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视野下的刑事辨认规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对侦查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辨认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刑事辨认过程中要提高辨认的准确率,必须遵循混杂辨认规则、说明规则、禁止暗示规则、分别辨认规则、保密规则、制作笔录规则。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我国的刑事辨认规则应进行如下修正:让不知情的人主持辨认,告知辨认人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在也有可能不在队列中或照片中,按顺序呈现辨认对象。  相似文献   

2.
辨认目的的实现与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密切相关.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又是以对辨认者心理的分析掌握为基础的.思维、记忆、情绪、动机等方面常存在影响辨认的因素,此外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据此,辨认的促进工作主要有创造有利于辨认的客观条件,帮助辨认人充分地感知辨认客体,使辨认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不良作证动机和防止辨认人陷入思维误区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侦查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辨认客观性较低乃至缺失。对于立法上的法律规定相互矛盾、辨认原则缺失等问题学界已多有涉及,但对于实践中不当暗示普遍存在、辨认缺乏监督制约等问题却少有探讨,正因为这些实践问题的存在而导致了辨认结果客观性不足进而影响案件裁断。因此有必要从细化程序性规定、建立办案人员辨认回避制度和辨认人心理描述制度、建立辨认程序的权利保障体系和加强辨认方法的理论研究等进路着手,完善我国的侦查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4.
引起辨认犯罪嫌疑人失真的侦查心理微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司法实践中 ,引起辨认犯罪嫌疑人失真的因素很多。文章从侦查心理的角度入手 ,依次探讨了侦查人员心理、犯罪嫌疑人心理、被害人心理和目击者心理、陪衬者心理的影响 ,这对辨认规则的制定和减少实战中辨认失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错误辨认、确证偏见和心理暗示是目前刑事错案的主要成因,这为我们减少错案的发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完善无罪推定原则和确定侦查讯问中的录音录像、律师在场制度,明确辨认与质证的相关规则,以及建立理性的司法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完善诉讼构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错案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解决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较差问题的关键是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系统分析心理暗示概念、分类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即构建多元化的暗示源网络、选择合适的心理暗示类型和注重心理暗示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官兵紧张情绪是影响部队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要采取心理激励、心理暗示、心理转移、心理体验的策略,调节缓解官兵战斗紧张情绪,强化官兵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辨认中,辨认人自身因素对辨认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客观因素对于侦查辨认能否到达预期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辨认客体的特殊性和稳定性;案发时的客观因素;辨认过程中的询问方式、地点和环境以及辨认的方式和规则等。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是个人不能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倦工作的感受。情绪低落、不愿承担责任、对自身负面评价等是警察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警察的职业特点和民警的个体因素是形成警察职业倦怠的两方面主因。调适职业倦怠心理,更重要的是民警自我的心理调适。要采取认知法,调适职业倦怠心理;要把工作当乐趣,调适职业倦怠心理;要记住人生箴言,调适职业倦怠心理;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调适职业倦怠心理;要增强工作适应力,调适职业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0.
浅析暴力事件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群体性暴力事件的个体之所以与群体行动保持一致,采取比单独行动时更大胆的行动,敢于公然实施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因为其心理和行为受到了群体的影响。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方式及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心理暗示、情绪传染、行为模仿、去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辨认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感知、记忆、再认的过程。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实时采集辨认人在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数据,了解其在辨认中的是如何思考及做出辨认结果的心理认知过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证人、犯罪嫌疑人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有助于研究证人辨认的准确率、识别犯罪嫌疑人、辅助发现破案线索等问题,在侦查辨认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心理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心理互助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性需要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心理互助包括互助式心理训练、互助式心理激励、互助式心理辅导、互助式心理暗示和创设互助式心理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对于侦查辨认未作规定,只在部门规章及司法解释等方面作粗略规定,相应侦查实践中辨认措施也存在诸如适用草率、程序违法、方法不当、笔录制作随意等弊端.有必要在借鉴观察比较法视野下辨认制度之预先询问与告知、说明规则、分别辨认和混杂辨认规则、禁止暗示和诱导规则、辨认保密规则、程序保障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从制度与运作层面予以重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眼动追踪技术及其在侦查辨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感知、记忆、再认的过程。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实时采集辨认人在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数据,了解其在辨认中是如何思考及做出辨认结果的心理认知过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证人、犯罪嫌疑人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有助于研究证人辨认的准确率、识别犯罪嫌疑人、辅助发现破案线索等问题。眼动追踪技术在侦查辨认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辨认结论客观性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司法实践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辨认结论客观性缺失,甚至案件的错审错判。究其原因,在于辨认的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缺乏定论以及监督制衡欠缺。为此,应建立辩方权利保障体系、规定办案人员辨认回避制度和辨认人心理描述制度,并加强辨认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16.
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暗示只要求学生接收暗示信息,没有苛求,是一种没有批判的教育。暗示是在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运用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心理暗示和识己暗示等方法,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暗示比直接说教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孔子关于领导心理的思想颇为广泛,特别是对领导的功能、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及领导艺术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孔子研究了领导者的行为及其对下属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问题,领导影响力的心理机制和构成问题,以及由识人心理、用人心理和治人心理组成的领导艺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辨认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方式,刑事辨认有利于发现案件线索、查获犯罪嫌疑人,同时辨认结论在诉讼整个过程中有重要的证据价值。然而综观这次刑事诉讼修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尽管明确了辨认结论的证据资格,但是对辨认制度依然没有做出详尽、统一的规定,有关辨认规则的规定粗糙、模糊,而鉴于刑事辨认极易受到主观心理和周围环境影响这一特点,刑事辨认的实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成为我国冤案产生的温床。本文试图通过对辨认制度的风险分析、我国辨认制度的缺陷研究,同时汲取西方法治国家有关辨认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我国辨认制度的完善建议,以期对辨认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辨认过程中,提取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的面孔记忆是一项不易的工作,这是由于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面孔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受到主客观因素的诸多影响。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改后,辨认笔录从"一介平民"跻身至"法定证据"种类行列之中。为了保障辨认的准确性,侦查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进行跨学科合作意义重大。ERPs技术以面孔图片作为刺激,通过对辨认人实验测试,分析其特定的认知脑电位,以排除影响辨认准确性的负性因素,增强面孔再认的可靠性,进一步明确犯罪嫌疑人与案件事实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罪犯行刑心理的稳定性,是罪犯对监狱的行刑环境和行刑方式,在其内心深处与监狱的监管安全信息相碰撞、相衍生、相交织,表征在语言、行为、表情等具象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心理思维和思想意识.其行刑心理稳定与否,是监管安全的直接之源,也是监管安全的控制之源.其行刑心理因其排斥心理、情绪变化、阅历差异和性格冲撞而变异,通过望闻问切法、重点排查法、心理暗示法、信息分析法和气象预报法等,可望对罪犯的行刑心理作出稳定与否的研判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