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政府公共治理过程中遇见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自身有关,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势下完善政府职能的具体表现。公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需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扫除体制性的障碍,提高政府实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
政府治理工具也称政策工具、公共行动工具,是近年来当代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并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或主题领域。政府治理工具的研究,是在西方国家遭遇严重的治理危机的背景下兴起并不断发展的。政府治理工具的研究和运用,为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加强对政府治理工具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野,单一的官僚制政府治理带来不可避免的公共管理危机。公民参与式治理是有效应对政府治理失灵风险的一种治理工具,其实质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共治,也称之为复合治理。其基本价值是:参与式治理可以规避政府失效,达致和谐的政府治理;有利于实现宪政民主,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化解社会风险,提高公共管理绩效,实现社会善治。实现参与式治理的路径是:新型的转化性领导的出现、确立政府公务员的代表性公民角色、培育公民参与伦理、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日本作为现代型的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积累了许多危机治理经验。有效分析和总结日本治理公共危机的体制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和生命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高现代国家的治理能力,由过去的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社会治理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传统的政府占主体地位的一元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的不同强调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详细论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弥补政府管理不足,是连接政府和公民之间的纽带和社会组织让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共建和谐民间外交四个方面来论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治理方针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执政眼光与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而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公共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开发中,甘肃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型的和谐治理路径.建设和谐甘肃,要求甘肃各级地方政府从省情和地区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职能;按照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诉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以适应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公共治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具有重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是由人来完成的,而构建和谐的行政管理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现代社会的人的社会行为是在政府有组织的管理下完成的。和谐行政管理观的核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同一的整体。和谐行政管理观对于政府治理、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就是在法律框架和道德约束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实现的和谐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必须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能力,建立和形成一系列相应管理机制,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提高政府机构运作透明度和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重塑政府、市场、企业、公民的关系,实现政府功能、效率与决策机制的再造。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中,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两者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有助于公共管理效能的提升。然而,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由于非营利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无法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增强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和治理能力,对解决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担负着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理,以服务和预防相结合,以增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加强完善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格局,强化促进公众参与机制,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和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打击犯罪机制,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对网络舆论实施柔性管理,由于注重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有利于消减网民与公安机关间的隔阂,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网络社会的特质要求和公安工作的具体实践,公安机关在网络空间实施柔性管理的主要措施应当包括:转变传统强制管理观念,树立以网民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导意见领袖,保障公安机关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培养网络评论员,把握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政府应当积极推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机构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公安机关更大责任和更重任务。"和谐公安"理念的提出正是回应现实需求与公安发展规律的优先选择,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公安工作的重要特征。为此,公安机关必须以维护社会和自身的和谐为工作目的和宗旨,从进一步提高"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和切实改进公安队伍的结构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和谐的公安队伍和公安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力改善民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生问题在当前依然存在,其根源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服务政策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相关制度的短缺,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发展观念的片面化和民生意识的缺乏。当前要改善民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完善相关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探索、比较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新区暂住人口居住方式与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型城镇暂住人口的居住方式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以房管人”的基础上对暂住人口进行分户、分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暂住人口的管理效率,为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应以公安部评价标准为准绳,在事故预防社会化、动态管理智能化、执勤执法规范化、治安防控一体化、警民关系和谐化、队伍建设正规化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促建平安畅通和谐高速,更好地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富民强省蓝图。  相似文献   

18.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要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工会论坛》2008,14(5):41-42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标志,企业民主管理是实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又能促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进而实现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历来是国家、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建设公平正义、高效有序、安定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成为每一位“大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担负着维护秩序、教育学生、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使命。通过对云南警官学院以制度创新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为例,归纳出这一成功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