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权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权管见●李锡鹤人身权是相对于财产权的权利。作为法律确认的一种行为可能性,人身权和财产权一样,是随着法律的产生就产生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人身权对于权利主体的重要意义。但人身权作为一个法学范畴,却是近代以后才逐渐成形的,比财产权整整晚了两千年。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
浅论人身权     
<正>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作了相当详细具体的规定,而人身权问题,在我国的民法著作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阐明,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现在谈一点我的粗浅看法。一、人身权的概念及其意义人身权就是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3.
试论人身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身权是以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公民的人身利益是指公民在其人格和身份安全时所亭受着的生活需要上的满足。法人的人身利益是指法人在其人格和身份安全时享受着的经营需要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身权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人身权问题未受到立法方面应有的重视。例如1964年的民法草案,单纯以经济关系为民法调整对象,整个草案竟无片言只字涉及公民人身权。在实际生活中,公民人身权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  相似文献   

5.
一、人身权客体的内涵 在法理学上,法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就是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利益与法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被表现与表现的关系。”“用法律的形式调整各种利益,就使得社会主体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其他利益,并在具体的行为中与法律所确认的各种利益协调一致。”“利益并不是法律意识的构成要件,而是法律所要反映、表现、调整的客体。”①所以从法理的角度讲,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并无太大争议。 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虽然从概念上来看没有争议,但对其客体究竟是什么,结论却并不一致。笔者认为,要解…  相似文献   

6.
郭明瑞 《法律科学》2012,(4):175-180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制定统一的人身权法符合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要求,符合自《民法通则》以来确立的立法传统,有利于统一保护主体的人身权益。人身权与主体不可分离,但有的无特定相对人,有的有特定相对人。前者又可分为物质性的、标表性的、评价性的、自治性的人身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后者包括配偶权、亲权、其他亲属权以及监护权。人身权法单独立法需处理好与其他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屈臣氏精神损害赔偿案判决中,一审法院认定,四川北路店在店内对钱某实施的非法行为,已构成严重侵犯钱某人身权和名誉权,理应承担民事责任。而二审法院在终审判决中认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上诉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侵犯了钱某的人格权,对此应向钱某赔礼道歉。……。显而易见,两次判决在对案件的定性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如何辨别人身权与人格权、名誉权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一)人身权是以人身内容作为直接目的的民事权利。从法律关系上说,它的主…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炼红 《中国法学》2006,62(3):69-82
在数字网络时代,传统的著作人身权面临适格性困惑、基本概念模糊、合理性质疑和实施困难等诸多挑战。我国应借鉴他国有关著作人身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完善软件著作人身权的内容、确立著作人身权流转的合同模式、重构著作人身权侵权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侵权行为包括侵犯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侵犯人身权的民事责任与侵犯财产权的民事责任有共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构成侵犯人身权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为。侵犯人身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侵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其中,损害名誉的行为的认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构成损害名誉的行为,必须是行为人将有损害名誉性质的观念散布给他人。因为损害名誉是降低公民或法人所应受的尊敬和评价,如果没有将损害名誉性质的观念散布于他人,就不会产生这种后果。如果只对被害人作表示,可能构成侮辱人格,是不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是一个将现有的民法知识体系化的过程,其中人身权法的内容及体系编排争议较大。本文从体系化的角度出发,用价值思考的方式来对我国人身权立法的相关内容作了一些探讨。我认为人身权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在此基础上界定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应该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权的主体除了自然人以外应该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人身权在民法典中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地位,人身权立法体系本身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可演进性。  相似文献   

11.
《西部法苑》2003,(7):64-64
  相似文献   

12.
人身权与财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两大支柱,但在传统民法中,对人身权的规定却极其简略,只将其分散规定在民法典的各编之中,具有依附的成分。随着社会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身权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我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及人身权的法律地位上仍存在严重分歧。笔者认为,应将人格权与亲属法中的相关权利结合在一起,组成人身权并独立成编,使人身权法与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侵权法,共同构成民法典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对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经过数年的讨论,学术界与实务界均已有定论。但是,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终结,却引起人们对于人身权法律保护的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问题,就是借此举一反三,对死者和未出生的胎儿的其他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丰富学理,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损害赔偿与人身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初最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它引起了法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各种观点见仁见智。一、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一 )应该明确提出“一般人格权”的概念 ,而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称之为“人格尊严权”。一般人格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完善的概念。在 1 90 7年《瑞士民法典》首次规定此概念前 ,法律规定的人格权都是具体人格权。但具体人格权往往不敷使用 ,且落后于我国现代的社会改革进程。我国已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16.
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与辩护律师职责的履行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保障职业安全的特征。《律师法》、《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人身权利内容虽然有一些规定,但规定是原则性的,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起不到充分保障律师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作用。使得辩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人身权遭到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我国律师执业实践,就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著作人身权,是指著作权中不涉及财产但与作者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依据主流观点,著作人身权因其具有专属性而不得转移。但在著作权贸易中,著作人身权的这种不可转让性与著作财产权的可转让性往往会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学者提出许多理论,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正是从从冲突的源头,即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转让入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于著作人身权的刑法保护,《刑法》仅规定了对于美术作品署名权这一项的保护.本文将在对于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予以分析并阐述加大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之后,提出完善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论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启平  蒋拯 《现代法学》2002,24(2):74-80
当今世界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版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如何规定版权的让渡是版权贸易必须解决的先决问题 ,它关系到版权贸易能否健康、迅速发展。应该说 ,到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于著作人身权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 ,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著作人身权的性质、内容 ,剖析著作人身权的一些疑难问题 ,并论证了著作人身权具有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而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著作人身权包括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不当变更禁止权。海峡两岸对于著作人身权的保护原则上趋同,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海峡两岸著作人身权的趋势及内容有利于两岸的作者群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加强两岸文化作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两岸文化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