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环境民主的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环境公众参与原则有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却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环境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规定。本文主要对环境公众参与主体中的"公众"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有一个确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而其中的公众参与是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的重要内容及支柱,公众参与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民主性科学性及高效率和透明度。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展开阐述,对比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立法并借鉴其先进经验,就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使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同时更好的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以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所有环境法律规范中,是法治民主的提现.我国公众参与原则确立至今,发挥了一定作用,组织了部分政府短视行为的出现.但公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途径不畅等,制约了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公众参与的产生背景和实施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初步讨论了公众参与的障碍所在,并对障碍的消解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权利: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救济请求权。而环境权理论的确立为公众参与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公众参与原则意义重大,我国虽然在宪法、法律和其他单行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过于原则化,操作性不强,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必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6.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晓文 《河北法学》2007,25(7):124-127
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仅仅作为一项原则已不能适应当代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应努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环境公众参与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法学》2015,(4):148-156
作为公众有权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和实施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理论",无论是在国际法层面,还是在国内法层面,均构成了当前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所承载的公众参与权,在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已经上升为一项宪法性权利,或者作为一项环境法律权利被规定在环境基本法律之中。它既体现在环境决策行为之中,也体现在环境违法监督行为之中,"公众参与"俨然已经构成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理论基础,深刻地反映在美国"公民诉讼"的诉讼机制之中,也必然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石和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健芸 《法制与社会》2012,(12):217-218,236
本文从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法制理论基础、法制意义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构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法律保障的三个原则以及解决问题的四种对策.以期对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全过程参与环境保护。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制度,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却处于困顿之中。我国学界对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扩大化倾向,而对其权利本质有所忽略;环境领域公众参与权具有宪政内涵,环境权不应被视为其理论和实践基础;我国目前环境领域公众参与权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上存在缺陷;环境信息公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及环境教育等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与完善对于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权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法律中作出了关于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着不足。本文在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产生和发展基础上,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完善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环境问题得以改善和解决的有效途径,只有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1,(11):160-161
环保社会组织拥有广泛的公众基础、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环境公众参与权还受到一定限制。为完善我国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权,发挥自身优势,本文就如何保障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众参与中法律地位、公众参与实体权利的赋予和环境公众参与权的程序保障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某项政策的实施或者拟建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就相关公众的界定、公众参与的前提、参与的方式、参与的救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环境意识、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程度。但与此高涨的关注热情不相适应的是,我们在鼓励、支持、保障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具体制度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鉴于此,本文在对环境法公众参与原则的基本内容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化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吸纳公众参与的现状,最后对城市化过程中贯彻公众参与原则,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其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相对于参与民主而言,通过理性的协商对话消除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实现公共利益,更强调参与的深度。加拿大特有的国情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是其环境法制革新的民主化方向,公众以政府与公民社会新型关系的参与路径确保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公众以环保专业知识、传统生态知识参与路径促进理性协商;公众以环保社团参与路径为主确保协商的团体优势;公众的全方位救济途径确保协商民主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在协商民主大环境下,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路径应该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施";变"松散参与"为"社团参与";变"无为参与"为"专业参与";变"单一救济"为"多元救济",从而实现积极、有序和有效的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4,22(1):55-58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机制没有较好地形成,使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大打折扣。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借鉴外国环境法的有效制度,实现公众全方位参与环境保护,是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史玉成 《法学家》2005,(1):128-13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基本的价值目标,在于促进国家环境管理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尚存在很多不足,为此,需要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建立公众环境知情权保障机制、全方位拓展公众参与的路径、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最主要环境立法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明文规定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014年修订该法时,新增了有关环境保护原则的专条,这是我国近35年环境立法史上首次以立法明文宣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环境法学者而言,此过程虽漫长、艰难,但其进步意义明显、巨大。新法所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等四项环境法基本原则,依次应是学理上的"(环境)风险防范"、"预防(环境)损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发展了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之立法表述。就法律解释、法律执行、立法技术而言,环境法基本原则在未来中国仍有寻求新发展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