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访权利救济机制是一种特殊的、补充性权利救济机制,其受案范围不仅包括不能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纠纷,也应包括重大、紧急事项以及诉讼等方式不能实质性解决的纠纷。对信访立案制度进行法律规制,一方面要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信访信息交流效率,为信访立案法律规制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则要强化信访立案和受理的程序规则,避免案件受理的随意性,保障信访人的信访权,降低越级访、闹访、缠访等"非法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不断增多,导致涉诉信访问题逐年上升,已经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其中和法官的队伍建设、解决涉诉信访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完善信访制度的相关立法,尽快解决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信访法治化的必要性日渐凸显。然而在信访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着信访"法定路径"地位不清、信访行政与司法性质混合、信访受理事项界限不明、信访内部程序规范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信访制度的良性发展。为此,需要明确信访的法定地位与基本原则,建立诉访分离的受理机制以及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信访调解机制,并通过完善信访内部的处理程序来解决新时代信访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所承载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见表达与权利救济功能不能截然分开,中央和省(市)级信访工作应以公民意见表达为中心,基层信访工作应以纠纷解决(公民权利救济)为中心。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而非这一功能本身,是造成目前信访困境的根本原因;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化解目前的信访困境,对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法治化改造或许是改良信访制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信访制度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主要功能从最初的下情上达逐步演化为权利救济,信访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2003年信访洪峰以后,逐渐形成了多种信访改革思路,各有侧重及利弊。加强信访制度的民主参与和权力监督功能、对作为补充性权利救济机制的信访制度进行重构、实现信访制度法治化才是信访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改革近年来是我国事件界和理论界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信访"沈阳模式"的考察调研基础上,阐述了相关的一些思考,认为信访"沈阳模式"是中国各地政府在应对社会稳定问题、改革信访模式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地方信访部门,不可能对信访制度本身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着力挖掘现有制度的潜力就成为各地当前对信访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指出,对信访"沈阳模式"的思考不应该局限于沈阳信访模式的变化方面,更应着眼于对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及实现其功能的制度设计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信访制度与日本行政商谈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访条例》所确立的行政信访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行政救济。行政信访救济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比较具有成本低、救济力度更大、手段更佳等优势,但其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着机构设置缺乏专门独立性、职权不明、缺乏程序规范等缺陷。从功能上而言,日本的行政商谈制度类似于我国的行政信访制度,其机构及人员的专门独立性、有力度的职权、受理范围的广泛性、渠道的多样化等特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信访法治化是我国信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信访表达渠道的高层级化、表现形式的非理性化、解决机制的非终结化、解决形式的“批条”化,表明我国信访法治化的进程尚处于立法虚置化的困境之中,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公民对信访的依赖情结、信访权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有的信访考核机制所致。要摆脱我国目前信访法治化面临的困境,必须在法治框架内建立畅通的信访渠道、科学的信访分类管理制度、有效的信访终结制度,最终还必须依赖于权力和权利的依法行使。  相似文献   

10.
信访源流     
我国的信访制度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从古代的直诉制度转化而来。信访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滥觞于巴黎公社时期的监督制度,列宁将其初步制度化,毛泽东在吸纳列宁信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使信访制度逐步演化到今日之样态。人民主权学说则是其合法性理论基础。因而信访就是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实现其监督国家机关权利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法治化进程中的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沟通国家与公民相互关系的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信访制度在众多的矛盾和过多的期望面前,显现出对问题解决的不尽如人意,信访制度的改革显然已经成为目前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可遵循如下方案:转变信访职能;整合信访资源;积极推进司法独立,将司法救济作为权利救济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涉讼信访概念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4月在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但实务部门乃至理论界至今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法律界定并做出正式的解释。介于涉讼信访实践和研究中出现的术语混乱,以比较的视角对信访研究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各概念彼此间的独立性特征,厘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涉讼信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涉讼信访概念的法律性价值,以期为涉诉信访的实践运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法制建设进程中,涉法信访成为法治进程的强大阻滞力量,要实现法治就必须解决涉法信访的困境问题.而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联系起来,采取渐进方式实现以法治为内容的信访制度改革,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应当是中国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我们应深化信访体制改革,完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畅通提供必要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信访是政府沟通公民的一条特殊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寻求司法和行政救济的有效通道。健全完善的信访机制,对更好地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信访的功能和作用,规范信访程序和完善信访机制就显得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情况时有发生,信访人及近亲属缠访、闹访情况比较严重.依法妥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诉访分离是关键.诉访分离是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政法机关唯有理性改革、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正确面对,才能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改革的需要,才能引导好、处理好、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相似文献   

16.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用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和推进信访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合力,推动信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信访条例》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信访条例》对于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与福建警察学院合作,运用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信访疑难案件,在化解刑满释放人员"过激"闹访行为和有效稳控刑事案件伤残人对已决案件的反复缠访方面取得成功,为化解信访矛盾开辟了新途径。从临床心理学层面分析,造成积案难以化解的上访人员心理因素主要有:为宣泄负性情绪、为博取同情和重视、为谋取其他利益(包括不当利益)、迷信"上访解决问题"、坚信"受迫害"(精神病因素)。在信访工作中,引入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老信访户的疑难积案,可为化解信访矛盾指明疏导重点和工作方向,使信访化解工作更具针对性;同时有益于信访者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巩固发展。其作用和做法主要表现为:促进认知调节、提供心理支持、引导情绪宣泄。  相似文献   

19.
涉法信访是指那些已经或应当由司法机关受理,或者是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于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自能如愿,转而向该级司法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请愿,而依法应当由有关司法机关处理的活动。在涉法信访中,与检察业务工作有关的涉法信访通称为涉检信访。涉检上访案件反映了检察机关各执法环节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涉检上访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