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建领域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点、多发领域。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犯罪主体以校级领导、基建规划部门领导为主,且窝案串案突出;犯罪行为日趋多样且隐蔽,次数多、时间长,大案要案增加;犯罪发生相对集中于工程发包、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环节。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发生的原因是,缺乏监督导致的外部遏制不足以及部分高校领导价值感、责任感偏离等导致的内部遏制不足,基于无法抵抗巨大利益诱惑及制度本身不健全形成的外部拉力,基于个人攀比、贪婪、侥幸心理等形成的内部推力。就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的防治而言,应当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细化高校基建制度,减少犯罪机会;健全高校监督制度,提升犯罪难度;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进行犯罪心理预防;强化刑罚适用的必然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从源头上预防。其有效途径主要是:一、领导廉洁是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领导干部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是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现实意义,身体力行,严格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严治家,慎交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都能经得住考验。领导干部必须严格…  相似文献   

3.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想有效地遏制治理腐败,关键要建立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具体从"防"和"治"上下功夫,"防"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实现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治"是从惩处上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谁要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付出代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监督力量,具备治理腐败的法制基础。依据免疫系统理论,从预防腐败、揭示腐败和抵御腐败层面,探究国家审计治理腐败机理。国家审计治理腐败尚存在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查处腐败难度加大等趋势,应当强化预防功能的体制机制建设、深化揭露腐败功能的组织建设、提升抵御腐败功能的协同配合建设,以提升国家审计治理腐败效用。  相似文献   

5.
制度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制度执行力弱化则无法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当前,要从完善基础调研机制、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完善监察追责奖惩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模范带头机制、完善社会监控机制等五项机制入手,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离任领导干部"后权力"腐败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在任领导干部权力腐败不同,离任领导干部"后权力"腐败具有隐蔽性强,时间跨度大,查处难度大的显著特点。官本位思想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不利影响、"恋权心理"对领导干部心态的不利影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监督体系措施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抓好廉政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离任领导干部的心理障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大查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领导干部的"后权力"腐败,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腐败犯罪数量突升,大案、要案居高不下;犯罪主体年轻化,领导干部涉案多;贪污受贿犯罪为主,窝案串案比例大;犯罪领域众多,后勤基建成高发区。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市场经济消极作用的原因,也有高校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监督严重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采取多项有效的防治对策,才能遏制高校腐败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永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须长期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在当前形势下,腐败问题已呈现出新的特点。要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从源头入手,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治腐逐步法制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因事前犯罪主体的心理病变、事中监督机制未有效运行、事后缺乏执法的严格问责机制等交织混杂,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表现出受贿金额大、大要案多等特点,其贪腐行为所形成的腐败圈,破坏基层政治生态。治理领导干部腐败问题,须从源头抓起,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又要坚持靶向整治、精确惩治,在思想预防、制度预防、监督预防等方面齐头并进,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治理腐败,重点在抓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全过程。更新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理念,注重制度的系统性,坚持创新性,探索反腐制度运作的新机制,全面发挥反腐制度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反腐倡廉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特别是要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发生。本文重点论述高校如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社分开改革意在从源头切断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利益链条,然而在某些地方政社分开改革后却出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谋腐败和社会组织滥用职权腐败等新的问题。社会组织腐败治理成为政社分开中迫切需要化解的重要课题。随着政社分开改革的推进,各项改革法规和政策中腐败治理措施相继出台,但是由于腐败的错综复杂环境以及与各领域高度关联性,使得法规政策制定名目繁多,却出现"制度重复""制度冲突""制度无力"等政社分开中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现实困境。因此扭转这种困境的路径就是分步化解政社分开中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软肋,综合考虑各项政策法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支撑,以及全面深化政社分开中涉及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重要改革,从而构建政社分开与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行为主体的个人素质、行为主体职务的可利用性以及外部因素对行为主体的不良诱惑等都是产生或诱发腐败的原因。治理腐败,必须从治理权力腐败入手,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积极探索遏制权力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从组织意义上认识腐败——兼析腐败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对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描述,而不是对具体个人行为的界定,腐败现象的特征并不是腐败的特征。一些违纪、违法行为的增多是因组织腐败而造成。组织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监督制约机制,组织的微观结构决定组织的品质。治理腐败的关键是增强组织活力,活力来自良好的组织机制,机制产生于合理的组织制度,制度植根于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政治体制,治理腐败要靠组织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相对于传统的显性腐败,隐性腐败具有隐蔽性深、腐蚀性大、欺骗性强、渗透性烈、手段灵活及危害渐显等特点。在当代社会,美国在治理隐性腐败的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卓有成效。鉴于隐性腐败的共性,美国的做法对我国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隐性腐败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全面改革战略的深入推进必然要求我们在治理隐性腐败方面有所作为。借助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可以发现,当代中国隐性腐败与人性中的自利和理性密不可分。因此,隐性腐败的治理必须从经济人假设入手,摆脱传统的运动式治理方式,通过制度预防、法律惩治、权力监督等措施,形成隐性腐败治理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完善了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并在遏制腐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力.因此,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从而遏制腐败蔓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内部治理在二十世纪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学生组织为代表的学生力量开始参与大学内部治理.高校学生的自治管理不仅成为新时期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的新趋势,也是彰显现代大学善治宏愿的内在要求.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主要依托于传统的行政性权力,在制度理念和组织建设上长期忽视学生组织的功能与价值.要推进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应当转变治理观念、重构高校制度、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层级中的地位,吸纳学生力量进入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完整、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调不顺畅、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应当重塑立法理念;协调国家反腐法律与党内反腐法规的关系;健全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健全对权力腐败的预防性治理法律体系,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的法律规范;重视反腐败立法的国际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隐性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具有隐蔽性深、欺骗性强等特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美国在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方面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制度,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中美两国隐性腐败的成因具有共性,这为中国借鉴美国经验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治理隐性腐败,中国需要建立公权和私权的割裂机制,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公务人员的道德行为,推行财产公示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