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主要为工具型形态,并表现为向对象型形态发展以及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相联结的趋势。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相比,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工具、犯罪对象、犯罪行为及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特征;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由外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而成,其中,传统恐怖主义向网络恐怖主义蜕变进而相互结合的根本原因是其主动抉择的结果。对其除了以技术性措施和制度性措施实行定向防控与全面防控之外,还需要对《刑法修正案(九)》以及《反恐法草案》的立法状况进行巡检,实现网络反恐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恐不仅指防范恐怖分子对网络发动的恐怖袭击,而且还指阻止恐怖分子对网络的利用,以网络为战场反击恐怖主义。恐怖分子为了隐蔽地进行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普及等特性,隐身其中,将网络开辟为其“第二战场”。为了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反恐,应重视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网络反恐立法,打击恐怖主义网站,同时利用恐怖主义网站搜集有用的反恐信息,瓦解恐怖组织,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恐怖主义是非国家组织或个人以破坏一国或多国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效果为目标,实行利用网络或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活动。其产生的背景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传统恐怖主义,并以信息科技为手段。网络恐怖活动的主体、形式、组织、目标方面与传统的恐怖主义活动有所不同。在应对网络恐怖上,应当将网络反恐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通过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建立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以及推动立法,构筑反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律。我国也应重视网络反恐。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的社会政治维度来看,以推特和脸谱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能点燃"阿拉伯之春",而且也能将网络恐怖主义推向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兴起正是一次恐怖主义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全新生长,代表网络恐怖主义的一种最新趋向。由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所反映的网络恐怖主义最新发展变化,为我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提供了诸多启示,再一次证明遏制恐怖主义离不开有效的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建领域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点、多发领域。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犯罪主体以校级领导、基建规划部门领导为主,且窝案串案突出;犯罪行为日趋多样且隐蔽,次数多、时间长,大案要案增加;犯罪发生相对集中于工程发包、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环节。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发生的原因是,缺乏监督导致的外部遏制不足以及部分高校领导价值感、责任感偏离等导致的内部遏制不足,基于无法抵抗巨大利益诱惑及制度本身不健全形成的外部拉力,基于个人攀比、贪婪、侥幸心理等形成的内部推力。就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的防治而言,应当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细化高校基建制度,减少犯罪机会;健全高校监督制度,提升犯罪难度;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进行犯罪心理预防;强化刑罚适用的必然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和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恐怖主义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网络恐怖主义主要表现为网络恐怖破坏战、网络恐怖宣传战、网络恐怖心理战和网络恐怖协作战四种类型。网络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本质是相同的,但具有更强的智能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为有效应对网络恐怖主义,要重点做好相关立法、情报收集、技术提升和加强协作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反恐怖情报是制定反恐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智能化、恶性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现代社会,加强反恐情报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借鉴国外的反恐情报收集系统,搜集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情报,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机构,组建专门的技术力量,加强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遏制恐怖主义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疆暴力恐怖活动在活跃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犯罪目标、时间选择刻意,犯罪地向北疆、东疆甚至内地蔓延,暴力恐怖活动"小群体""个体化"、自杀式增多,暴恐活动的示范效应、报复性增强,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实施暴恐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思想、动员进行暴恐活动成为常态方式,境内外合谋,"东突"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应当从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和蔓延、重点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推动全社会民众参与"反恐战争"等方面,对暴恐活动继续采取高压打击态势。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孕育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在组织形态和行为类型方面具有重大变化。在组织形态方面,恐怖组织的金字塔等级式结构向网络节点式结构转变,“独狼式”等个体型恐怖主义犯罪崛起;在行为类型方面,工具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和目标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是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伴随着恐怖主义犯罪新特征的出现,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纷纷通过颁布新的法案或修订刑法的方式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进行防控,在惩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方面积累了许多颇有成效的立法经验。《刑法修正案(九)》和《反恐怖主义法》的通过,为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更为全面、坚实的法律保障,填补了以往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规制的诸多空白。但是,我国刑法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是完善惩防体系的核心,是源头治腐的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过程中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阶段性、定性与定量、风险防控与外部监督的结合,是新形势下从源头治理腐败,遏制腐败滋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信息时代,恐怖主义通过与网络的有效结合,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寻找到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网络恐怖主义的跨国性、灵活性、隐蔽性、迅捷性等特点,使得其具有多样的活动方式,因而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防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成为各国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12.
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对网络空间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其疏解之道由外在约束转向内在道德自律,以儒家“慎独”观念为价值导向,提升公民内在的道德判断、道德自觉、道德自律,进而净化微媒体网络空间秩序,促进现实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态势将有所变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将有新发展.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风光不再,各主要力量经济增长相对均衡化.欧盟、日本寻求独立定位的倾向更显突出,俄罗斯民族主义上升,对外政策强硬面增加,次力量中心进一步活跃.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仍将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21世纪初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轴.世界各主要力量围绕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的构筑进行的斗争将全面展开.我国外部安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重要地缘战略地区的动荡增加.美国对我遏制力度明显加大,周边某些国家也出现借超制华倾向.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汇聚中亚,对我国西北安全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恐怖主义严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安全。当前的国际恐怖活动具有新的形式和特征,给国际社会预防、打击国际恐怖犯罪造成极大困难。国际社会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对防止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反恐怖主义国际立法还不完善,应在联合国领导下加强国际立法机关建设,制定国际反恐怖主义法典,协调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的关系,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给国际恐怖主义以最严厉的打击。  相似文献   

15.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防范和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首要问题是 ,国际社会必须统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 ,消除双重标准 ,为国际反恐合作奠定基础 ;并且每个国家均应完善刑事立法、健全反恐机制和加强多途径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网民中青少年最多,青少年网络犯罪在网络犯罪中亦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预防网络犯罪的关键。只有建立结构化预防体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建设、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正处在经济大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日益严重的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新疆青少年犯罪增多的外部原因有: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制度原因。要预防新疆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必须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加强内在的自我控制力度和外在控制。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其历史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可以划分出两种类型 ,即传统的原教旨主义和当代原教旨主义。当代原教旨主义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 ,90年代以来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发展的原因既有霸权主义等外部因素 ,也有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因素。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结合对国际社会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刑事案件管辖制度的基础上,网络犯罪管辖权应进一步细化联结点并确立优先次序.不同类型的网络犯罪在管辖权设定上的关注点应有所不同.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应当遵循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一致、案件的全面覆盖与均衡分布、便利性等价值追求.以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行为地,以受害人发现权利被侵害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犯罪结果发生地,并辅之以被告人住所地,确立一个分层次的网络犯罪司法管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