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王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文化视角的回归》(载《学海》2005年第2期)一文认为,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中,现实主义学派一直占主导地位,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大传统”。他们认为决定国家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国际政治体系和物质实力,政治、军事实力即“硬权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1期)一文中,秦亚青教授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包括前理论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和理论创新阶段。在前理论阶段,没有对理论的自觉意识,最明显的标志是学理理论的缺失。文中把这一阶段界定为1978年至1990年,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兆昌在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网站发表的《双赢的学术“联姻”》一文中认为,巴里·布赞院士与理查德·利特尔教授合著的《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突破了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从世界历史的整体视角,将对国际体系发展历史的考察从17世纪一直延伸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城邦国家的出现,上下逾5000年之久。不唯如此,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国家形成之前由采猎群、部族及酋邦为基本单位所构建的前国际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按照布赞院士的自述,  相似文献   

6.
李巍撰写《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进步”与“问题缺失”——兼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305))》(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9期)一文,对王选舟主编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作了较为深入的评价,认为《研究》一书所展现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成就固然振奋人心,但是该书所揭示的很多问题更加发人深省。仔细盘点中国过去十年所存在的问题恐怕比总结成就更具有建设性。他在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7.
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8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一文中,作者朱立群、聂文娟认为,在20世纪"社会学转向"之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在又出现了"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8.
张曙光在《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2期)中认为,冷战国际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探索相结合应该成为国际关系跨领域研究的有益尝试。(1)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检测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假设的一个时空“实验室”;(2)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设定当代与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新议题的参照体系,研究者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对议题进行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9.
尹继武在2003年发表《国际关系的微观视角分析:心理与国际关系》一文中认为,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对相关学科方法的借鉴。由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在理论研究中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系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中———国际政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从权力、制度和新近的文化等宏观视角来进行国际关系分析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国际关系是属于微观层次上的考究。综观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理论界偏重于宏观现实政治探讨,重视宏观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秦亚青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题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一文中,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生成提出了三个观点,他认为: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其抹杀不去的胎记,所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是可能产生的;第二,中国学派有着丰富的三大思想渊源:2000年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李滨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一些作品和世界体系论、依附论以及考克斯、海默等人的理论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应以四个要素为共性:(1)冲突的和动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降,以北美为主导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叙事理论建构还是在叙事批评实践上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主要从性别、叙事性、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课题等层面出发,评析英国学者露斯·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文章指出,一方面,佩奇采用文学与语言学的双重视角,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佩奇关于叙事形式可以脱离性别的论点又偏离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面对女性一直是处于国际政治"竞技场"以外的失语者和不可见者的境况,众多女权主义者们提出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以它独特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性别"成为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随着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成长与成熟,此理论也形成了众多流派,即女权主义经验论国际关系理论、女权主义立场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女权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妇女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女性主义视角引入各学科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趋势。我国历来强调男女平等,特别是为适应当前控制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的需要,侦查学研究便有了将这一全新视角引入其中的必要性。在深入探究侦查学研究领域涉及各类"女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引入侦查学研究的意义、可能遇到的困难,力求立足本学科并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经验和研究方法,寻求将女性主义视角引入侦查学研究的理论化成果,以解决侦查学理论与实践中被忽略的众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北京国际关系研究生论坛上,有关建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随着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上升,学界和政界都在呼唤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对此,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持不同观点,并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国际关系理论本身是没有国家性的,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阎学通教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都是人类的公共物品,没有国籍的排他性。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流行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没有国籍,所有国家都可以使用它们。虽然这三种理论的创建者都是美国的学者,但这些理论的创建者们并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美国理论。这如同孔子、管子、墨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创建者之一,他们虽是中国古代先贤,但他们的思想理论却是普世的,他们从未称自己的理论是中国理论。英国学者牛顿是古典物理学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也不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英国的理论。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有能力创建有国别的国际关系理论。借助先秦政治思想创建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学者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创建成的理论是中国的理论。中国学界在国际关系理论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没能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而是没能创建出系统性强的理论,理论研究长期停留在产生相互矛盾的思想火花的水平上。加强方法论、古代政治思想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三方面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尽快创建系统性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李滨先生在《科学方法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性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1期)一文中认为,国际关系的科学方法论一般是指借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论,它是特指由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论范式所体现出来的方法论。如果认真研究这种方法论可以发现,这种方法论在社会领域中并非是绝对科学的,而且也并非像某些人所声称的那样:价值中立,没有意识形态的倾向。实质上这种方法论只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它的背后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倾向性。事实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科学方法论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本文从世界历史思想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从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征入手,旨在推出世界历史的终极前途是共产主义,并根据这一理论出现后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正面效应,积极探索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许亮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科学主义陷阱”》(载《国际论坛》2008年第5期)中指出:国际关系理论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普遍性的价值,它的建构需要理论工作者带着使命,从具体条件下的具体问题入手。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使国际关系理论失去了学术价值,而烙上了政策目的。这是一种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石斌副教授在《“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概观》(载《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一文中,从思想方法、理论视域和伦理取向三个方面讨论了英国学派的学术传统、理论特色和演变趋势。英国学派的基本学术特征表现为以理性主义和传统主义为主流的多元主义思想方法,国际体系、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三重视角以及非完美主义的情势伦理观,总体上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和部分中小发达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在历史观、政治哲学、本体论、价值观等方面都不无缺陷,国际社会理论在当代条件下仍然具有独特价值。其…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民族志反思促进了民族志方法与女性主义理论的结合,以民族志的方式呈现女性主义的立场,既体现出民族志文本对"主体性"的强调,又反映了对女性的关怀.同时,民族志一贯主张的"差异性"视角与女性主义"女性同类和女性团结"的立场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凸显.虽然,女性主义人类学已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建立起文化意义上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