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廉洁化是廉政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是廉洁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公共服务廉洁化为突破口推进廉洁城市建设,应引导和强化公共服务动机,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服务部门廉政制度的执行力,深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公众对公共服务腐败的监督,加强立体式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正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挑战。城市公用事业应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为指导,从服务方式、价格改革、公众参与和合法竞争几个方面完善其改革的政策取向,促进公用事业改革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新的方式和体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成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部门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必要前提。在阐述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从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效益、公众满意、公众参与五方面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最后从创新理念、数据共享、部门协作、需求导向四个角度提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我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32个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和差异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排名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方法,将32个城市归类为有明显差异的5类城市.本文还针对32个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体制,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系,加快实现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对公共服务业的宏观调控,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健全和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让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主体真正回归,以公众的需要来定位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以公众的满意度来衡量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好坏,以公众的意愿来选择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7.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种视角,选择若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与指标,对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方面,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在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有所提高,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变化不大。强化公众需求导向,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薄弱领域的投入和服务,是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创新管理理念,搭建公共服务供给的平台。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了现实途径,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推进公众参与是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它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主政府的必然要求。先进的技术单独并不能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也不能促进信息的可用性,只有关注公众参与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取向,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行民营化的治理变革,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组织,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在于公众是否满意,以公众是否满意为导向,来评价公务员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是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在提升这一能力的过程中,应借鉴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分别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入手,切实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与统一战线在领导力量、管理主体、发展目标、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城市社会管理工作中,统一战线可以充当城市居民利益诉求表达及整合者的角色,可以较好地发挥包容歧见及精神抚慰的功能,还可以发挥多谋、力行的作用。为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应努力构建城市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处置中统战工作的运行机制;拓展统战工作面,推动建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的智力和规模优势,改进城市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制定及落实工作;挖掘统一战线社会组织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潜能,构建新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固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尤其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效率并没有充分实现,甚至是低效率和无效率.因此,新公共管理运动针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政府失败",主张政府作用的退缩与市场价值的回归.笔者试图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下政府主要职能的新理论,重塑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塑造服务型政府,着重强调"为公众服务"、"为顾客服务"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刨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管理新格局,发挥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发挥公众的监督评价作用,构建合理的社会管理主体体系,由此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事关城市的稳定与发展,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发展,体现市民公众根本利益,确保城市发展中公平与效率有效结合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推进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构建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民主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政府分权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公众参与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素质、公民文化与法律制度等条件,而且取决于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地推动公众参与的发展,使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世遗景点门票调价听证会以及出租车调价听证会,都出现了听证代表的意见与民意不符甚至相左的现象,究其原因,正是公众话语权在听证程序中的缺失。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味着公众是城市管理的积极行动者,意味着向公众提供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整个过程的各种机会。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能够更好地监督权力行使者,能够更好地体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尚且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减少政府过多的管治、建立公众参与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加强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市场的战略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公共服务市场化有宏观战略与微观战略。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如何确定基准战略、平衡公众利益、获得充分的资本支持等必须依托公共服务市场的战略地图。公共服务战略地图分析包括公共服务市场的目标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财务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客户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业务流程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学习与成长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数据发展形势,如何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破解公共服务"生产率悖论",实现服务投入与公众需求"精准匹配",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与现实分析,分别从需求管理、决策制定、流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四个维度,阐释公共服务供需匹配中精准管理的内涵,并从技术支持保障、管理模式变革与管理思维创新揭示大数据对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的作用关系,进而以"信息流"对服务供需匹配的作用为逻辑思路,设计并剖析了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服务全过程精准管理的实现路径,并分别从需求与反馈机制、信息安全制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和项目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构建确保该路径实现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科学测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条件。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测量方法、指标体系和现存的问题,构建出了适合我国大城市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进而,本文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系统(CATI)对34所大城市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公众对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提供满意度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对其余维度的满意度均较低,进而导致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从而提出了公众满意度总体水平的提高不应过度依赖于公共服务提供的满意度,应优先提高公众对政府效能、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是现代社会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心和基础。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也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自身原有的条件已显现诸多不适,全方位深化社区工作,全方位发展社区事业已成了社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