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从黑人女性视角讲述的关于黑人悲苦命运的故事。“所罗门之歌”就是黑人要找的金子。对于莫里森来说,“所罗门之歌”只是一个象征,它象征了属于美国黑人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生活在美州土地上的非洲裔居民,只有熟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才能获得心理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中,她成功地运用了"黑人试图用绸翼飞行"这一古老神话传说并赋予其现代寓意.本文试图对《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飞翔"的意象作出分析,找出这一神话意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深刻意义黑人对自我价值的和对民族文化的探询.  相似文献   

3.
论《所罗门之歌》中的神话原型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原型构成了《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的叙述框架 ,然而 ,这远非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目的。她在审视当今美国黑人生活现状的时候 ,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黑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小说中她不仅勇敢地暴露了这些问题 ,而且用飞行的传说与神化的人物激励人们 ,鼓励他们挣脱精神枷锁 ,获得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擅长用塑造原型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作品主题。在其代表作《秀拉》中,莫里森艺术地刻画了夏娃这一栩栩如生的大母神形象,从而挖掘了美国黑人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戏剧性地再现了黑人先辈们的历史神话故事及受到压抑而沉默的历史和被抹杀了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评介莫里森的前四部长篇小说,着重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作家强烈的黑人民族文化忧患意识。这四部小说揭露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文化种族歧视及其对黑人尤其年轻一代黑人潜移默化的毒害,集中反映出白人文化肢解黑人文化,黑人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抛弃自己文化的悲剧结果,以及黑人传统文化对黑人追求自我价值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表现了黑白文化的错位与冲突给美国黑人的心灵造成的影响,透过关注个体的悲剧来关照整个黑人民族的文化悲哀。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方法为研究人类精神世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范式。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莫里森小说中的两位黑人主人公为代表的黑人民族的心理进行剖析与解读,揭示出一个民族所承受的心灵创伤,从而唤醒黑人自我意识,摆脱心灵的重负,重建黑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从美国黑人传统文学奴隶叙事的角度,运用奴隶的身体语言重构了被主流社会消音灭迹的美国黑人历史,从而揭开了掩盖美国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事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延续的载体、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推进城市发展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以北京中轴线和云南翁丁古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反案例做对比,思考如何有效化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9.
幻梦里的真实——读《最蓝的眼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的遭遇揭示了种族歧视对黑人的精神伤害。该作品从人物塑造到小说结构都突出了作品主题,即黑人审美价值的异化是种族歧视的罪恶,黑人只有保持自己的传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对增强陕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陕西省内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陕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带动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和谐共生的视角,在陕西省内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与红色旅游发展的认知基础上,对增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进行策略分析,以期对陕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小雪 《工会论坛》2009,15(6):152-153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和反叛精神、爱、婚姻、友谊、善与恶、社区、道德、传统等多重主题,然而对于这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事件却鲜有人分析,莫里森将死亡事件几乎描写于每一个章节里。本文通过对李子之死、"小鸡"之死、汉娜之死和夏德拉克的"全国自杀节"等主要死亡事件的分析,反映出黑人群体在白人物质精神高度控制下的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境地和渴望自由与平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性”特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性”是由塞内加尔的桑戈尔提出,以表达对黑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发展为影响深远的黑人文化运动。佐拉·尼尔·赫斯顿作为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融入了独特的“黑人性”,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反映了黑人民族文化意识的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3.
人类劳动的辩证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动力。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劳动为人类历史起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形成了封闭、独立的民族历史;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下的生产方式通过扩展分工,展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并将民族历史推向世界历史,但同时它也造成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对立;世界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上的共产主义基础上,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转变,人将实现真正的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荣辱,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是确定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历史和文化、保护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15.
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以节日为例,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各种洋节在我国日益热闹,而国内的很多传统节目则被冷落。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因为,任何一种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延续性的,现代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不可能斩断历史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国家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权的科层化与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在破除国家整体论,迈向多层级、具体化国家基础上的对社会渗透与引领不断强化的过程。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居委会产生、发展、曲折与扭曲、改革与完善过程“知识系谱”的历史检视,发现居委会行政化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是“同频共振”的。在居民委员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通过政权建设的逻辑、革命的逻辑以及改革的逻辑实现了对居委会的不断渗透与控制,呈现出强国家与弱社会下基层的政治动员与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策略,国家统合社会中革命的传统与基层治理的失序运行,以及国家渗透与社会成长中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与变迁。本质上是国家政权建设逻辑在基层社区中的展演与映射。  相似文献   

17.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生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一个地区,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