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先福  陈媛 《时代法学》2008,6(6):50-54
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的具结文书。中国古代判词融情、理、法于一体,运用情感和道德的说理艺术,具有明显的伦理化色彩,但其注重寻求个案的实质正义和宣教意义,不失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份值得珍惜的遗产。重新认识和评价古代判词的内在精神实质及其效用,有利于革除我国现行司法判决文书刻板化、程式化的弊端,推动司法文化的改革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赵瑞平 《法制与社会》2010,(23):291-29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教训、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我国法院制作的判决书提出诸多意见。普遍认为,我国判决书存在着判决书写公式化、判决理由简单化,甚至缺少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等问题。有人认为不断地吸取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的经验,提高法官的理性思维、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官们撰写司法裁判书的能力。但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更应该让我们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法律文化中,尤其是传统判词书写中吸取判词书写的精华,改进当代法院判词书写,使判决书更具人性化和法理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古代判词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本刊从本期开始设“古代判词点评”专题,对从先秦至民国的经典判词邀名家进行精彩点评,深刻剖析历代的法律思想、制度等,揭示判词背后蕴涵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4.
刑事判决书作为刑事司法公正的文字载体和刑事法律文化的重要渊源,它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给出个案的裁判结果以履行其程序意义。其制作质量高低检验着人民法院和主审法官的办案水准。刑事判决书应该充分体现法官本着个案案情,执著探求理性、正义之判断结果的过程,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和理念,体现出法律对人的关怀。基于对我国当代刑事判决书制作中重程式、轻叙事说理现状的思考和反省,本文试图通过对刑事判决书写作的技术规范和司法实质内容进行解构,阐明"春秋笔法"在刑事判决书叙述事实的必要性,建议从观念上、实践操作上转变传统格式化的思维和做法,丰富我国刑事判决书的内涵,提高其法理价值,为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宋代判词语言“散”化走势及其法文化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判词语言是中国历代判词语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变唐代的骈判为散判,为判词语言的完全成熟创造了物质条件,使判词的司法功能更加凸显。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司法实判集绿当属《明公书判清明集》,从法文化的视角分析其语言风格的特征,对现代司法文书的写作和传统法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兴培 《北方法学》2013,7(5):150-160
制作好判词是中国古代为官执政司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判词发展,不但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朝代更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判词要进行规范评价、旁征博引,就有一个引经据典的叙事说理过程,从而使判词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不可违拗的说服力。古代判词的价值评价往往通过文情并茂的文学表现形式加以展现出来。对古代优秀判词加以批判地继承和转化,从而将今天的裁判文书写得更加完美,也会有利于今天的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司法中的法律修辞:国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宝乾 《法治研究》2012,(1):102-109
修辞作为说服技术在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司法中,法律修辞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从中国古代判词到当代判决书,从书面语到司法口语。这些方面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在汇总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司法中的法律修辞研究予以整合、提炼,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甚至上升到学科的高度予以看待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的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滇 《行政与法》2009,(10):8-11
刑事判决说理制度是司法公正价值在刑事判决书中的集中凝结。通过对我国建国六十年来行使刑事判决文书说理制度的沿革、演进和发展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方面从无到有、从继承借鉴到自主探索、从雏形到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尽管我国当下刑事判决说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但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司法公信力的改革措施,将会为我国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古案趣谈     
判词,乃古代官府断案的判决书。虽系公文,但偶尔亦有判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刑事判决理由是刑事裁判文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当突破传统研究的视角,从刑事判决书结构和先例规则形成的双重视角来解读刑事判决理由,展现其多重方面的特征和意义,纠正对刑事判决理由的单一化认识,拓展研究视野。在双重视角下对刑事裁判理由的分析,不但丰富了我国刑事判决文书改革的理论内涵,而且还为将来我国刑事判例制度的建构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80个行政不作为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的把握上,人民法院业已形成了作为义务源自何处、有无现实作为可能以及是否已经作为的三重判断基准。这不仅修正了法律文本中义务来源单一化和不作为表现形态片面化的规定,而且通过个案特殊情境中危险预见可能性、避免损害发生可能性和公权发动期待可能性的权衡,建立了危险防止型行政不作为的判断标准。在行政不作为司法裁判方式的选择上,人民法院大体上形成了履行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三足鼎立的格局。不同类型判决的具体适用,有助于妥善处理司法独立判断、尊重行政裁量及私权有效保障的三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广辉  王瀚 《法律科学》2009,27(2):118-124
近年来,我国在区际法院判决相互承认与执行方面取得了进展,先后生效的几个区际司法协助规定与安排的达成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区际法院判决相互承认与执行的开展。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或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半成品”,而较为理想的模式应是进一步制定一部统一适用于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判决承认与执行的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3.
黄忠 《北方法学》2012,(6):87-94
裁判文书的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一项有力措施,但其对隐私权的威胁亦不容忽视。裁判文书的全文上网原则上应预先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当然,若裁判文书涉及公共利益,则隐私权也应受到限制。但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裁判文书上网时,仍应对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予以保密。被害人、证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予特殊保护。调解书原则上不应通过网络公开。  相似文献   

14.
Practically speaking, the peremptory challenge remained an inviolate jury selection t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until 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in Batson v. Kentucky. 476 U.S. 79 (1986). Batson's prohibition against race-based peremptories was based on two assumptions: (1) a prospective juror's race can bias jury selection judgments; (2) requiring attorneys to justify suspicious peremptories enables judge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hallenge is, indeed, race-neutral.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xamines these assumptions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design using three participant populations: college students, advanced law students, and practicing attorney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ace does influence peremptory use, but these judgments are typically justified in race-neutral terms that effectively mask the biasing effects of race.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these tendencies are discussed, as ar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利益衡量论因对纠纷进行实质性判断而排除了概念法学形式论理的思考方法,有利于法律判断妥当性的形成,但是,利益衡量论作为法解释的方法论,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影响法律判断妥当性的形成。因此,应从利益衡量论内部规则体系和外部程序上进行双重规制,对利益衡量的适用范围或条件做严格的限制,同时加强外部程序的梳理和监控,对利益衡量得出的结果进行纠偏和验证,以发挥实质性判断对法律判断的积极作用,防范裁判主体恣意进行利益衡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Some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onfidence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probabilistic clinical ratings of risk for violence among civil psychiatric inpatients.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confidence on actuarial and structured professional risk assessments, in a forensic psychiatric population, using community violence as the outcome criteria. Raters completed the HCR-20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scheme for a sample of 100 forensic psychiatric pati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accuracy of both actuarial judgments (HCR-20 total scores) and 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ments (of low, moderate, and high risk) were substantially more accurate when raters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judgments.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nfidence of ratings should be studied a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mediator of structured professional and actuarial risk judgments.  相似文献   

17.
民事、行政确认判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判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作用大相径庭:民事确认判决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意思自治,为交易繁荣创造融洽的心理基础,并为民事主体的未来安排提供可靠的基准;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主要目的是为相对人的损害赔偿提供前提条件,并尽可能地恢复与弥补相对人的心理伤害。确认行政法律关系判决,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障碍,其制度空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判文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判方式的改革以及行政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 ,迫切要求对行政裁判文书的制作进行改革。行政裁判文书的结构、内容都应当进行根本性改变 ,文书的结构应当采取叙事──评判和说理──判决结果的三段论模式。裁判文书的内容应当突出举证、质证和认证 ,充分展示庭审过程 ,强化评判说理 ,体现行政案件的本质特征 ,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