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形势与政策”课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教师多媒体教学、学生多媒体学习、师生网上互动三者结合起来,构建起"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使教师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信息最大化,使学生学习主动化.  相似文献   

2.
"形势与政策"课既是公安高校课程设置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公安高校培养合格预备警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明确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其学科地位;把握课程主要特点,确定其科学的体系结构;注重教学条件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政策性、现实性与时效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艺术涉及多方面,而教学的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教师应重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素质、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素质的建设,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当代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该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热点问题,唤醒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荣誉心和爱国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该课程在国家德育体系的构建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探索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与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明确课程性质与特征是增强其实效性的前提,分析课程发展现状是增强其实效性的关键,改革教学模式是增强其实效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形成、发展和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形势”和“政策”两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一门专业的“形势学”与“政策学”;课程内容体系应反映课程自身的特点和研究规律,而不是对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机械相加和任意拼凑。  相似文献   

7.
育人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既是公安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公安高校培养合格预备人民警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加强该课课程建设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明确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其具有公安高校特色的学科地位;把握课程主要特点,确定其具有公安高校特色的体系内容;注重教学条件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任课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两课"教学在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云南警官学院"两课"教学的调研,发现"两课"教学的现存问题.本文拟从改进"两课"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索,以达到提高"两课"教学效果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创新改革该课程教学的建议,拟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规范性,实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以网络为教学辅助工具,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本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关心、了解时事,从而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