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各类传销及变相传销组织如同一个个毒瘤,不断侵蚀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人们形 象地称为"经济邪教"。为了彻底根除这一顽症,1998年国家工商、公安等部门联手严打,使公开的、大 规模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春节以来,部分重点地区的传销活动又有抬头。警方 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联手行动,掀起了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新一轮风暴。 日前,在公安部经侦局和山东省公安厅的直接指挥协调下,山东淄博警方一举捣毁了目前全国最 大的传销团伙,此案非法传销人员涉及北京、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贵州、山 东等11个省市,参与人员10余万人,涉案金额3亿余元。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于1998年4月18日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情节严重的传销行为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被纳入非法经营罪的范围受到刑法的规制。最高法2001年4月10日发布的《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肯定了这一做法。本文认为应当对传销组织中不同层级的人员根据其行为特征适用不同的罪名,而不应单一的适用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高法[2000]101号《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于1998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发布以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  相似文献   

4.
王虹 《法制与社会》2013,(33):56-57
传销活动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一种典型非法活动,社会危害性极大。大连富饶集团长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于2012被大连警方取缔。本文通过对富饶集团组织及营销模式的深入了解,剖析了其非法传销行为的特点,指出了其组织领导非法传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5.
传销作为一种经营方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几个过程。近年来,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又在各省市多次出现,给参与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以收取加盟费为手段变相传销经营,造成巨额损失的行为,刑法上应如何认识?其中发挥不同作用的人,应当怎样区别对待?这些问题在司法实务部门中一直存在争议。本刊特邀专家学者,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状表述复杂,使得该罪罪数的认定较为疑难。笔者拟对此略述管见。一、问题的提出及区分标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往往伴随着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虚报注册资本、强迫交易、非法拘禁、销售伪劣产品、集资诈骗等犯罪,二者之间是从一重罪处罚还是数罪并罚争议较大。2001年4月l0日《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指出,"实施上述犯罪(即因实施传销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  相似文献   

7.
非法传销自传入我国以来,在全国迅速发展.非法传销窝点和涉案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涉案金额高,涉案人员多,窝点分布广泛,队伍庞大,发展速度快,屡灭不绝,传销人员结构出现两极分化,高学历的大学生、教授、干部等参加的特点.通过深入非法传销组织的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提出了立法普法,市场监管,学校与教育、就业,社会和制度、社区管理及个休心理等方面有效打击和干预非法传销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已于2001年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18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的"传销"不包括团队计酬型传销.对从事团队计酬型传销活动,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对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针对参与传销人员实施的轻度犯罪行为和重度犯罪行为,在定一罪还是数罪上需要区别情况.从事传销活动,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法传销行为屡禁不止,其与合法的直销经营行为之间存在较多类似表象,导致普通民众将非法传销误认为直销经营而遭受损失。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传销罪,为今后打击非法传销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就如何区分非法传销行为和直销经营活动,以及适用最新的刑法规定打击传销行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岗 《江淮法治》2012,(8):35-35
2月21日,由肥西县紫蓬镇党委政法委牵头,再次组织辖区公安、工商和各村(居、社区)单位负责人在全镇辖区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同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打击非法传销的行动中来。此次打击地点重点选择在城乡结合部泗洲、烧脉涉嫌传销人员比较集中的两个村。行动中,检查组发现烧脉村有一处传销窝点,该处窝点位于居民家中二楼,现场聚集传销人员11名,分别来自四川、山东、贵州、甘肃等地,其中包括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的两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张颜 《特区法坛》2002,(70):44-44,50
被告人黄永柱于2000年1月31日加入以“加盟连锁”、“网络营销”为名的非法传销组织,其向上线蒋月娥交了3900元取得业务员资格后,与其他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聚集在海口市白沙门中村一带接受传销培训。2000年4月2日晚上,当被告人黄永柱与其他传销人员听“成功人士分享会”时,传销人员黄建、王飞、跞博突然走进会场,称传销是一场骗局,若想回家就去找上线把本钱拿回来。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传销行为应适用"集资诈骗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法传销活动呈现出向金融传销转型的趋势,参与人员多,涉案金额巨大。而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对打击传销却没有专项罪名,主要以适用"非法经营罪"进行处理,打击力度明显偏小。本文认为针对金融传销这种新的传销行为与其具有金融诈骗的特点,应适用"集资诈骗罪"追究传销者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非法传销犯罪的刑法适用□汤友洪揭萍何能高近年来,传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迅即传遍大江南北。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趁火打“劫”,采取种种不法手段进行非法传销,欺诈消费者,牟取暴利。为对传销活动加强规范和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停止发展多...  相似文献   

15.
非法传销是我国刑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尚未明确定性的违法犯罪类型,与传统的违法犯罪相比,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等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对传销人员实施人身和精神的双重控制,从而达到非法吸收资金的目的,“经济邪教”特征十分突出。目前,我所收容的非法传销类劳教人员已占到了收容总量的44%以上。为了较为准确地掌握非法传销类劳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1998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禁止传销活动。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积极行动,严厉打击,传销和各种变相传销活动很快被全面禁止。但近一个时期以来,一度沉寂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又改头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以来,传销型集资犯罪行为人应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抑或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直存在争议,但鲜有人提出对同一传销组织中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区别定性。然而同一传销组织中,有传销活动的发起、策划、操纵、管理、协调、宣传、培训人员,还有传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等,不同人员的主观目的与客观行为不同,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不同,单一定性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在准确界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处罚对象的基础上,将传销活动一般组织者、领导者及传销活动积极参加者定性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违反传销规则擅自转移传销资金的传销活动的操纵人员定性为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具有双重目的及行为的予以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8.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有关传销的报道,用"浩瀚"来形容确实不为过.令人惊心的大案屡见不鲜,如轰动全国的玛雅传销案,涉案人员达50万人;震惊全国的301传销大案,传销人员涉及18个省市、60多万人,涉案金额20多亿元;亿霖木业传销案骗取的资金则达上百亿元.有业内专家估算,全国约有上千万人参与了传销活动,传销吸收了上千亿元的民间资金.目前我国的传销活动仍然十分猖獗,不仅"拉人头"式的传销组织数量居高不下,在个别地区屡禁不止,而且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正日趋严重,传销人员和作案的方式都更加隐蔽,也更趋向职业化.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5):92-99
目前我国涉及对非法传销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刑法》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渗透,上述规定在打击非法传销时已显得捉襟见肘。邻国日本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制定出一部专门针对非法传销的法律《无限连锁会防止法》,短短七条简明扼要地对非法传销的定义、构成要件、有关罪名和处罚基准作出了规定,考虑全面、规定细致,可操作性强。此外,该法由日本议会制定,立法层级高,属于日本庞大的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应在借鉴吸收日本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非法传销的运行特征进一步完善非法传销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消费者权益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许洱多 《检察风云》2002,(22):42-43
在上海松江区,有一个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生产保健食品的申齐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114个传销网点,把用蘑菇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吹嘘成无病不治的灵丹妙药,诱惑不知情的人参加申齐组织,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