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宇晶 《法制与社会》2011,(15):33+39-33,39
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日益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刑罚保护环境资源的必要性,对环境犯罪行为予以全面认识、健全的法律体系、有力的刑罚保障,对护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定在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但是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件并没有与公民、各社会组织等主体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的原告资格不被法院承认。这样,当破坏环境事件发生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这一途径来保护环境利益。因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的原告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以保护环境免遭侵害。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跨国公司因其环境滥用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规制并不完善,相关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制的政策法规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应当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以适合环境与贸易共同发展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构建了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一体的环境纠纷司法救济途径体系,为实现惩罚加害人、抑制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救济受害人、保护环境等目标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应对新的环境问题,我国应从实体与程序立法、审判制度、环境审判队伍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国的环境纠纷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役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青 《科技与法律》2006,2(4):116-121
环境地役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环境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环境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完成了环境与资源立法的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有法可依,但环境执法难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与立法系统、行政系统、司法系统及守法系统密切相关。要解决现实环境执法难问题,必须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和规律,在执法活动中与时俱进地引入成本管理概念,引入市场机制,使执法主题、规制对象及司法救济对象在市场利益性的驱动下产生法律博弈,在法律关系中以各自的成本目标和效用函数进行决策,从而实现法律行为决策的均衡和环境法律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遗传资源成为后TRIPs时代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新制高点,生物剽窃正成为遗传资源新制高点争夺中凸现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生物剽窃的特点与性质强化国家环境管制,推进来源披露与事先知情同意制度,借助共同商定条件等路径,加强生物剽窃的法律规制,进而推进遗传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知识产权惠益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关于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两类犯罪的新规定,本文就与环境犯罪定罪相关的如下问题作了分析探讨:1.环境犯罪对象的认定;2.定罪情节的认定;3.主观罪过形式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各类环境纠纷,给现行诉讼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环境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陷入了窘境,难以有效发挥保护环境权益、实现环境正义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功能。环境司法问题已成为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由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会协办的"环境司法研讨会———日本经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可以是与被诉事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任何人",其诉讼功能或目的是为保护环境公益,救济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侵权诉讼则是为救济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进而造成的人身与财产损失,是对私益的救济。作为应对环境侵权等大规模侵权的群体诉讼制度的代表人诉讼和集团诉讼,具有公益影响的表象,但其制度设计的主要功能在于诉讼经济与效率,是有组织地对单个诉讼的组合,究其性质仍属于"私益诉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新《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背景,各种环境与资源犯罪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并探讨了刑法关于环境与资源犯罪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诉讼法侧重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环境公益诉讼着重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原告资格由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扩大为可不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是现代社会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是诉讼法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但是我国立法却没有明文规定其地位,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只有在立法上对环境公益诉讼加以规范,才能有效遏制环境的持续性恶化,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环境规制与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世纪1970年代环境规制的高社会经济成本的反思,成本—收益分析在美国环境规制领域愈来愈受到重视。关注美国环境行政规制中的成本考量,有助于我们正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反思本国环境行政实践中的某些盲目和失误,可以避免因为不恰当的规制方式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8,(1):118-131
作为一种新的规制模式,第三代环境规制是在社会复杂性显著增强、绿色商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因应了前两代环境规制的现实困境。第三代环境规制的核心意旨是在法律自我限制的基础上,系统化培育企业自觉提升环境表现的反思性结构。较诸前两代环境规制,其背后的理论范式和国家责任均发生了深刻变迁,形成了一种代际意义上的新型规制模式。面对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约束,第三代环境规制具有远大前景,但在我国的实施尚须解决若干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深入化,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但现如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又呈现着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需要我们着重去关注这一新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现有环境法律问题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更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是现在刑法研究的新领域,环境犯罪有着至害间接性,发现模糊性以及证明困难性。而与之对应的环境刑法也存在着规范不具体性,构成要件不确定性以及处罚力度不匹配性。在环境刑法中我们可以将环境犯罪分为污染环境犯罪(吸入式)与破坏资源犯罪(取出式)两种。其中破坏资源犯罪又可以分为破坏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突出起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和资源的刑法保护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7年《刑法》第一次以专节的形式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对于打击犯罪、保护环境和资源、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一、环境刑事立法模式简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等。在当代社会,保护环境资源、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直接关…  相似文献   

18.
钭晓东 《河北法学》2008,26(3):77-85
法律作为社会变迁的产物,其规范变迁与功能的进化必然受深层的文明演进因素的影响。对环境法而言,"人定胜天、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同质同源"的理念变迁,促成了环境法之法律规则运行模式的四层次演进:环境破坏规制规则的缺位、环境破坏规制规则的填补、利益限制性规则的注重、利益促进性规则的引入"。而环境法之功能也在环境法律规则运行模式的层递演进中得到进化。  相似文献   

19.
张式军  曹伟 《河北法学》2004,22(7):29-33
与普通刑事犯罪的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环境资源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我国刑事立法称之为单位犯罪(即法人犯罪)。1997年《刑法》专节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增加了相应的单位犯罪主体,加强了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但由于对环境资源法人犯罪的特点认识不足,现行《刑法》在环境资源犯罪方面的规定存在立法不合目的性,刑种设置不当等问题,深入分析环境资源法人犯罪的特点对完善环境资源刑事立法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的刑事立法建议和意见,以完善我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事立法,为环境资源的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