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计划生育工作与建立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生育工作是建立文明幸福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文明幸福家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既造福于个人、家庭,又造福于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卫东 《工会论坛》2008,14(1):53-53,73
家庭是油田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健康、文明、和谐,就不可能有油田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创建和谐家庭,对胜利油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创建廉洁家庭、学习家庭、亲情家庭、文明家庭和节约家庭。同时,创建和谐家庭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维护。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家庭建设关系密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努力创造一套能够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机制、合理的资源调配机制、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稳固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和谐家庭则是要通过家庭成员身心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家庭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各方面、各结构、各层次的和谐;人自身通过教育达到和谐,可以直接为社会和谐创造动力。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人自身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人自身能否实现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5.
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但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各种人格缺陷,影响着人格的和谐发展。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培育和谐发展的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和谐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曾经说过:“个体婚制是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根据这种形态,我们可以研究文明社会内部充分发展着的对立和矛盾的本来性质。”如果我们将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家庭就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它与整个社会“肌体”息息相关,每个“细胞”和谐了,整个社会“肌体”必然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方法已经不能完满地处理这些问题,急需建立专业化的助人职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等方面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减震器”和“润滑剂”。与西方国家成熟的社会工作体系相比较,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程度低,专业素质不高,人才奇缺。还无法回应社会需要和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加快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可以协调、规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代表着经济民主化、现代化的程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力量的累积,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府转型期,满足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解决一些长期性的社会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将成为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的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家庭代际伦理是联结亲子关系的伦理纽带,是实现亲子沟通的伦理渠道,充分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的至上性侵蚀着家庭的亲情,并冲击着原有的伦理规范,出现了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等诸多代际间的不和谐现象。现代家庭面临着严峻的伦理困境,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迫在眉睫。本文以"孝"为切入点,概述了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核心思想"孝",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代际伦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以期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促进交通健康有序发展是和谐社会对交通的本质要求。目前交通行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一部分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谐因素,例如长江航运发展就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通过采取适当具体措施,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最终达到长江航运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现行婚姻家庭法律却仍然建立在以合法婚姻为中心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回避规范同居家庭、对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关系缺乏应有调整、收养条件苛刻等等。因此,我国家庭立法应当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以道德观为中心的家庭立法应当转向为以调整家庭成员关系为中心的家庭法,以适应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家庭中,家庭成员在权力地位上的不同反映出家庭权力由父权到平权的变化,即妇女和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自身的价值逐步得到肯定。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日渐细化、社会一系列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妇女职业化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带来的影响,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家庭权力的变迁打破了父权的绝对地位,赋予其他成员更多的权力和自由,家庭成员平等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必将为社会和谐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论家庭成员间的杀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成员间的杀人犯罪是最为严重的家庭暴力犯罪。当前在农民家庭发生多、中老年作案多、夫妻间发生多及犯罪呈上升趋势等特点。造成家庭成员间杀人犯罪发生的原因有 :家庭矛盾不断激化、婚姻危机、迷信及邪教诱惑、封建家庭纲常伦理影响、赌博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预防家庭成员间杀人犯罪的发生应当从 :使全社会都重视家庭问题 ;树立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观 ;构建化解家庭矛盾机制 ;建设家庭文化健全家庭教育功能四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代没有犯罪和现行统治产生的相同条件。但是随着个体婚家庭的出现,毫无嫉妒感情的群婚制度遭到了破坏,这是人类情绪性犯罪和现行统治产生的一个相同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了,这是人类侵财犯罪和现行统治产生的又一个相同条件。这两个条件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瓦解和文明时代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文明时代犯罪的发展变化。在比文明时代更高级阶段的人类社会,犯罪和现行统治都将被消除。  相似文献   

15.
女性的违法犯罪,影响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其特点:1、犯罪类型多与家庭问题有关;2、犯罪动机较多集中在家庭矛盾与冲突;3、犯罪场所多为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4、犯罪过程多经历了从受害人到犯罪人的“恶逆变”。  相似文献   

16.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把家长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帮助家庭实现和谐全面发展。主体间性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本性、交互性、发展性和主动性特征,家庭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家庭成员的互相学习,仍是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利益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家事纠纷的解决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些机制中,家事调解既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又有深厚的本土基础。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能动司法"的概念,这为中国特色家事调解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家事调解契合家事纠纷内在特质,有利于实现和谐司法;家事调解尊重当事人的主体性,有利于增强司法民主;家事调解能快速解决家事纠纷,有利于合理分配国家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的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而家庭环境不良或监督、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五种类型的家庭容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1)残缺型家庭;(2)教育和抚养方式不良型家庭;(3)家庭条件优越和"经济运行不良"型家庭;(4)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5)知识结构不良型家庭。由于家庭与未成年人的天然关系,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较之学校、社会更直接、更有效、更重要,父母的教育态度、行为方式和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案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多发生在“四低”家庭,手段残忍,知识分子家庭施暴比例增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直接严重地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的基本细胞,影响社会的基本稳定,破坏社会和谐。根据家庭暴力的复杂性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应努力提升公民的自身修养与素质,建立起有效消除家庭暴力的防御机制,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及解决家庭暴力的组织机构与基本的社会救助联动系统,从而使社会最基本细胞的健康得以有效地维护,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计划生育无后家庭面临三个打击;发现独生子女夭亡父母存在六种心理和三大愿望;提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并建议国家尽快确立"善政为民,良策福民"的人口福利政策和"特别关注,重点关爱,持续关怀"的核心价值理念,迅速启动"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特别关怀行动",建构计划生育无后家庭民生关怀体系。还提出相应的家庭关怀理论和特殊家庭关怀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