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行政调解权是警察权,理由是:从基本功能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积极行政作用;从法律特征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强制性、执行性特点;从权力来源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是警察权向民事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公安执法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执法监督具有法定性、主体的全面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安执法监督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警务活动中,应该以宪法、法律、政策、纪律及道德等为标准,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等原则,严格进行公安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3.
治安预警和公安情报都具有预测、防范功能,都是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有力手段。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公安机关有效应对当前严峻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实施以及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必然结果。将公安情报工作融入治安预警活动,就构建了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形成了"明确警义-情报规划、寻找警源-情报收集、分析警兆-情报研判、预报警度-情报发布"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公安行政调解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安行 政调解 的特点是 ,在公安 机关主持 下调解, 解决发生 在公安 行政管理 过程 中的 民事 纠纷,依据的 实体法律 是民事 法律,当 事人自愿 ,不能引 起行 政 复议 和 行政 诉讼 。调 解的 范围 是 人身 损 害、财产损害 、精神损 害赔偿纠 纷。公安 行政调 解与公安 行 政指 导和 公 安行 政合 同 不同 。应 对公 安行 政 调解制度进 行法律 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间纠纷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性、利益性、复杂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公安调解方式已经无法完全化解纠纷。为适应时代要求,公安机关及时推出了“公调对接”调解模式,即将公安110接处警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接,整合社会纠纷调解资源,主动发现,积极化解,超前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治安平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公安牢牢把握影响治安大局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保证了公安科学决策的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公安发展战略与警务机制探索,为公安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紧紧围绕本地治安特色组织前瞻性、开拓性的公安社科研究和犯罪学理论研究,丰富和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陈述权、辩解权是当副人的重要权力,其行使或放弃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它从根本上速写了实际存在的“态度罚”;“告知”的法律约束力只限于程序过程,对受处罚的当事人没有法律的束力;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听证程序的正确实施;应严格依法执行治安传唤;治安调解应用具有特定性;盘问权不具有应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治安调解适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安调解在治安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治安调解不具备治安行政行为的法律属性,是对治安行政权有条件地放弃。当事人自愿与“公安机关认为可以”是治安调解适用的两个前提。治安调解的范围应严格限定在现有法律规定范围内。“打架斗殴”、“损毁他人财物”不是治安调解案件定性的规范用语。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是对治安调解事实认定的相对要求。  相似文献   

9.
警察、警务、公安这三个词并非同一概念。警察是指为了维持治安、调查违法行为而组织起来的人员,是对人类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秩序的守护,即对于侵害社会安全的事物的预防、察知、警报和即时抗击。警务实际上是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是警察的行为活动,也就是警察做什么、怎样做。公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无产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以强制性实力维护国家、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行为。在我国的公安机关及其公安工作中,总是把公安和警察、把公安工作和警察事务这两组词在使用上相互置换,不加区别。事实上,警察、警务、公安三这边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治安处罚实践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陈述权、辩解权是当事人的重要权力,其行使或放弃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实际存在的“态度罚”;“告知”的法律约束力只限于程序过程,对受处罚的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听证程序的正确实施;应严格依法执行治安传唤;治安调解应用具有特定性;盘问权不具有应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警务访问是警务人负与访问对象之间以言语的形式进行的对话,是警察言语交际中警务问话的基本形式之一。警务访问的成败同警务人员在访问过程中所采用的访问技巧和原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警务访问人员应根据警务访问属于次属社会群体关系、案件的性质和访问的对象等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合理的访问结构形式和艺术的访问方法,以保证警务访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警务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民警对警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与自觉程度。从对山东省基层民警有关公安信息化建设调查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这映射出现阶段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思想观念、综合平台建设、信息中心建设、情报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共性问题。适时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向着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构建方向转变,提升警务综合平台的实战功能,强化公安信息中心的"心脏"与"神经中枢"职能,完善县级公安机关情报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警务访问是警务人负与访问对象之间以言语的形式进行的对话,是警察言语交际中警务问话的基本形式之一。警务访问的成败同警务人员在访问过程中所采用的访问技巧和原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警务访问人员应根据警务访问属于次属社会群体关系、案件的性质和访问的对象等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合理的访问结构形式和艺术的访问方法,以保证警务访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公安成人高等教育规律是成人特点、公安特色、高校水平三位结合,有机一体。培养的创新人才应是有远太理想、忠诚可靠、遵法守纪、掌握较高的现代警务理论知识,警技训练有素,体魄强健,适应21世纪治安形势变化,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具有创新警务工作意识的警官。创新主要是指公安应用理论、公安对策方面的创新。在教学方面采取的对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代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具有中立性、主体特定性和非终局性等公安行政调解的一般特征;在实践中,存在自愿原则受到限制、行政属性与中立性相冲突以及当事人私法上的处分权和公法上的请求保护权(仅指公安机关)的紧张三个特性。  相似文献   

16.
推进公安警务改革,是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的中心环节。《治安基层基础工作》教学应适应公安警务改革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要适应警务改革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能力;三要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需要出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夯实公安基础工作,完善巡逻防控网络、信息网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等三大网络。在实际中要把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纳入政府行为;构建五道严密的防控网;建立高效运作的警务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赴美国学习考察期间,学习了解美国警务、教育、经济、法律、科技、管理、制度、民族、宗教等多学科知识。现代警务理论与警务实践、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值得学习借鉴。提出三点思考,即:确实用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国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和警务制度改革步伐;确实用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和警务人才培养步伐;确实用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能源合理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结合形势和本地实际积极探索警务创新,如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成功地尝试了刚性法律规定下体现人情关怀的"背景调查与跟踪回访"制度、警民互动的平台"双星"评选、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的"警媒论坛"、救赎心灵的窗口"光明电视台"等注重服务与沟通的警务创新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履行"忠诚、为民、公正、奉献"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养塑造了富有宜春公安"亲民、爱民、为民"特色的敬业精神,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对目前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创新实践具有以下启示:警务创新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队伍素质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根本,警务公关是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和构建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是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保障。根据警务改革和人才培养规律,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掌握基本的警务技能,心理调适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能力培养与教学、与实战、与意识脱节等问题。为全面培养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的能力,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和搭建校局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