现黎族社区内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迪 《学理论》2012,(13):186-187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地理、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风貌,由此,习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转换,更要求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从文化差异入手,针对不同形式的习语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凌凌 《学理论》2012,(25):162-163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越来越频繁。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就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地域的界限被逐渐打破,人们频繁的交际,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聚在一起贸易,交流。这样文化交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些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英语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离不开商务信函的来往。因此,商务英语信函翻译在其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