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化与法律理论》一书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一般法理学复兴的根据,并探讨了英美法理学和比较法遗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法律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本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法理学与特殊法理学、杰罗米.边沁、约翰.奥斯丁与一般法理学、法律地图绘制、全球化与比较法等。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3,25(2):18-22
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法律转型 ,相应地必然逐步促使法学理论的更新。作者强调 ,政治文明就百一种知识政治和法治政治 ,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政治 ,适应新经济的新法制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在可持续发展、法律全球化、农村法治建设等问题上 ,法理学要主动适应、有所作为。尤其是 ,法理学要把西部开发法治和民族法研究作为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 ;在不久的将来 ,“应用法理学”将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中国法理学正面临的九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这本著作关注的重点是主流的英美法律思想遗产;也指出了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反思的必要性,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法理学与特殊法理学、全球化和法律理论、法律地图绘制等。  相似文献   

4.
WTO与中国法律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法理学和法律经济学的视角,以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深刻变化为切入口,分析了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绿色化、知识化,加快公共事务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法律变革趋势,分析了WTO对法律技术化、信息化、法律职业化和共同体化、法制现代化和法学教育全球化的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为法律发展基础工程的法学教育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传统法理学体系结构的封闭、研究对象的狭隘和理论视角的片面提出了挑战。特瓦宁教授提出要复兴一般法理学,为描绘世界的总体法律图景提供适当的概念工具,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法律现象选取有效的观察视角,为提炼和概括超越特殊法律文化的元语言(meta-language)探求实际可行的道路。尽管他的理论设计是完美的,却难以付诸法理学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法理学界应当认真对待这种大变革。文章主要从法律理念以及法律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层面对风险社会进行法理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法哲学——第22届IVR世界大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第22届世界大会的主题是“全球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大会讨论了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变革、全球化与法治、全球化与民主、全球化与宪政、全球化与正义、全球化与人权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全球化时代的法哲学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对传统法理学体系结构的封闭、研究对象的狭隘和理论视角的片面提出了挑战。退宁教授提出要复兴一般法理学,为描绘世界的总体法律图景提供适当的概念工具,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法律现象选取有效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9.
法律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不仅是现代法理学所密切关注的理论课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法制建设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法律全球化必将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而法制现代化也将会对法律全球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关系密切,交相互动,共同推动法治的进程。在当下中国,只有辩证地处理好"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的关系,完善立法体系,繁荣法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程燎原 《现代法学》2008,30(2):144-153
在中国,"法理"古已有之。但"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则自域外传入,并为中国法学家所广泛认知与界定。总体而言,不仅存在着"法理学"与"法律哲学"概念的错混,而且在实质上,"法理学"理论的发展,比"法律哲学"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王夏昊 《现代法学》2006,28(5):13-18
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法律实务最密切相关的部分。但是,中国法学界对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界定。应当说,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法的渊源、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漏洞的填补、法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朱继萍 《法律科学》2007,25(4):36-44
规范性是法律的基本意义或重要特征.法律规范作为关于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不仅承载着解说法律规范性来源的理论使命,也作为法律规范性实现的基本条件之规定担当着诠释实证主义法学或"强制"或"规范"的法律规范理论的重任.实证主义法学从"法律之内"解读法律规范性的努力,使法律规范不仅是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的和观念的意义结构体,而且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或表现.对法律规范的概念意义、逻辑结构体及其效力表达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系统和深入地认识法律规范问题,进而深化关于法律概念及实践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建构型法律解释学和桑本谦先生所主张的解构型法律解释学都面临困境,而从部门法制度和部门法实践的角度来看,法律解释学并非无药可救。法律解释学的发展必然是和法律制度的发展、部门法实践的发展、法律共同体的发展乃至法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抽象的法理学建构和抽象的法理学解构都具有局限性。法理学视野下法律解释学所面临的困境,其实质是中国法理学所面临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就在于法理学一直以来对部门法学所采取的疏离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法理学者揣着法治现代化梦想,引介了大量西方法律知识、价值和方法,进而衍生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法理学”知识体系;通过接纳融合民主、自由、正义、公正、平等、法治等要素,出现了“中国法理学”的价值体系;通过学习和运用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修辞等方法,搭建了“中国法理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国法理学理论为法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缺乏专业精神;对法律价值体系的接受没有实现中西融贯;在方法论体系中缺乏整体思维与体系思维的区隔以及对逻辑的重视。中国需要建构以实现法治为目标的,能够分析、解释、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法治话语、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部门法理学是法理学与部门法学间的交叉学科,不是哲学与法学间的交叉学科,部门法哲学更像法理学而不是法哲学。这两个名称的选择不存在对或者错,而是妥当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谢晖 《法律科学》2014,(2):26-38
法律方法理论不仅受规范法学理论的制约和支持,而且也受其他法学流派的制约和支持。不同法学流派所支持的具体法律方法不尽相同。如价值法学之于价值衡量、社会法学之于事实替代、规范法学之于效力识别、经济分析法学之于利益衡量、多元论法学之于法律续造等,都更容易产生支持效果。尽管不同法学流派各自支持不同的法律方法,但这不否定某一法律方法受多个法学流派理论支援的情形,也不否定一个法学流派可以支持多种法律方法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李飞 《法律科学》2008,26(2):89-96
营业财产的构成要素理论分成两派,法国法上将不动产、债权债务排除在营业财产之外的做法及其学理迥异于我国、日本、德国,其在理论与现实中显得并不合理。营业财产有其鲜明的特性,在商法上有其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渊源--以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龙  刘诚 《法律科学》2005,23(2):3-8
从法律方法的角度看法律适用是一个关于“法律是什么”的认识理性 ,而法律适用中法律渊源内部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如何实现法律”的技艺理性。从两者的关系上看 ,认识“法律是什么”是“如何实现法律”的起点 ,“法律是什么”也仰赖于“法律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9.
雷磊 《法学研究》2020,(2):20-41
要破除部门法学因过度教义化形成的学科壁垒,不能走向要求法学无条件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全面开放的极端,而应该深化和发展法理论研究。通过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科学范式的转换、传统法哲学的衰落和部门法学的内在诉求构成了法理论研究形成的背景。它发端于历史法学时期,以19世纪的法学百科全书运动为其先声,而其作为独立的法学分支学科则经历了创始、成熟和多样化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分析法理论逐渐发展为包括多种进路在内的宽泛领域。法理论是一门从内部观察者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基本法律概念来致力于法律知识的一般化与体系化的关于实在法的规范学科,包括法的理论与法律科学理论两部分。它对部门法学发挥着体系构造、学说批判和知识筛选功能,构成部门法学之知识和方法的法理。当下中国的法理论研究,要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与部门法学形成良性互动,提升研究的整体自洽性和一般性,加强分析法理论和社会法理论方法间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魏俊 《法学论坛》2012,(5):128-134
"税权"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税法研究的一条主线,但目前这一研究领域仍停留于定义的纷争阶段。要进一步深化税权领域的研究,我们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另辟蹊径。税法实践论研究是以租税的法解释论、立法论所进行的研究,属于法律学或实用法学的领域。实践论不仅能够起到尽力维护纳税者人权的作用,而且以其为基础的税收债务关系说对税收权力关系说也是一大抑制。税法实践论研究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税法解释学的兴起,但无论是在纯粹税法学还是在税法解释学方面我国都还存在着实践论的误区。而进一步深化税权研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以税权法权论为基础展开税权的实践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