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6,(2):76-89
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问题是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一个"高度",其可从法之真、法之善和法之美予以先后切入。经由法之真,刑法之真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前提,其哲学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其将"合规律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善,刑法之善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实体,其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其将"合目的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美,刑法之美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升华,其哲学本质是主客双向化,其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赋予刑法实践。刑法之真、刑法之善与刑法之美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完整法哲学内容,从而能够使得我们获得对刑法公众认同的深刻领会,以最终更加有效地推进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基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学界在检审传统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恩格斯的这一认识进行了反思,进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构成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阐明实践同思维与存在的内在关联,指出虽然具体表现形态有所差异,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当代澄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在此种背景下,有必要辨明教育理论的多层次性,澄清教育哲学自身的逻辑及其纯粹性与超越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自然"或"本性"的学问,要求教育实践联系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在这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实践哲学可以奠基于历史、传统、生活世界、交往、社会实践等经验性的因素上,但不能以从普遍到特殊的演绎论证方式,从理论哲学来建构实践哲学。这种思想,实际上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能够在当代复兴的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探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中,我发现马克思在其中的思想深度和力度,都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人本主义者;特别是他的"对象性活动"的提出,内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对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指导环境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当下"主客一体"的革命性范式,彰显了相关论者范式建构的自觉,并推动了环境法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但是,这种范式由于一定程度上忽视"人"的价值序位而遭遇同样的困境,以理论建构为重心同样忽视了对应对环境问题实践的有用性的追求.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应以"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指导,在一定限度内完成向"实践导向"的转变.重建现代环境法学方法论应该从主体要求、价值观要求、技术要求及规范要求四个维度展开,社会工程哲学基础上的创新恰恰涵盖了这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将社会工程的系统论哲学恰当地应用于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中.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化的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名称经历了从部门哲学、法哲学、法律哲学、法理学到哲学的法理学的演变过程;法理学学术问题有描述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和哲学问题三种基本类型;研究法的哲学问题的法理学实际上就是法的世界观的学问,具有人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研究法理学哲学问题的最好途径和最好方法是对历史中的法理学进行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正>实践哲学的讨论在当下学界虽然十分热烈,但人们在讨论中的偏解或误解亦颇为不少。人们往往把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或者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对立起来,似乎提出实践哲学就是要全然否定理论思维,倡导实践智慧就是要否弃理论智慧。这里的误解首先是起因于对于作为哲学思维范式的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同作为哲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混淆。  相似文献   

9.
王磊 《法制与经济》2013,(6):123-124,126
勃克斯的因果陈述逻辑理论,以"因果蕴涵"和"因果可能世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它所蕴涵的哲学性质及其认知价值为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人们的认知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哲学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上看,本体论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期,本体论的兴盛说明了哲学研究的重心是探讨世界的"本原","形而上"的追索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题.近代以来,认识论的繁荣与本体论的衰落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哲学研究中对"形而上"问题的质疑和对精确科学的推崇把哲学变成了所谓的"科学之科学".哲学主题的"科学化"一方面使哲学蒙上了"科学"的表象,另一方面也使之远离了人类的终极关怀和至上理想.然而,现代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提醒人们: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轨,哲学的科学化是不符合哲学的本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对本体论研究的热潮证明了哲学的当代主题乃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问题,哲学在其中起着人类生活信念重建和理性对待世界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行政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法的本质的抽象,是"围绕法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诸种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有无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什么". 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通俗地转换成"法是什么",其实质是关于法的本体论的探讨. 法哲学的基本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部门法哲学中.部门法哲学是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交叉领域,对部门法哲学的研究,既不能脱离法哲学,也不能脱离部门法学.可以这么说,部门法成熟的标志是对部门法哲学基本问题的提炼和回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主要是通过对康德以来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范畴的批判过程中创立的,它立足于"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去理解和改造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把主客体看作是实践活动的历史生成;主客体的统一不单纯是真理的问题,而是人的自由和解放。同时,马克思的主体哲学坚持实践理性之路,因而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不仅是对世界作出正确的理解,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变革现存的世界。由此,他探索人的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他的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这里,本文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即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角,亦即"实践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实事求是"做出了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亲属法哲学的发展方向——兼与徐国栋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慧 《法学杂志》2012,33(7):66-73
近年来,我国亲属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进入了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是,亲属关系的立法和亲属法基本原理的研究依然令人忧虑,有许多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未能得以明晰。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部门法哲学重要分支的亲属法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领域还有许多等待开垦的荒地。由于基本原理中很多重大问题难以达成学术共识,导致目前亲属法的实践,尤其是司法解释和司法适用的法律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亲属法哲学的本体论层面,就亲属法的法律定位及调整对象等问题的学术论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就徐国栋教授的某些学术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行政复议改革的研究中,一种普遍的研究进路是"现实问题—性质界定—定位取舍(改革方向)—制度构建"。依照这一研究进路,行政复议制度如何改革,必须先从理论上探讨行政复议的"改革方向"问题。但这一问题无法、也不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推演--逻辑推理的漏洞、数据分析的粗疏和域外经验的剪裁都证明了这一点。源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理论推演的传统研究路径注定在行政复议改革中作用有限。破解这一问题的方式,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引,以实践需要为依据,依靠"尝试"和"决断"摆脱理论预设和逻辑对应的泥潭,以渐进性的制度变迁实现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始终是其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进行了科学的规定。"以人为本"之所以在当代中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并成为一种显性的实践观念,是因为"以人为本"对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正来教授试图凭借"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经由关系主义视角来探究和处理"应然"与"实然"、中国与西方、中华民族与世界结构的关系.然而,将关系主义批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法律哲学批判和建构这一研究对象上来的时候,邓正来可能会夸大一些问题,甚至可能遮蔽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开放和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建构21世纪的中国法律哲学.  相似文献   

18.
<正> 法哲学,即法律哲学之谓。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法的最普遍最一般问题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科学门类的分化,开展对这门新兴学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已经提到我国哲学和法学研究的日程上来了。首先,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繁荣我国法律科学的迫切需要。因为如何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无产阶级的法学研究,为我国的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维柯一方面根据民族共同本性来研究部落自然法的特征,寻找习俗演变的凭证;另一方面又根据自然法的哲学观点来区分习俗和法律,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史与论的结合。维柯运用"诗性智慧"的观点分析论证了法律的起源问题,对西方法学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2005年的法理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论著.这些研究继续深化了往年已经展开探讨的一些问题,比如法治问题、权利问题、法学研究方法问题、法律解释问题、法律体系问题、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等,同时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也开始研讨一些新的热点问题.本年度召开了几个富有成果的研讨会,主要有:我国学者所参加的在2005年5月召开的以"全球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为主题的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在1月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5月联合举办的"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的"全球化与法律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在10月举办的"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和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在12月举办的"中国法律发展报告"研讨会.本年度出版的法理学方面的著作(包括译著)据粗略统计有40余本,公开发表的各类学术论文和文章大略有60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