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两性权利不平等问题还有法律问题的综合体。一方面家庭暴力毫无疑问是对妇女人权保障的巨大挑战,是在男女不平等这块基石上滋生出的法制死角;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以及由男权社会树立的深入人心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标准,令家庭内部问题难以以法律体系进行有效的解决或规范。  相似文献   

2.
赫兴旺 《刑警与科技》2007,2(4):104-109
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危险,从性质上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来源于自然界灾害,如地震,海啸等等;其二是来源于人类的活动,如交通、危险品的使用、生产作业等等;其三是来源于人类自己制定的法律.就前两类危险来看,人们的防范意识是比较强的,其中对于属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危害,法律往往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由于法律本身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由于它披上了一个合法的外衣,却往往被忽视或者感到无奈.法律之所以由保护公民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象征而转变为危害公民利益的因素,是源于法律中的刑事法律的固有特性及使用不当所致.因此,限制刑事法律的侵犯性,保证公民的社会安全,是法律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权概念的理论分歧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传星 《法学家》2005,4(6):41-48
本文讨论围绕人权概念的主要争论,这些争论展示了对人权概念理解中的内在矛盾.这些争论表现在关于人权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的理念性和制度性、人权的基础性和理想性、人权的国家性和非国家性、人权的个人性和集体性等方面.人权概念中的内在矛盾问题是人权法律理论争论中的核心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法中受教育权的性质:权利或义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成铭 《法学评论》2004,22(6):67-72
受教育权是享有和实现其他人权的基础。作为一项授权性权利 ,确定受教育权的性质是切实促进和保护该项权利的前提。本文对受教育权的性质加以界定 ,在查明国际人权法文件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表述、受教育权性质历史形态的基础上 ,论述了受教育权的权利属性 ,探讨在国际人权法现有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上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所承担的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国际法义务 ,揭示出国际人权法中受教育权的性质对发展国内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龚宇 《法律科学》2013,31(1):75-85
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全球生态系统,而且对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在内的各项基本人权的享有和实现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现行多边气候变化体制缺乏损害责任承担机制的情况下,人权法语境下的气候变化损害责任开始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尽管环境损害的人权法救济在实践中已获得了各人权机构的广泛支持,但由于气候变化损害的跨界性和累积性特点,与之相关的人权法责任之构建仍将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即便气候变化损害的人权法责任在目前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气候变化与人权的挂钩对于多边气候变化体制的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权主体的法哲学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习根 《现代法学》2002,24(1):41-48
发展权主体归宿之争是法学界围绕发展权所展开的全球性争论的一个关键。本文在全面剖析并批评了关于发展权主体的三种不同学术观点后 ,指出发展权的主体既包括国家、民族之类的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但又不应囿于集体主体 ,单个的实在的人更应是发展权的首要的最终的享有者 ;发展权是个体主体与集体主体相对独立又相互沟通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习根 《现代法学》2007,29(6):3-14
全球社会迄今依然没能成功开发发展权法律救济机制的关键在于对发展权的可司法性缺乏应有的理论认识。发展权的可司法性无论是从价值、性状还是范围上,均可得到充分求证。而发展权侵权行为的界定则是进行救济的前提,其内在要素包括结构性侵权和个体性侵权,外在形式分为作为与不作为,尤其是从"具体性权利论"这一新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国家不作为侵权行为对发展权的重大影响。在"国际宪政关系"新视野下,发展权法律救济程序的权利义务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之展开具有不同于普通人权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其互动的关系模式即权利救济机制的运行程序包括:内国的确权之诉及相关审查机制、请求国家赔偿的给付之诉,在国际上,可巧妙地将《发展权宣言》的抽象规定链接到现行国际人权公约的具体规范之中,利用现行国际人权公约设定的硬性机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法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权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人权,个人需要求助法院阐明对于特定群体而言各项权利的具体内容。当国际和区域人权标准通过国内法律制度的实施而内国化时,进行公益诉讼就具备了充分的根据。这里暗含的结论是,人权法的发展出现了从国际体系向区域体系的逐步演变。本文着眼于南非的公益诉讼的实践,讨论了接近司法、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及对特定群体的法律援助等问题。作为公益诉讼策略的例证,作者对艾滋病治疗行动运动组织起诉政府做了具体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的司法化是国际社会法治化的关键环节,而人权法的司法化则是这一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当今的国际人权司法体制在区域的维度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全球层面上则仅做出了初步的尝试.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成体系的规范、组织和程序,以及不平衡的设施.为此,应当着力于国际人权司法的体系化、强化和均衡化.中国作为地位正在上升的发展中大国,应...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人权法治全球化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明确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的途径和方式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竟合的机制并不是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援助制度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过立法所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性质已经为许多国家所承认。本文拟从国际人权法中有关法律援助的理论和实践出发,论证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并分析国际人权标准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之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竟合的投机机制是不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TRIPS协议和公共健康宣言》引起了在WTO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权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而扩展到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贸易和人权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发展历史和实践中的联系却是不可忽视的。在现有的WTO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都在人权问题上向对方发难。人权迟早会被纳入WTO的考虑范围之内,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将其纳入WTO的范围。《多哈TRIPS宣言》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即就具体问题所涉及的人权达成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协议,采用逐个、渐进的方式将人权纳入到WTO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齐昊 《法制与社会》2011,(11):73-74
鉴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设置特别的处罚措施。同时国际人权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作出了限制性规定。本文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对未成年能否适用无期徒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权法治全球化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竞合的投机机制是不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18.
肖君拥 《北方法学》2010,4(4):79-89
普遍存在的体罚儿童现象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儿童体罚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探析儿童体罚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国际人权文件和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中寻找家庭内部禁止体罚儿童的依据,以类型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世界各国保护儿童的立法例及其进展,借鉴外国禁止体罚的立法实践,针对我国在禁止家庭内体罚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方向,以求尽快达到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人权法律标准、不断改善国内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1,(5):104-115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直接触发了环境危机,更间接地威胁到人类所享有的各项基本人权。在国际气候变化机制关于损害赔偿的规定尚处于行为义务的前提下,在《巴黎协定》纳入人权视角后,随着气候变化诉讼的发展,已经挖掘出人权法体系在气候变化救济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2018年,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通过《关于生命权的一般性意见》,将气候变化与生命权进行对接,不仅回应了《巴黎协定》对于人权的关注,更验证了在人权法语境下为气候变化提供救济不失为一项可行性选择。尽管该视角仍然面临一些待解问题,但却可以与国际气候变化机制互为补充,为气候变化救济带来另一个维度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洛岩 《法学杂志》2012,(5):163-167
通过对联合国框架下的人权条约、各区域人权条约以及主要缔约国在外国人财产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和做法进行研究,可知联合国人权条约对一般意义上个人(包括外国人)财产权的保护程度明显偏弱,各区域人权公约对财产权的保护则各有侧重,各缔约国对外国人的财产普遍有一定限制。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在外国人财产权方面制定和适用法律、规则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