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自然、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整体性具体体现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协调互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人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与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之间的矛盾,是管理活动的基本矛盾,它规定并制约着管理实践中各方面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正确认识这对矛盾是推动管理实践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利益与责任、指挥与服从、控制与反控制这几对矛盾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3.
媒体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安定秩序的营造者,与司法公正并称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两大基石。新的互联网时代,司法与媒体应该构建更加紧密的良性互动机制,科学把握新闻时效性与司法程序性的对立统一、舆论开放性与司法谦抑性的对立统一、正义期待性与现实局限性的对立统一,协同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的效力与实效是法理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法要具有效力应满足普遍性、稳定性、法定权利义务界限合理三个基本要件。由于法本身和人的认识局限性,法的效力与实效之间产生空距或裂缝,并在法的实施中展现出来,法的效力与实效的对立统一是法的运行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质疑--求异--求新--求变";它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对立统一,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统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有胆、有识、自主、敢试".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的维度考察,司法权社会性的意义呈现出一条历史变迁的线索:在国家出现之前,司法权具有原初的社会性;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司法权经历了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到排斥社会性的过程;最后,为应对现代性的挑战,司法权的社会性回归历史的舞台,并通过法概念论的学术更新,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通过法概念论的更新,法律被视为一个实践的概念,司法则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样,严格依法裁判同时包含了国家性与社会性,而法律效果则包含了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表明 ,世界的“本原”是混沌 ,混沌是物质与场的对立统一 ,是“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混沌是柏拉图的“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列宁的“客观存在” ,宗教的“神”与“上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自由自觉性和历史社会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辩证统一的。只强调人的自由自觉性或只强调人的历史社会性都是片面的 ,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论的原意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人性的一个层面和核心。主体性表现为存在主体、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主体。主体性是主动与受动的对立统一,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1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已经日益严重地侵入到法学领域,其中提出时间较早、影响较深、危害较大的,是用法的社会性来否定法的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只有社会性而无阶级性。”在这个问题上,于浩成在北京《法学杂志》(1984年第1期)发表的《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一文是颇具代表性的。该文认为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  相似文献   

11.
何磊  田志超 《工会论坛》2011,(6):139-140
针对当前一些学者对国内教育的不平等问题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判断教育平等的“应然”状态,教育的平等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的均等,而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条件及其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练习的内容是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选择和运用何种运动动作作为自己健身手段,一定要分析两方面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运动动作本身对立统一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锻炼者主体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观点,同时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定义.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他将人看作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当然,这是在宏观上的理论解释.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学领域中的“角色”理论为理解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构成人的历史活动对象的事物以及人自身是历史的客体。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主体为核心而建立的自觉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敬志伟 《工会论坛》2001,7(4):85-86
马克思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 ,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强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是一种对象性关系 ;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的纽带 ;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6.
许庆涛 《工会论坛》2009,15(4):137-139
劳动合同不是从来就有的,只有具有了独立人格,劳动合同才有生存的空间。劳动合同的起源、发展是随着人与人的关系、平等理念的进步等发展的。直至在社会法的视野下审视,劳动合同是一个从身份的依赖到排除身份因素的契约自由,再到考虑身份因素的质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循环,实质是在契约的社会性下贯彻人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部分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成了部分人的悬置问题,人的精神信仰在相对与绝对、个体性与社会性中迷失,因而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一元为主体指导多元文化的“一元指导多元”的中国信仰新格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将人的能动活动作为价值的源泉和自身的最高价值,并强调人的价值的社会性,社会的价值的历史累积性。从这个价值观的高度来看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统一战线作为运动形态的社会历史的产物,不仅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等特点,而且具有价值性。其价值性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政治性、社会性的特点,又有别于社会性、政治性。社会性的关系并不都有价值,政治性关系的产物也不一定都有价值。价值所体现的能动性是自觉自由的活动,也就是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相互发生交往与沟通是难以避免的,而人际关系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社会,随着交通、通信条件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复杂,其对个体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甚至还通过商务谈判、外交合作等形式影响组织和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与客观规律,并使之用于调整和优化人际关系的新兴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20.
人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西方传统哲学从抽象的视角探讨人类不变的共性本质,试图获得关于人是什么的永恒定义。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批判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绝对本质的抽象追求,探讨人的现实的社会性本质,指出现实的人处于不断的生成之中,表现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