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媒与司法统一于社会公正,但二者又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传媒与司法冲突的主要表象在于:媒体过度介入司法,影响司法独立;司法无力回应传媒,妨碍新闻自由;公众不当参与表达,损害社会公正.传媒与司法冲突的具体原因在于:传媒监督缺乏有效规范、司法独立缺乏制度保障、参与公众缺乏法律知识.传媒与司法冲突的破解之道在于:媒体规范其监督行为、司法增强其自身素质、公众提高其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司法改革的成效,一些地方法院革新观念,大胆尝试吸纳公众参与刑事司法审判过程.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也引发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应当是刑事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阻碍司法改革进程也不容忽视.社会公众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有效改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公众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协调发展,应当成为中国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法治问题作为全会主题,司法独立、法官独立、法律职业化问题、司法权威的树立等问题又成为热议的焦点.司法独立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础,司法不独立从法院到法官在各方面的干预下进行的裁判难以保证其公正.司法的价值取向在于中立的依法进行判断,并作出公正裁判.司法的去行政化、如何排除相关机关的干预、司法应如何面对媒体公众的监督及质疑,这些都是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法官是在审判过程中进行裁判的主体,法官个人独立对于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法官独立进行法律推理、独立进行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的基础,是维护司法公正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司法独立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已被法治国家所承认.司法独立使法院在依法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这对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建立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司法独立是司法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司法独立原则未能在我国的社会中得到彻底的贯彻与实施,从而造成许多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司法独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活动成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典型符号。环境立法与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已经相当普遍,但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尚待拾遗补缺。本文试图从法理和制度分析的框架对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认为我国有必要通过社会权利的可司法化,赋予公民救济其环境权的司法途径,旨在为我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可资参酌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 ,其宪政基础是司法独立 ,而问题的关键则是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诉检察官制--司法独立的另一种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呼唤着司法的真正、全面的独立.其中检察独立是具有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重要内容,而主诉检察官制度是检察独立中内部独立的有效形式.主诉检察官的独立性及其受制性揭示了中国司法独立的重要特色.主诉检察官制度应在司法独立的实现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陕西法院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法院为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吸纳公民参与司法,接连引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种种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对司法改革进程的阻碍也不容忽视,公民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实现公民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应当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模式创新乃至整个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司法谦抑:司法权威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司法权威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权威不仅需要司法独立的外部制度保障,而且需要司法谦抑作为内在的道德支撑。司法谦抑的品性源于司法机关的特殊地位、司法权的行使方式和法官的职业特点。司法谦抑能够弥补司法权民主性的不足,增强司法裁判的说服力,消减公众对司法骄横的疑虑,从而为树立司法权威提供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证分析,现行司法强拆运行机制不能有效遏制强制拆迁中恶性事件的继续发生,且可能导致司法强拆面临较大的运行风险,使其失去道义和法治层面的正当性支撑,导致司法强拆陷入被民众暴戾化抵制的运行困境。因此,对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重构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裁、执分离制度,保证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公平公正;二是实现司法独立,避免司法强受地方行政和其他外力干预;三是确立公众有效参与拆迁过程的制度,使司法强拆前的社会风险评估落到实处;四是通过司法强拆运行机制为地方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 ,调整着国家司法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国家职能机构的法律关系。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原则 ,确保着司法机关对审判权的公正行使 ,防止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受到来自外界的不正当干扰和影响。司法独立包括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两个内容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 ,司法公正是司法独立的目的。我国司法改革 ,应着眼于司法独立 ,追求司法公正 ,努力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和面临的问题后提出,司法独立问题已经成为法院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了司法独立的内涵后,着重指出:法官独立应当是司法独立的有机组成和核心内容。同时,通过对不同国体、政体国家实施司法独立原则的比较分析,对在我国宪政架构下落实司法独立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认为司法独立原则实际是一种实现司法基本价值、符合司法规律和特点的宪政价构,具有工具价值和对法治建设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矛盾。同时,通过对当前司法独立现状的考察,指出司法的地方化、对司法机关职能的错误认识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司法独立原则的落实。最后,作者企图通过对影响司法独立的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是司法建设的基本精神,对此,我国宪法予以确定.但事实上,在现存的司法资源供给制度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存在着很强的人身和财产的依附关系,致使宪法规定的司法独立成了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改革现有的司法资源供给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是刑事诉讼中的正常现象.从其转换的形态看,有基于司法独立的禁止转换、基于诉讼角色竞合的单向转换和基于案件事实变化与司法人员认识分歧的双向转换三种类别.不同的转换情形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遵循的规则不同.诉讼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对其转换前后的刑事诉讼程序具有重要影响.诉讼参与主体角色转换理论研究对有效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具有促进作用,对刑事诉讼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推动性,对刑事诉讼主体角色转换司法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必然。司法独立原则应然性的基本内核是司法权独立和法官独立以保障司法活动的独立进行和不受非法干预。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传统中,司法独立的实然性表现是司法改革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原则的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在于坚持司法独立理念的内核,并在司法改革的实践中协调和展开。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独立在我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在当代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原则.司法独立包含三层含义: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其中,法官独立是其核心.我国目前司法环境现状不尽如人意.要实现司法独立,必须从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首要精神和要求是法律至上,文章从法律至上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间关系来探讨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认为司法独立是法律至上在体制上的要求和体现,法律至上下的司法公正就是司法依法、司法合法。  相似文献   

18.
司法独立内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是各项司法性权力的综合 ,而司法独立实际是司法性权力整体的独立。司法独立是由司法权的性质决定的 ,并具有专属性、独立自主性、中立性三个基本属性。司法独立精神的存在有别于司法独立的实现 ;而司法独立程度的提高既要取决于法官个人素质 ,又要取决于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学者们提出了众多参与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对公众不信任之境况.在当前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语境下,其他参与主体能否参与进来以及在治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由政府给予的信任程度决定.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应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和司法补救制度等方面增进对公众的信任;而公众则应提高参与的专业化与组织化,赢得政府信任.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消弭政府对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信任状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司法不独立、不公开,无权威、不公正,必须通过司法改革,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权威、司法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