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证据科学的要素。本文认为,证据科学必须是多学科的,或者整合性的。如果我们分享彼此基于证据的推理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我们都会受益于稳固确立的证据科学。  相似文献   

2.
细察证据科学的国际发展状况,统计数字和统计理念似有大幅度席卷证据领域之势.然而,当前的众多法律工作者似乎尚未做好应对大数据时代洪流之势的准备.且不说形式多样的证据类型让其应接不暇,单是接受带有统计理念的的新型证据已让其望而却步.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都如同专业技术人员一样,横扫多门类自然科学知识,深入掌握科学证据的理论细节;但是,贯穿于多种科学证据形式之间的通用证据理念与证据适用方法着实值得司法实践者去深入了解,统计学方法便是其中之一.潜藏于证据信息凝练过程中的多元统计分析,适用于证据评价过程中的似然率,以及根植于证据解释过程中的贝叶斯原理……这些看似遥远的统计学问题都已悄然降临至与法律实务相关科学证据报告之中,成为法律工作者必须跨越的阅读门槛.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律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部分传统的法庭科学产生了质疑。本文探讨了传统法庭证据检验的弊端和目前国际上法庭科学证据的接纳原则,推出了似然比法庭证据检验评估体系,包括似然比对证据强度的量化方法、检验结论的科学解释方法和法庭识别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证据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证据科学》2008,16(2):138-146
科学证据可以定义为运用具有可检验特征的普遍定理、规律和原理,解释案件事实构成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专家意见,其主要理由在于可以科学原理在科学证据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功能,将科学证据分为“科学描述型”与“科学检验型”两类,“科学描述型”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科学证据。从定位来看,科学证据应属于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科学证据进行分类,以此加深对科学证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尹志红 《法制与社会》2011,(13):125-126
关于技术性证据的概念和范围,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给予明确规定。笔者认为,所谓技术性证据,是指专门技术人员借助科学原理或者专业方法获得、收集的证据。在法定证据种类中,鉴定意见、现场勘查笔录可以列为技术性证据范畴①。本文拟从实践中审查技术性证据的具体方法为切入,分析制约审查的因素,探讨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权威观点认为我国划分证据种类的标准是依证据表现形式之不同,而这一划分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其实如何科学地划分证据种类与如何正确地理解证据本质直接相关。笔者认为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证据种类划分标准。而证据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又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为此证据种类划分只能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7.
刑事技术证据是刑事技术人员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通过收集、获取、检验、鉴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痕迹、物品、物质、文书,为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检察起诉、法庭审判提供的一种科学的司法证明,即科学证明。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并选择其价值取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1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也称价值系统(valuesystem)。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体系表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反映刑事技术人员对外界客体(如现场痕迹)的关系,揭示刑事技术人员司法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证据的属性问题在我国证据学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性理论。把证据的属性界定清楚是我们研究证据学领域中其它问题的基石。本文就合法性不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展开分析,进而研究非法证据的排除和排除规则的价值权衡。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证据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官评价科学证据证明力知识不足的问题,正在挑战人类经过不懈追求才拥有的裁判智慧,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形式的特定蕴含和证据规则。“语义结构与证据功能”的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科学证据的含义、特征以及宏观定位,这是建构科学证据规则的基础。科学证据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分析表明,科学证据是运用具有可检验特征的普遍定理、规律和原理解释案件事实构成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司法会计鉴定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异同及其在实践运用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并配以具体的案例予以说明,以期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正确地使用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作出客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李昌钰 《政法学刊》2013,(2):96-106
"法庭科学"萌芽于古代中国,兴盛于近现代西方国家,最终发展成为具备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庭科学学科。法庭科学证据的应用与发展显然与法庭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美国司法制度中关于法庭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可信度、可采性的分立质疑对法庭科学本身的发展无疑起到鞭策与促进作用。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司法制度以及常用的一些传统与高技术法庭科学证据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理解法庭科学证据标准,对我国法庭科学及其证据的研究与应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s,LR)如何能够用以衡量司法鉴定学证据的强度。解释了为什么司法鉴定界专家不能回答诸如“这是谁干的?”这样的终极问题,但可以给出证据强度的度量值。文章随后描述了近来开发的LR分析模型的概况,包括迄今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证据学的观点提出法医鉴定结论是一种科学证据,指出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对其进行质证对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医鉴定结论的专业性,对其质证时,当事或控辩双方,以及法院聘请法医专家顾问,协助对法医鉴定结论的质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诸豪 《证据科学》2014,(4):500-510
法庭科学评价意见在法庭上陈述的方式应当与法官所要求、陪审团实际应用的刑事证明程序相兼容。这并非一个数值性的归纳过程,而是在探求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下的“最佳解释推理”。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控方主张的数学概率问题,而是在全面考量了法庭上出示的所有证据后,控方主张是否为唯一可解释假说的问题。为确保陪审团仍然能专注地运用这一法律证明标准,笔者主张,控方提出的评价性法庭科学证据不应当以似然比的形式在强调若控方主张为真便更有可能认定证据,而应聚焦于本方证据对辩方有利的解释范围并在被告被定罪之前排除掉所有这些解释的合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中 《证据科学》2011,19(5):600-614
本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判例和科学哲学原理,讨论了法律和科学中对待证据的不同方法.认为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诉讼证据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完善可采性标准的建议.主张走向以相关性作为唯一根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辅以针对可靠性问题的陪审团指示,这样有助于事实的审判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会减少那种支持某特定阶层诉讼当事人的偏见,并消除因将科学规范应用于诉讼证据而产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张中  石美森 《证据科学》2012,20(1):13-20
在事实认定日益科技化的现代诉讼中,科学证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科学证据证明力的误解和盲从时有发生。事实上,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在操作层面上,检材的收集保管过程、鉴定设备和方法以及专家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操守对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均有重要影响。作为新一代的"证据之王",科学证据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证明价值,但仅凭科学证据定案是很危险的,从而需要给科学证据设立补强规则。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Summa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orensic evidence process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tate and local law-enforcement agencies (n = 3,153). For a 5-year period, agencies reported that 14% of all unsolved homicides (an estimated 3,975 cases) and 18% of all unsolved rapes (an estimated 27,595 cases) contained forensic evidence that had not been submitted to a forensic crime laboratory for analysis. Approximately 40% of these unanalyzed homicide and rape cases were reported to have contained DNA evidence. The lack of a suspect in the case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reason for not submitting forensic evidence for analysis. Policy Implications Despite an increase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value of forensic evidence in the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of criminal cases, the investigative capabilities of forensic science are not being realized by law enforcement. Additional training for law enforcement on the use of forensic science to develop investigative leads is critical, as is the creation of departmental policies that prioritize and streamline the analy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for homicide and rape cases—even in “no-suspect” cases. Ensuring adequat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orensic processing especially of violent crimes, is also critical.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判例和科学哲学原理,讨论了法律和科学中对待证据的不同方法,认为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诉讼证据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完善可采性标准的建议,主张走向以相关性作为唯一根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辅以针对可靠性问题的陪审团指示,这样有助于事实的审判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会减少那种支持某特定阶层诉讼当事人的偏见,并消除因将科学规范应用于诉讼证据而产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认识所有反映"人"的信息物证和所有反映"物"的信息物证,从反映物证系统的核心的内在规律入手,依据物证反映信息的本质对物证进行了分类,并依据现代系统科学中的"中观方法论"原则,对物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类。以期有利于检验鉴定人员对物证特征系统多方面、深层次进行认识,提取更多的信息,提升案件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也为建立系统检验鉴定量化模型,提供更加科学、精确的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