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措施之一,在世界各国的的司法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同时却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给人民陪审制度注入新的血液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人民陪审团属于外挂式陪审模式,其与专业法官的关系,实际上是司法专业化审判与民众社会化审判关系在程序上的反映。人民陪审团可以有效地改变审判格式化的局面,使案件的审判具有个体人格化的特性。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中,应当使具体规则与人民陪审团的价值目标相统一,以免民众审判与人民陪审团沦为司法权与法官的附庸。  相似文献   

3.
把陪审定性为司法民主颇值得检讨。双重基本权利属性即获得陪审团审判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和参与陪审团审判为社会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才是陪审的根本性质。在陪审过程中法官须对陪审员作陪审指示,这使得陪审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法治教育过程,陪审的法治教育功能由此产生。此等功能是陪审在今日衰而不败的重要原因。重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陪审的双重权利属性和陪审指示的法治教育功能,规定陪审的大众化和个案化而非精英化和任期化,同时引进并规范法官陪审指示制度。  相似文献   

4.
陪审制的理性与理性的陪审制——为人民陪审制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具有强大的民主功能,但是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制遭遇了极大困境,因而我们必须在制度上完善它。  相似文献   

5.
美国陪审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是一种平民参与司法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陪审团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权力来影响公共和社会政策的制定,由此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的许多争论。笔者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介绍,认为陪审制是弥补美国代议制民主缺陷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司法民主化的制度形态,陪审制改革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司法改革的一个新动向。日本的裁判员制度、韩国的国民参审制度、台湾地区的观审员制度作为三种典型样态,在合宪性和法理上存在严重分歧,令人反思。当下中国司法应该从程序民主的内部技术视角而非局限于外部系统来回应民意与情理,以陪审制度的完善疏通司法为民与司法公信的法定化、程序化管道。  相似文献   

7.
何家弘 《法学家》2006,(1):149-154
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表明,陪审制度虽然在一些国家走向衰落,但是在许多国家仍然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在一些国家重新兴起.中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需要改革,应该建立由人民陪审团、人民陪审员、专家陪审员构成的"三元一体"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使得审判制度具有了民主化,有利于人们对审判制度的监督,同时也有利于法制的宣传。但这一制度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使得这一制度流于形式的危险。因此,尽快制定配套法律制度来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陪审制的改革路径,始终踟蹰于对先天不足的域外陪审制度加以移植,并逡巡于有待完善的本土陪审实践。晚近十年,以刑事、民事诉讼的实证数据及规范文本为素材而展开的探讨可谓浩如烟海,但关涉行政诉讼中陪审困境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各地的陪审改革试点亦多以刑事、民事诉讼为中心。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偏颇对待已不当限缩人民陪审制改革的智识来源。虑及行政诉讼有别于刑事、民事诉讼的特殊性,对行政诉讼陪审的特殊困境刨根问底进而对症下药,有助于更新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智识来源,为以区分诉讼性质为前提的精细化陪审设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学棉 《北方法学》2012,6(4):113-119
美国民事案件的陪审权利规定在1791年批准的第七修正案中,其规定在普通法诉讼中,金额超过20美元的民事案件享有由陪审团审理的权利。但随着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合并,以及新型民事案件的出现,第七修正案规定的陪审权利该如何适用是美国民事诉讼必须面对的问题。具体的判断标准随案件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彭小龙 《中国法学》2012,(3):160-177
民众参与审判主要包括治安法官、参审法官和陪审法官三种制度类型,其案件分布呈现趋同性和差异性两种规律。前者是指各国通过各种形式吸收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民众参与专门案件审判。就后者而言,治安法官主要审理涉及私人纷争、社会影响不大的案件,陪审法官和参审法官主要审理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究其原因,案件类型不同,民众参与审判的意义、制度设计及实践运作亦有所差异。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主要参与轻微案件审判,与法律规定及上述规律均发生明显背离。这种背离有其客观原因和现实意义,但在充分发挥民众参与审判的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永安 《中国法学》2012,(3):147-159
以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同责"为基轴设计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脱离了传统城乡二元社会正在转型的现实背景,不可避免地将改革导向"精英化",并难以避免各种异化现象发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必须与二元转型社会结构相适应,以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为基础,构造参审制与陪审制结合、平民陪审与专家陪审共存、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并行的陪审制度二元结构体系。在以平民陪审践行司法大众化的同时,也可以以专家陪审补足法官职业化不足的缺失,以有效提升司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大量的技术性难题难以认定的现实,通过分析解决技术性难题的现行路径之存在的不足以及受到的制约,认为知识产权审判专家陪审制度更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技术性难题,并针对现实中对该制度的质疑进行了反驳,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同时,借鉴域外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制度的设计,为规范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专家陪审制度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英美陪审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问题上,以往观点倾向于认定其正走向衰落。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值得商榷。本文指出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最新资料的考察与分析后,不难发现,陪审制度在死刑案件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陪审制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诉讼文化深深扎根于社会系统中,难以剥离。在线陪审团的出现,更是揭开了陪审团未来崭新的蓝图。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略具挑战性的结论,即英美陪审制度没有衰落,价值犹存。研究英美陪审制度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法律适用》2015,(2):96-100
司法公信力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人民陪审是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基本路径。当前,人民陪审制度由于功能定位不清、运用规则缺失、人员结构偏差,导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陪而不审"、陪审意见缺乏代表性、公众认可度不足等长期为人所诟病。而当下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是司法审判与公众的沟通不足。因此,人民陪审制度需要着眼于陪审制度的功能本源,适应新形势要求。本文从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定位、选任机制、参审方式、意见表达和规范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7.
张善燚 《河北法学》2001,19(4):58-62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得到法学界的普遍盛赞。人民陪审制度对实现司法公正、司法民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陪审制度已基本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呼吁坚持人民陪审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 ,其在国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程 ,加之人民对陪审制度功能认识的肤浅和由于具体制度建设的缺失所导致的“陪而不审”等现象的发生 ,使得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废除陪审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 ,本文在批判各种废除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实行陪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就如何完善陪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对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存废有着一定的争议。本文认为争议无法解决的症结在于学者们通常都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弊端来论述陪审制度的弊端,而主张废除陪审制度。文中认为,要解决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困境,就要认识到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弊端是因为陪审制度在从英美法系国家引进中被改造成了参审制度才使得其功能发挥不良。本文在反驳各种认为陪审团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的同时,主张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建立英美法系式的陪审团制度,这才是我国陪审制度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方案及其意义的分析,阐释了陪审制度改革在中国刑事诉讼进程中的必要性.希望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从而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不断推动我国司法改革向更加民主和科学的方向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