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我国的刑诉证据制度,长期以来被称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是我国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指导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去。可是,如把我国的刑诉证据制度,称之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这就值得商榷了。实事求是证据制度,并不能反映我国证据制度的特点,这里涉及到应当怎样认识我国刑诉证据制度的问题。刑诉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就取舍、判断和运用证据来查案定案等所作的一系列规定。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证据制度产生以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刑诉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是指借助“神”的力量来考查当事人以确定其是否有罪,它  相似文献   

2.
吴洪淇 《当代法学》2021,35(5):64-74
我国从2010年以来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体系化不足的困境."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成果.从历史发展维度看,该规定充分吸收了我国自2010年以来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先前的证据规定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逐渐形成了"总—分—总"的基本布局,呈现以证据裁判原则为基础、以证据种类为核心架构的制度样态.但"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在体系化塑造的过程中也存在正当性不足、内部结构失调和规范效力冲突等隐忧,亟待在整体立法规划中加以进一步回应.  相似文献   

3.
<正> 刑诉证据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这是当前法学界对刑诉证据特征的两种对立意见。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刑诉证据有没有法律性特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法律性不是刑诉证据本身的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认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特征,那就是给证据本身硬塞进某种主观因素,势必会动摇和削弱证据的客观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  相似文献   

4.
一、审判人员不愿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的原因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重要内容,是民事审判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据该《规定》第37条的规定,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二是对于证据较多、案情复杂疑难的案件,人民法院依职权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但实际操作起来,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以致司法实践中多数法官都不愿意启动该制度。是审判人员对庭…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证据开示已成为刑诉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从证据开示的概念、内容、意义到国外证据开示程序的要点、法理等诸方面,论述了证据开示制度的原理和国外的一些做法,并根据我国新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具体论述了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陆法系的鉴定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有较为详尽的规定 ,其优缺点非常明显 ;新近颁布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导入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接受质证的制度 ,缺乏可操作性 ;借鉴英美法系的意见证据制度 ,整合上述两项制度 ,建立我国的专家证据制度 ,对更新我国证据分类观念及民事诉讼理念 ,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 ,推动证据立法步伐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宗强 《山东审判》2004,20(3):31-35
一、英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 所谓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相互展 示证据的制度,是英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刑事诉讼中 的一项独特的证据制度。但两国的证据展示制度又有 各自具体的做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这些证据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9.
朱雁  申涛 《行政与法》2004,(5):92-94
从证据开示制度演变而来的证据交换制度,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部立法在我国确立下来。证据交换制度和行政诉讼相结合,显示出其独有的特色。从它的启动范围、与提供新证据的关系、设立意义等方面可以窥见一斑。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分析这项制度的同进推进其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自二○一○年七月一日起已正式开始施行。两《规定》的出台,直接推动了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不仅弥补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上的不足,同时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也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而且对办理死刑案件的证据审查和判断方面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规定》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五章中对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了规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对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作了一些补充;三是199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用6个条文对行政诉讼法的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关于举证责任的分…  相似文献   

12.
一、薄弱的证据立法与公证立法现状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法律制度与阶级和国家机器相伴而行以及证据作为反映事实的一项法律制度,从而导致证据制度作为一项科学的法律制度姗姗来迟。目前的现状是各国对于证据制度的规定都是相对薄弱的。我国著名的民事诉讼法学专家李浩先生在《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一文中将中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的民事诉讼法条文中有关证据立法的条款作了比较,证据规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1%,17%,13%①。应当说,这些比例都是较低的。同时,公证立法也并非尽意。我国目前关于公证的立法条款规定就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是诉讼证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清,以致于混淆这两个概念,认为是同一回事,进而在诉讼中影响对证明中相关问题的理解。实际上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一、概述处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古代神示证据制度,受社会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判断证据主要使用神明裁判的方法,让神明提供所有的证据。比如在水审中,是以最终是否被水所吞没为有罪或无罪的判断标准,很难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所以在神示证据制度下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设立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证据展示又称证据开示、证据发现,是指控辩双方交换证据、意见的制度。其核心要求是,在辩护方提出合理申请的情况下,法庭可以要求指控方在审判前允许辩护方查阅或得到其掌握的证据材料;同时,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法庭也可以要求辩护方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据材料向指控方予以公开①。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对抗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障。一、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立法缺陷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设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举证责任制度,要建立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庭前交换证据制度。本文拟就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存在价值、各国相关制度的比较、我国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构想、以及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面临的困难等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诉讼公正价值 1.保证双方充分准备,防止“突然袭击”,做到以证据打官司。在我国诉讼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或律师经常在案件开庭之前,故意不向法庭提供自己已收集…  相似文献   

16.
<正> 刑诉证据具有哪些特征?在我国法学界意见还不统一。把客观性和相关性作为证据的特征,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对法律性是不是证据的特征,分歧较大。我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法律性应当是刑诉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证据的法律性,是指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只有经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法学界对我国实行的证据制度问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不同看法:有的主张应沿用“自由心证”;有的提出我国实行的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有的认为是“综合证据制度”,即既有法定证据, 也有自由心证;有的把“实践”同“法定证据”、“自由心证”相提并论,认为“实践是判断证据的唯一标准”,可以理解为提出的是“实践证据制度”;我曾提出过“判断证据的原则,应该是实事求是”,即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此外,有的还提出“依法求实”、“循法求实”、“法定确信”、“以证求实”、“依法真实”等等。现在,我再提出一种新的提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8.
柴苗苗 《法制与社会》2013,(18):48-49,53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以较大的篇幅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赋予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内容。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一条规定了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所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吸纳到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概而言之,大多数学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简单,并且内容粗放;第二,没有制定统一和完备的证据制度及证据规则体系,有关证据的规范散见于《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司法解释以及民事实体法中;第三,缺乏当事人获取证据的保障机制,“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无法落实,辩论  相似文献   

20.
从计算机的出现、互联网使用到数字化生存 ,技术的进步在改变我们生活状态的同时也成为我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对于如此重大的社会变化 ,法律制度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本文以技术进步与司法实践的关系为基点 ,讨论与数字证据有关的证据法律制度。   一、技术进步与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发生、变化和分野 ,不能完全用法律制度自身的逻辑变化来解释。对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的普及 ,推动着法律运行的变革 ,甚至会推动一套全新的制度产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数字证据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接受为法律证据的一种形式 ,关于数字证据的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