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可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但也易导致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而引发社会矛盾,并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其中群体性事件就是典型表现。作为群体性事件和网络技术衍化的产物,网络群体性事件表现出瞬间爆发性、现实批判性和虚实互动性等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对抗法治权威,进而给中国现代化造成了巨大的骚乱。为此,需要深入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通过标本兼治,预防和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谋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群体性事件已经逐渐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性事件正在从现实世界逐步向网络虚拟世界发展,虚拟和现实的联动除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外,更促使众多的理论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当代社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症结,研究、分析彻底解决时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网络集群事件的基本要素,可构建以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为外部环境,以参与者、信息传播活动和事件发展进程为维度的网络集群事件生成模型。参与者在网络集群事件中经历由个体体验、到群体围观、到形成共同信念、到淡化与转移等心理、行为变化过程。网络集群事件信息传播活动可分为“碎片化”传播、扩散化传播、聚集化传播和衰减化传播等阶段。网络集群事件存在由散点引爆、热点聚集、群体极化到事件终结的过程。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以及两者的融合、互动,则构成了网络集群事件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少数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真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方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助推器。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群体性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在对公安机关处置网络谣言危机实践的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究网络谣言的管控策略,契合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管控的现实需要;同时将为科学合理地构建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谣言的管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迅速上升,呈现出数量增多、行为偏激、组织与规模扩大等新的趋势。多发、不可控的群体性事件导致公共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进而形成无休止地挑战现行社会秩序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防范、果断处置和善后处置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众多网民通过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价值评判标准出发,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点评,并最终演变为现实社会所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主要包括不满心理、不信任心理、无助心理、宣泄心理、责任分散心理、盲从心理、道德权威心理和仇视心理。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以网络社会管理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化解的过程,如网络社会管理理念方面、亚健康的网络的影响、法律和制度供给不足、政府信任赤字及处置失当、网络运营商等的责任、技术手段的不成熟等。将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网络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加以剖析,结合现实社会管理的经验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对的对策,为政府的实际决策提供参考,广泛的总结和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对社会秩序极具破坏力的社会形态,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充分研究群体性事件中聚集人群的群体心理及其发展规律,依据心理学原理依法、合理地采用心理战术、心理策略对群体心理予以引导,是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一些地方呈现多发态势,对社会秩序的危害较大,加强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刻不容缓。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公众对生存环境和健康权益的诉求引发,能否有效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影响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其演变。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诉求回应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提高有效回应公众环境利益诉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公众情绪叠加的结果,因此,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心理表现形式和动机,有针对性地提出疏导公众心理的有效方案,以期降低群体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事件是网络社会发展历程中极具典型意义的景观,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在交往过程中各种冲突形式的表征化。文章从各种网络事件出发,探索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它们冲突的形式和具体内容,深层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虚拟化、发生场域网络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利害兼具,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还存在诸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体活动及客观环境易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加强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建设,推进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民主化建设,形成并完善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术语 ,指的是“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为了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规范的学术研究 ,有必要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社会学探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一种适应性社会行动 ,是一类违法的集合行动 ,是可以进行规范的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从现实社会延伸到网络,被称为"网络事件"。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成为网络事件的高发区。从法律的视角探讨网络事件的定义、特点,分析网络事件不断增多的原因,提出网络事件防治的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聚焦放大作用,已成为当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给政府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聚散效应的表征,研究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从实战角度提出网络情势下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为网络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战部门应急处置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峻社会问题。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是党和政府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应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从它发生的社会机理、网络内外的关联性和网络空间的规制等方面入手,将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摆在首位,在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整个防控体系中,强化预防管理、预警管理、工具控制和制度规制四大管理流程十分必要,力求将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之诱因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