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杂病多例,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一、阴 肿 高某,女,38岁,已婚,工人。阴部(右侧大阴唇)红肿疼痛两天。伴有肋胁胀痛,尿赤便秘,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治法清肝泻热利湿,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车前子各12g,栀子、黄芩、连翘、泽泻各9g,甘草3g,金银花30g。三剂而愈。 按;阴肿,亦称阴户肿痛。发病部位属于肝经之分野。多因气机不调,郁怒损肝,肝病及脾,脾虚失运,湿蕴化热,湿热下注,致阴户肿痛。宜用清热泻肝利湿之剂,湿热去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3.
宣郁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系由当归、白芍、丹皮、山栀子、白芥子、制香附、柴胡、黄芩、郁金、甘草组成。功能: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疼。笔者用本方治疗痛经,每获良效。现举病例3则,以作验证。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所创,《医宗金鉴》复增黄芩、栀子、甘草等,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其泻中含补,清中有养,利中有滋,攻补兼施,老少咸宜。临床稍予配伍,适应证甚广。本文仅就该方在某些体窍病中的运用举案如下。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张某,男,10岁,学生,1986年5月20日初诊。3天前患“感冒”,昨日觉右耳疼  相似文献   

5.
向某,女,48岁,农民,1983年10月11日初诊。病者一年前曾患急性肾盂肾炎,经治而愈,现又复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少腹微胀痛,腰酸软无力,苔黄,脉眩。此乃湿热流注下焦,结于膀胱,而成热淋。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当归各20g,生地、栀子各12g,柴胡、木通各10g,车前子、泽泻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剂。  相似文献   

6.
口苦是一自觉症状,其所以能产生,正如《素问·奇病论》云:“胆气虚上溢而口为之苦。”及《灵枢·四时气篇》:“胆液泄则口苦。”由此而知之,临证多从火热证辨治。其病因机制有三:一是外感邪入少阳;再是内伤肝胆郁热;三是痰热内扰。治法均宗“热者寒之”之旨,或以小柴胡和解泄热;或以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或以黄连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载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逆,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据此,近年用该方加减治疗逆经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6例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余。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所有...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医方集宜》之龙胆泻肝汤外用治疗阴囊湿疹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其中13岁以下4例,13~35岁16例,35岁以上12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20天。临床表现:急性者局...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治疗男性不育症27例陈本立(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244000)关键词:男性不育症;龙胆泻肝汤中图法分类号:R691.5;R2421临床资料27例中,年龄30~45岁,婚后不育时间最短3年,最长18年,皆为原发性不育。本组病例均为婚后同居3年以...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1.
阴汗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病。曾庆琪针对其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的病机,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还少丹和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既往认为胆是一个“藏而不泻”的奇恒之腑 ;然而 ,胆是一个“泻而不藏”的脏器 ,不应属于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中的“胆”乃“膻中”之误 ,“膻中”是奇恒之腑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正交设计优选黄芩栀子合煎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黄芩、栀子合煎液中栀子苷含量、黄芩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合理开发含有黄芩、栀子药对的复方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源于唐代<外台秘要>,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系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近年来,国内外对本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栀子苷是中药栀子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栀子苷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研究表明,栀子苷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其能够调节肝微粒体酶的活性;诱导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调控相关肝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此外,栀子苷对氧化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清除肝组织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促进脂肪代谢,对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治疗作用。栀子苷产生肝毒性作用是由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给药途径不同、给药剂量不同、肠道内pH差异造成的。栀子苷造成肝毒性的机制与其半缩醛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7.
四季三黄胶囊的药效学研究戴敏彭代银刘青云张毅何世怀(安徽中医学院中药系合肥230038)关键词:四季三黄胶囊;解热;抗炎四季三黄胶囊由安徽宿州制药厂根据传统剂型四季三黄丸经剂型改革而成,由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组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之效。我...  相似文献   

18.
一、安胎圣药黄芩、白术辨 现编高校教材明确提到有安胎功用的药共八味。即:紫苏、砂仁、黄芩、苎麻根、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白术。然验之于临床,实不能只被上述几味药所囿。因胎动不安原因颇多,如不究其本而施治之,则往往遗祸于顷刻。尤其对黄芩、白术二味,临床用之颇多且广,实有必要辨以正之。 朱丹溪泥于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之语,云“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此语一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一些业医者诊治胎动  相似文献   

19.
耳聋,昔贤医者多责之于肝胆火热、肾精亏损,故有“肝气逆则耳聋不聪”、“精脱者耳聋”之说,其治疗亦不外乎实则清泻肝胆,虚则益精补肾为法。然仅知治肝胆、肾而愈耳聋,未免以偏概全。《素问·气交变大论》曰:“金肺受邪……咽燥、耳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38眼)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胆火炽型、风湿夹热型、阴虚火旺型[1],分别用新制柴连汤、龙胆泻肝汤、抑阳酒连散、知柏地黄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6例(34眼)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58.8%,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效果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