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代公司已成为国家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实现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的科学分离。然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水平普遍较低,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应采取措施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保证公司的科学决策和有效运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大限度的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公司秘书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美法国家的公司秘书是公司中的重要职位,英美法国家在法律和实践上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公司秘书制度。本文论证了公司秘书制度所具有的效率和安全两大价值,并指出由其安全价值派生出的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制约功能和对公司股东与交易相对人的保护功能在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我国当前实践中的公司秘书制度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尚未充分发挥该制度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最后就如何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以构建我国公司秘书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不是绝对的私权自治,还需要司法权力对其加以干预,司法权力介入公司治理,完善股东诉讼制度,用以救济股东权利、解决公司纠纷成为一种必然。公司法中的股东诉讼制度是国家司法权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是司法权力对公司治理干预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居于公司治理主流地位的股东价值理论及其主要挑战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忽略了创新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公司控制权的竞争》一书提出了公司治理的组织控制理论,为支撑创新过程的制度条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它对美国和德国在战前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促进创新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发展的分析,证明了促进和保障企业创新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公司治理研究中,许多人花费大量的精力要么寻找所谓的最佳公司治理制度,要么将公司治理制度与一国整体经济表现的联系。实际上,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导致不同种类的利益冲突问题,解决这些不同利益冲突问题需要不同的公司治理制度.因此,世界上并无最佳的单一公司治理模式.而且,由于不能精确衡量不同公司治理制度在降低因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而产生的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加之,公司治理只是影响经济表现的诸多难以评定的变量中的一个变量,将公司治理和经济表现挂钩显然存在问题.因此,在比较公司治理中可采用一种机构竞争模式,将注意力集中在公司的不同融资方式上,此种取向会使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之间产生竞争,并进一步形成因适应、试验和竞争而产生的公司治理下属制度,投资、贸易的全球化和人们对公司治理不断增长的知识会使不同国家更容易建立和完善其各自的公司治理下属制度.这一机构竞争模式具有预示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能力,对衡量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治理下属制度及为这些国家提供机构交革的方向都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6.
对转轨国家的主流研究文献认为,银行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转轨国家是一种合适的选择.但从实施银行主导公司治理的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演化,以及就中国的实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治理二者关系角度入手,对中国公司法中"法人财产权"的内涵与性质加以阐释和分析。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包括对实物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和对其他财产享有的完整权利,法人财产权的确立与归属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保障,是公司治理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出发点及归宿,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构与确立也维系着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是实现法人财产权的组织保证。新《公司法》删除了原《公司法》关于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度与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平衡——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璞 《法制与社会》2011,(7):100-102
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平衡。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实就是各种力量的平衡。为达到这种平衡,英、美、德、日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则海纳百川,同时将英美的独立董事制度与德国的监事会制度糅合在了一部公司法之中。本文通过寻找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产生的根源,来讨论这种大杂烩的模式是否符合我国本土公司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袁幼鸣 《法人》2005,(2):18-19
治大国若烹小鲜.于现代经济社会,国家治理与公司治理存在多层次、多向度内在关联.中国内地公司治理状态折射着国家治理取向.在一定意义上,完善国家治理须先治理好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组织的公司;与此同时,公司治理难题又是国家治理困难的缩影——其破解有赖国家的制度供应,正为国家治理进步标示着方位与路径.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内地公司步入丑闻高密度爆发期.从国  相似文献   

10.
论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制——以经济民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外华 《政法学刊》2008,25(4):97-10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其论述颇多,其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应以经济民主的视角,参考西方国家公司公司治理中贯彻经济民主的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特色的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完善我国立法,鼓励并保障公司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建立的关键。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在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及监事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完善股东会的法定职权、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等重要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实现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中对国家力量介入的需求具有内生性。具体体现在两点:一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股东(所有者)基于保护自身权益而展开的监控公司高管(日常事务实际控制者)行为的一个理性博弈和制度架构问题,更是如何克服公司运营过程中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问题;二是公司治理实践中公司自治表现出一定不足,尤其是"组织成本"或者说官僚成本的存在,以及外部性问题,需要外在力量——国家力量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建立的关键。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在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及监事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完善股东会的法定职权、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等重要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实现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论资本监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司作为独立交易主体的法律安排所产生的矛盾及其在控制条件下引发的公司与社会间的利益冲突 ,决定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及内容。因此 ,在公司法意义上 ,公司治理的范畴不局限于公司机构的调整和改革 ,还应包括公司资本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资本监管在公司法框架内 ,为第三人、公司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介入或影响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 ,从法律技术上解决了多边治理的制度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新一轮修改引入“国家出资公司”可以促进公司法的功能扩展和回应国企改革发展需求,但也凸显出既有公司治理的规则局限与法理匮乏,修改草案相关制度设计尚不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的治理模式选择应当跳出本位与主义之争的窠臼,建构和完善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在此理念下,宜将董事会定位为国家出资公司的“决策机构”,以利于其扮演好多种角色。董事会中心治理模式的法律制度保障,需要厘清公司法作为“公开运营法”之功能,以促进公司制企业从“暗箱”变为“明箱”;同时以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建构的重心;在立法技术上以机构间分权为手段,对董事会采取概括授权,对其他机构采取限定授权;并且,为避免多头问责的弊端,应构建统一的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 《河北法学》2004,22(4):136-143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部分公司已经引入一些独立董事,证监会也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将一种制度引入我国,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移植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独立董事的依存背景出发,力求说明我国不适宜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而应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根本特性,也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阐述了我国引用独立董事的必要,既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投资人也是公司的终极所有权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享有重大决策权,在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下股东要有效实现决策权必须先实现知情权.股东知情权的实现要通过调查权的实现为前提,而通过选任调查人的方式是实现调查权的有效途径.公司治理和立法先进的国家明确规定股东调查权的制度设计方式和行使该权利所要具备的相应客观条件;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入检查人选任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隋平  罗康 《法学杂志》2012,33(6):152-156
在银行中,利益冲突的范围不同于实体经济中一般的工商企业,但是,一直以来银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并没有给予银行中特别的利益冲突以特别关注。美国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表明,有必要调整和改革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功能的社会公益性以及银行中特殊的利益冲突和其它的特点使得在构建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时,不能够简单地适用普通公司的治理模式,而要在股权治理、债权治理和监管治理之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万国华  原俊婧 《河北法学》2007,25(4):120-125
公司僵局是公司尤其是封闭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固有矛盾与公司法上的制度安排结合作用的产物.公司僵局破坏了股东将资本投入公司时所持有的"合理预期",法律救济有助于僵局的尽快打破,也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但同时又会对公司治理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何平衡的确是一个难题.新《公司法》虽改变了原有对公司僵局的解决无法可依的状况,使公司治理机制富有较大弹性,但有关公司僵局破解之制度设计仍有过于简单或僵化之嫌,不能满足我国公司治理实践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