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安治理结构经历了"磁斥结构-磁吸结构-耦合结构"的演进路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各治理结构呈现出其所特有的治理逻辑和基本特征。从认同性、社会自主性、公共性、参与性四个方面对三种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来看,未来治安治理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在很大程度上同国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的耦合治理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农村治安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农村治安改革的基本方略与目标指向。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我国农村治安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自治型治理模式阶段、管理型治理模式阶段以及管理型治理模式向协作型治理模式转变与探索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是构建"强国家—强社会"模式的农村治安治理体系,即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实现农村治安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治安治理成为治安学研究的热点,但尚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从研究内容看,研究者对治安治理的理论基础、概念与特征、提出社会背景和实现途径等有了一定的研究。从研究现状看,还存在研究者群体数量小,研究成果少,研究主题分散,实践研究少,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在下阶段研究中,应加强对治安治理理论基础、治安治理主体之间关系、治安治理结构、治安治理实践、促进治安治理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域外治安治理的经验及其借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治安主体多元化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结构多层级化的表现。治安治理体系构建要在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凝练治安主体价值共识、构建协同型的责任主体和多维合作的治理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良性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公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贾谊在向统治者所献《治安策》中,就当时表面"升平"下的严峻"事势"深入剖析,从大治安的角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针对性政策改进建议。文章借鉴其思想,结合当今形势,围绕公安民警的时代责任,结合人民警察的"中国梦",从防乱、祛邪、扶正和固本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性探讨,提出以下建议:树威信,立警魂,安民心;反腐败,解矛盾,舒民愤;育民气,辅自治,促和谐;孚民望,革陋俗,培根元。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府治理实践和国内外治理理论研究的兴起、我国政府行政理念的变化、治安服务市场组织及社会组织的壮大、公民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治安管理向治安治理变革提供了可能。治安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具体适用,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合作性、互动性、平等性和治理职责的分担性等五个特征,应从与各治安主体加强合作与协商、发展治安服务市场组织和培育治安管理社会组织等三个方面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因而建构一种新的开放性的多元治安主体模式,是有效回应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这种"一主多元"的治安主体结构中,党委和政府是领导主体,公安机关是核心主体,保安服务公司与社会治安防范组织是重要主体,社会民众是基本主体。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建构好"一主多元"式的治安主体结构的向度,以凝练价值共识取向、构建协同型的责任主体与创建多维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治安治理实践客观上存在着警察失效、市场失效的问题,基层社区参与治安治理并与政府、市场等主体良性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这种治安治理结构的确立需要社会资本理论的支撑。社会信任是政府治理的支撑点,规范的建立是保障治安治理有序的前提,基层社区参与网络的建立有利于治安治理行为的优化。通过改革优化政府机构、完善立法、发展市场化治安组织和加强社区建设,可以为治安治理效果的提升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治安治理作为治安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已形成了一系列基于"宏大叙事"理论的研究共识。但宏观研究囿于解释机制的缺陷,难以呈现实践情境中的复杂因果链条和微妙互动关系。治安治理的中观机制通过构建"行动-结构-场域"框架,弥合理论与实践的缝隙,提出组织围绕秩序目标形成治理结构,并在特定场域中开展治理行动。组织行动的内在动力源于治安意识,意识外化为行动影响结构,重塑治理场域;同时,组织的行动效力、治理能力也受科层、网络结构和治理场域的限制。中观机制下的治安治理研究借助具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重构现代治安模式,实现社会秩序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宅小区正处在封闭小区向街区制小区转型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传统的空间隔离式的封闭小区存在侵财案件频发、社区力量难以调动、案件侦破难度大等一系列治安问题;另一方面,新的街区制格局使公民对住宅安全产生了新的担忧。因此,在推广街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街区制治安治理优势的宣传力度,同时也需要公安机关在日常的治安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街道眼"的作用、让市场参与治安治理、重视维系街区的新熟人关系,并对街区治安责任进行重新分配。只有将街区制和治安治理进行有效契合,才能做好对住宅小区的治安管控。  相似文献   

11.
准治安问题是指可能即将成为治安问题,但当前还不是治安问题的社会问题。相比一般社会问题,准治安问题与治安问题有更为特殊的联系。其特征有:两面性,潜在危害的针对性,脆弱性,治理手段的社会性。准治安问题的理论依据有:沙堆理论,危害最小化理论,治安防控主体多元论。应对准治安问题的宏观策略有:认清准治安问题与社会问题、治安问题的关系,重视对准治安问题的规范与引导,实施对准治安问题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背景下,对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反思,现有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提升的新需求与新要求。在研究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课程现状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创新社会治理对治安学课程设置的具体影响,从治安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规划与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课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为创新社会治理环境下治安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价值对于深化治安治理规律性认识,提高治安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包含四个价值维度,分别为治理属性上的"传承之维",功能发挥上的"协同之维",秩序建构上的"法治之维"以及信息共享下的"传播之维"。四个价值维度在社会治安秩序形成中发挥各自作用并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宅小区正处在封闭小区向街区制小区转型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传统的空间隔离式的封闭小区存在侵财案件频发、社区力量难以调动、案件侦破难度大等一系列治安问题;另一方面,新的街区制格局使公民对住宅安全产生了新的担忧。因此,在推广街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街区制治安治理优势的宣传力度,同时也需要公安机关在日常的治安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街道眼"的作用、让市场参与治安治理、重视维系街区的新熟人关系,并对街区治安责任进行重新分配。只有将街区制和治安治理进行有效契合,才能做好对住宅小区的治安管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治安秩序在现代性本身和转型所带来的双重风险下显现出复杂性、动态性和信息化等特征,秩序维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如果说治安秩序结构研究是治安学基础理论的原始基点,那么治安秩序便由治安主体、治安实体和治安规范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形成了治安秩序。建构现代治安秩序的过程就是按照国家治理理论嬗变产生符合现代治安特征的结构要素,并形成动态平衡的治安秩序的过程。同时,治安秩序作为其他社会秩序运行的保障,其演进发展也是国家治理效能和社会关系协调与否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6.
受社会转型等因素影响,群体性事件频发、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严重人身财产犯罪居高不下、宗族黑恶势力抬头、赌博色情绵延等农村治安问题突出。单靠行政管控或法律治理往往力不从心,而社会资本及其制度配置却能弥补这些治理模式的不足,提升农村治安防控的效率。要在正视中国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基础上,在治安防控中培植和引入社会资本,规范党和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扩大其他社会主体的治理作用,通过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的协力,提升农村治安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客观条件和多样化的利益需求,我们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适应多元化社会治安需求的现代治安管理体系,构建涵盖各类社会治安主体的治安治理模式。"双重社会秩序"的核心是将社会秩序规则定义为自发秩序(内部规则)和人为秩序(外部规则)的集合。通过对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协调,构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基本国情的多元化治安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治安研究离不开传统社会治安防控思想的理论支撑。从治安的角度看,《袁氏世范》通过"睦亲"、"处己"和"治家"三卷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安全防范之道、和谐相处之道、人文教化之道和积德劝善之道等诸多内容,不仅从被害人角度提出犯罪预防的办法,还提出大量治安管理的重要理念,散发治安哲学与智慧的光芒。该作品宣扬中国传统的宽大为怀、与人为善等美好品德,彰显了该著作的治安特色。这部作品对传承优秀治安理念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也为后世的治安工作提供大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5000年的中国古代治安历史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治安的因素有三个层面:首先,在法理层面(国家的治安思想、治安法理、治安方略的理论基础),儒法学说确立了治安理论体系,为历代执政者在治安思想上确定了最终的方向;其次,在体制层面(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安全机制和国家行政体制基础上的治安体制).众多民间自治组织成为了历代王朝维持社会治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最后,在操作层面(指历代政权治安业务的实际展开,以及所采取的治安措施),用三大治安制度构筑了社会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治安制度在西方先进的警察制度的影响下,由习惯性"内视"而改变为"睁眼看世界,"逐渐由坚持长期传统的治安制度而转变为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治安思想形成、治安机构建设、治安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推动了中国近代治安制度近代化进程,为现代治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