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中国模式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制约导致在发挥作用时形同虚设。用社区矫正的方式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具有积极意义。国外一些国家在社区矫正方面已各形成一套独特的矫正模式。创设中国模式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要贯彻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具体制度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系统,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事司法控制犯罪无能为力的现状促使人们把目光投向恢复性司法,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了恢复性司法理念对社区矫正的决定和执行制度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视社区、重视特殊预防、坚持以人为本等特性决定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社区矫正的可能性。恢复性司法关注被害人、社会和谐的重构及多元主体参与协商沟通,而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仍然是围绕着罪犯矫正。在我国的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应当完善措施,更加注重被害人、社区和罪犯合法权益的维护,尤其是流动矫正对象的权益的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制度成为近年司法改革的亮点之一,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制度如何建构是大家所关心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用社区矫正的方式予以改造,有利于未成年人以后的发展和重新融入社会,防止其再犯罪.在整合现行规则的基础上,创建有特色的被害人调查制度、前科消灭制度和被害人参与机制,能使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更好地推行.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固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未成年犯罪人也是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是犯罪的载体。因此对于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罚应尽可能褪去刑罚的惩罚色彩,将社区矫正作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主导处遇模式;根据“教育、感化、挽救”的柔性司法方针,进一步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功能从监禁矫正和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功能调整为强制改善功能。这将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正当性与科学性,逐步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论社区矫正机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矫正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着一种新的矫正理念,是对现有司法资源的科学整合。社区矫正机制可构建为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社区矫正机构,各部门应按照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力,使社区矫正机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各个方面的工作协调运行,以较小的矫正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矫正绩效,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女性卖淫犯罪人一般定轻罪或微罪,并且多数采取社区矫正制度,包括常规社区矫正和居住式社区矫正,其中居住式社区矫正机构与民间组织合作开展了很多针对卖淫女性的矫正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将卖淫行为有限犯罪化,在刑法中建立轻罪序列,并对其适用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理应带有鲜明的"少年福祉"与"国家亲权"主义的印记,这与其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犯罪成因、成长环境等息息相关。文章着眼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制度的基础,对其进行价值剖析,探究立法与司法模式,建构一套符合当下未成年人司法特色的社区矫正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区警务、社区矫正与修复性司法都强调整合社区资源、增强社区凝聚力、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预防和控制犯罪。它们并称为积极性刑事司法的三大支柱,被认为代表了21世纪刑事司法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犯罪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非监禁刑的主要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在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滞后、矫正项目缺乏针对性,以及适用比例过低,导致现实中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效果欠佳。因此,应当采取完善制度、提高适用比例等措施来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社区矫正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试点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犯罪改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在我国的试点与探索标志着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司法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推进社区矫正制度,须建立相关方面密切配合的良性运作机制和严密的管理工作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资格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并行的行刑方式,只有根据客观实际结合理论,具有前瞻性地对检察监督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从而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提高社区整合治理工作,才能增强检察监督的实际效果。社区矫正执法必须引入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才能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司法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司法文明的演进,非监禁刑罚逐步取代监禁刑罚成为新的国际行刑趋势。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非监禁刑制度的革新,社区矫正制度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矫正的主要形式,能够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有利于促使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并且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担任比较合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4.
论德国电子脚镣制度及对我国刑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脚镣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狱行刑替代方法,具有经济、简单、安全和可靠的特点,较好地弥补了监狱行刑与监外执行之间的鸿沟。德国推广电子脚镣制度的成功理论与实践,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刑法第43条规定,应将拘役刑的执行机关限定于公安机关的看守所。不论是采取"六个月以下说"还是采取"一年以下说"作为界定短期自由刑的期限标准,拘役刑都不容置疑地应被列入短期自由刑的范围之内。拘役犯的部分有偿自由刑待遇包括执行期间可以回家与酌量发给报酬两项。拘役刑是刑种由轻到重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拘役刑的规定使刑罚体系严密完整。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其在我国试点实施已近五年,但实施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社区矫正立法、统一刑罚执行权、加快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加强对司法所人、财、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要适应社会,需要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叫社会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对社会有益或有害.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在该转变过程中,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引导,以致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其再社会化,重新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社区矫正是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同监禁刑相比,融入了更多的人道主义理念.将犯罪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中,通过社区资源教化服刑人员,帮助其再社会化,不仅在惩罚犯罪的基础上节约了司法资源,还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刑罚目的——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区服务刑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轻缓化的特征,有助于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避免短期监禁刑的弊端。在我国,社区服务刑可以平衡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的轻重程度、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推进社区矫正制度的落实以及降低行刑成本、实现行刑的经济性。在刑法中将社区服务刑规定为一种附加刑,并限定其适用的条件、执行程序和执行的内容,对完善我国刑罚体系不失为一个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监外执行就其广义讲,凡是在监禁机构外执行刑罚的制度和活动,都称监外执行。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主要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以刑罚执行活动为基点,从监外执行制度到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我国的行刑理念、行刑目的、行刑主体、行刑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给予和收受"坐牢补偿费"是对法律秩序和司法制度的挑战和冲击。它削弱了刑罚威慑力和司法公信力;作为一种新的腐败动向,它降低贪官腐败成本,影响整个惩贪治腐进程;它助长了"行业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混淆了正义标准。基于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坐牢补偿费"的期权腐败、继续犯罪、补偿赠与等法律定性问题,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事前反腐机制,加强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及惩治力度,完善行贿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