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民法学包括实践民法学和理论民法学,前者包括民事立法学和民法解释学,后者包括民法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史学和民法地理学。民法哲学是抽象化思维,阐释民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民法社会学是现实性思维,解释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社会学可以细分为民法经济学、民法政治学和民法文化学。民法史学是纵向思维,揭示民法存在的时间性。民法地理学是横向思维,诠释民法存在的地域性。实践民法学的研究,要顺应立法中心主义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型,要实现民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的协调,为规范民法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理论民法学的研究,应当广泛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构建理论模型,预设更多的行为类型,为民法学流派多元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万法之源",民法学在建设法课程群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民法学与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贯通线索为路标,以民法思维为纽带,勤加修习,可以实现民法学和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我国恢复民法学教学已有三十余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民法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民法学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性教学最早是由杜威提出并进行实践的,它是以自由性为原则,以观念的诞生为认识基础,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从教学大纲到教学的具体环节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它也有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和难以进行教学评价等难点,将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中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民法学是公安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不仅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公安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德法兼修的理念培养、民事纠纷的调处、行(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都离不开民法。在德法兼修的要求下民法学课程的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考核方式都面临挑战。因此公安院校必须重构民法学课程体系,以区别于普通法学专业的民法学体系安排,实现"学科交叉,专业融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警察院校本科阶段民法学课程有其教学基础条件的特殊性,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方面有其特殊定位要求。警察职业教育本位的民法课程在学科体系、教材内容、课程重心方面应呈警察教育倾向性,以形成警察特色的民法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民法学研究多侧重于民法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获取知识的研究方法以及知识背后隐含的价值理念的考察,因而导致在民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惑。本文通过反思民法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适合我国的民法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它有光“破”不“立”的缺陷,但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别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学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它有光“破”不“立”的缺陷,但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别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学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有必要对民法本位、价值、原则等,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理论、实定法等层面作一系统研究,打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法元理论或民法哲学的体系基础.对民法本位及价值和原则进行各别的和联系的多层面研究,于民法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立法实践上看,编制民法典,当先定好民法的本位及由其决定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以之为前提,来架构民法典的体系,定出具体规范.于适法和守法实践来看,了解民法本位及其与民法价值和原则的多层面密切关系,把握民法的宗旨和精神,更能准确执法,自觉地透过民法精神规约民事行为.历时与共时、理论与实践多元综合分析研究民法本位及相关问题.质疑一些学者提出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说,认为现代民法本位是带有社会顾虑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亦即私主体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0.
理论前沿     
《海南人大》2007,(5):62-63
民法学与宪法学对话的必要性胡弘弘在《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撰文认为,无论是学术研究的理论状况还是学科本身的发展,抑或是民法与宪法自身的发展,都呼唤着民法学与宪法学的沟通和交流。其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法学与宪法学作为对话主体对自身不自足性认识而产生的内在需求,其中包括宪法学界的自省和自觉意识以及民法学对自身不能完全自足性的认知。两者各自的不自足导致对话,以谋求在不自足的前提下达致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要求。明确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以及民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效力,在总体上对民法有一概括的认识。 二、主要内容。本章为重点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其渊源及适  相似文献   

12.
第一编 总论(共七章)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明确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以及民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效力,在总体上对民法有一概括的认识。 二、主要内容。本章为重点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其渊源及适用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通则》已明显滞后,民事单行法的相继出台,又使民法本身缺乏系统性。在全国上下尽快制定完整统一的民法典的呼声中,追根溯源,探寻现代民法的历史渊源——罗马法,把握民法的本源及其发展轨迹,对于制定中国民法典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早期市场经济的经典法律——罗马法 西方学者认为,古代罗马社会传给我们有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是两项,一项是《圣经》,另一项就是罗马法。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构成了近现代民法的历史基础。罗马法之…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主要起草人之一、俄罗斯工商会仲裁院院长、法学博士E.A.苏哈诺夫教授主编并由莫斯科大学民法教研室集体编写的这套四卷本《俄罗斯民法》是俄罗斯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以及《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编纂完成后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民法学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5.
民法知识本身自成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借用系统论的整体性思想来研究民法。民法的体系是逻辑兼价值的二元体系。逻辑体系保证了民法的稳定性,价值体系保证了民法的灵活性。同时,民法的逻辑体系和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论民法中的“第三民事主体”——合伙岳西宽合伙一直是民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合伙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契约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的企业,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在起...  相似文献   

17.
从独立学院民法学课程的设置嘉香,民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当今法学教学的特点和实践要求,本文在通过对立学院三本法学课程安排分析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民法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期望能有效地提高“民法学”教学的质量,达到三本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民法通则》的颁布为标志,从立法上宣告了我国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婚姻家庭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私的关系,无论是从婚姻法的角度还是从民法的角度,都可以得出婚姻法属于民法(私法)以及民法(私法)包含婚姻法的结论。长期以来,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仅仅停留于形式,由此制约了婚姻法学的纵深发展,也妨碍了私法体系的统一完整。在法典化的背景下,实现婚姻法向民法的实质性回归,是关于婚姻法与民法关系的唯一正解,也是制定具有逻辑性、体系性和科学性的中国民法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民法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又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完善。欧陆民法与英美民法分别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的代表,研究两者的特点、差别,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建设我国的民法和经济法,对于顺利发展对外经济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学家们对欧陆民法与英美民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了,区别点从三、四个增加到七、八个,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这种研究虽有助于我们认识资产阶级国家民法的本质和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界定财产和人格两词在民法学上的内涵与外延 ,论证了无人格者无财产的观点。并且结合对西方民法经典文本和我国《民法通则》的考察 ,批驳了无财产者无人格的观点。作者更是希冀通过探讨两者的关系 ,来探寻和凸现近现代民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