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当前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中,社区司法矫治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部份,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在社区服刑的特殊人群,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教育矫正方法,才能最终被管得住并矫正好。而在社区矫正中应用心理学服务辅助社区矫正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本文从心理学服务的意义及心理学服务程序及技能方面,对社区矫治当中的心理学服务部份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和许多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其顺利回归社会,不能够按期解矫。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偏差进行调整,是一种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社区矫正教育矫正方法,是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干预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的特征不应仅仅体现在矫正活动在开放的社区中进行,更体现在社会力量对罪犯矫正活动的广泛参与上。作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某种情况下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势在必行。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且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具有特殊的身心发展状态,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必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矫正项目。心理服务具有专业科学性、对象针对性及特殊的"中介作用"等独特专业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促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个别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3年由"两院两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的通知>中所确立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模式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过7年多的...  相似文献   

6.
人要适应社会,需要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叫社会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对社会有益或有害。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在该转变过程中,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引导,以致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其再社会化,重新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社区矫正是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同监禁刑相比,融入了更多的人道主义理念。将犯罪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中,通过社区资源教化服刑人员,帮助其再社会化,不仅在惩罚犯罪的基础上节约了司法资源,还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刑罚目的——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是检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以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为中心,遵循罪犯矫正的本质与规律,构建科学、实效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要适应社会,需要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叫社会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对社会有益或有害.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在该转变过程中,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引导,以致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其再社会化,重新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社区矫正是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同监禁刑相比,融入了更多的人道主义理念.将犯罪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中,通过社区资源教化服刑人员,帮助其再社会化,不仅在惩罚犯罪的基础上节约了司法资源,还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刑罚目的——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9.
2003年开始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改革,它反映了我国对犯罪及其刑罚的认识,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作为新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应当改变单一追求控制和惩罚的观念,以为社区服刑人员服务,帮助他们重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不再重新犯罪,过普通公民正常完全的社会生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其内容包括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其中,矫正教育置于社区矫正的中心位置,其是社区矫正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只有不断检视社区矫正中矫正对象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践行社会管理创新及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实现社区矫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了社区服刑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社区矫正帮扶工作的状况和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帮扶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首先应合理定位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本文认为,应把公益劳动作为假释类、缓刑类社区服刑人员的刑事义务。公益劳动的刑事义务以其补偿犯罪行为对社会、社区的危害及矫正犯罪人、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为合理根据。应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价值定位为指导,探索构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进而实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用于新弱势人群的社区服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弱势人群(NewVulnerableGroups)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其性质、地位的特殊性以及数量上在整个弱势群体所占比重之大,都应使我们认真对待。社区服务的实施对新弱势人群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当前社区服务作用于新弱势群体的现状,作好现阶段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服务的功能,构建完备社区保障体系,构筑社区综合救助机构,才能最终实现对新弱势人群的社区保障福利和社区服务的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台湾网路咖啡再度兴盛 ,如何兼顾网路科技产业的发展 ,及遏止犯罪 ,提供多元的资讯教育功能及健康的少年休闲环境 ?本研究拟先从相关文献探讨 ,找出相关社区服务问题意识 ,另外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教师、家长及网咖业者四个族群 ,对网咖参与社区服务之认知程度。建议 :1 学校立场可将网咖视为一种教学资源的地方 ;2 如何加强家庭功能 ;3 对社工员进驻网咖的方式采取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问题与路径:中国社区矫正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被称为刑事执行领域的革命性创新。但中国固有的刑罚制度,使创新性的社区矫正,发展起来后劲不足。有鉴于此,论文对社区矫正与社区的关系进行了廓清,对社区矫正对象仅限于具有本地户籍犯罪人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认为社区矫正内容迫切需要充实与革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社区矫正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本文作者直接参与了北京市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文章介绍了北京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治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矫治一般采用封闭式、与世隔绝的监禁刑监狱矫治模式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文明进步、人权以及人性化矫治的提出 ,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传统矫治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社区矫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矫治模式。社区矫治制度能够克服监禁刑矫治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 ,有利于提高再社会化质量 ,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将我国导入了经济转执、社会转型、政治转制、文化转向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的安身立命之地,源头活水之泉只能在社区,舍此别无他途。这是因为:社区为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建构提供了广阔的场域价值、丰富的资源价值和灵活的沟通价值。确立社区价值观,是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在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中的一种理性思维、一种创新思维、一种引发丰硕成果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Since 2006, China is undergoing a rapid growth in social work. In contrast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opes and fields for social work, the need for specialization in social work is creasing. Especially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 in community, this demand is even higher.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study a project on mental health in community called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carried out in Shenzhen for 4 years, and finds that: a) the longstanding accompanying servi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ort-term services; b) the longstanding accompanying service is another kind of specialized social work; c) the longstanding accompanying service is the best way for Chinese social workers to promote speci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